绿林网

爸爸丰子恺经典读后感有感

爸爸丰子恺经典读后感有感

《爸爸丰子恺》是一本由丰一吟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丰子恺》读后感(一):一点记录

丰子恺小女丰一吟女士为父所作传记之一,是以自己的口吻回忆的,生活化一些,看起来也更让人贴近,就像书名,很亲切的形式。

按住所分章节,从缘缘堂到沙坪小屋,到湖畔小屋、日月楼,最后重回缘缘堂。一开始缘缘堂回忆的是儿时的生活,尽管只住了五年就因抗日战争逃难了,但是是最美好的日子。沙坪小屋、湖畔小屋都是逃难过程中的临时居住地,这八年间全家辗转全国各地,丰子恺赴各校教书,这部分读起来像纪录片,一节节的,有时甚至惊心动魄,这些在丰子恺的散文中也有记录。日月楼是建国后的居住地,美好的生活,和不就因打破的生活,尤其详细记录了遭到的困难,读之令人难过。不过71年后,丰子恺因病的借口,偷偷恢复工作,完成《缘缘堂续笔》,这值得日后一看,因为这些散文的评价颇高。此外这时完成护生画集,也是皇皇巨著!去世时是1975年,丰先生卧病在床,跟小女讲期待四人帮早日倒台,尽管自己看不到了,于是念了陆游的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真是痛得令人流泪啊!

《爸爸丰子恺》读后感(二):爱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

已经看完好久了,书也早已到期,归还图书馆了。虽然只看了一遍,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女儿笔下,丰子恺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位父亲,所以他的生活,并不只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丰老对房子的态度。由于生活在动乱年代,丰老一家经常在搬迁,但是无论是租是买,丰老一定要弄一栋像样的房子,最好要自己设计、修建、装修。即便是战争后方的一间棚屋,也要装点得有艺术的趣味。丰老的房屋情结,今天的房奴们应该也能有所共鸣,当然我们这境界是要低得多了。不过丰老本不是孤傲清高的所谓大师。他的思想、他的作品都是紧密连接着这烟火人生的。不像今日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从衣着打扮到行为举止,都刻意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却没有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我对艺术很有兴趣,但是我始终认为艺术不能脱离生活,搞艺术的人不能脱离世俗红尘,艺术就是应该关注世俗生活,又不囿于世俗生活,而是能够提炼升华,方有艺术之境界。

丰老的作品,丰老的人生态度,都是值得人反复品味和学习的。

(2015年 8月28日)

《爸爸丰子恺》读后感(三):秋天里的春天

他的文章,他的画,总是淡淡的,散散的,透着坦然和真率,读来颇有意味。透过这些作品,他给我的印象是个没怎么吃过苦的乡绅,生活富足安宁,永葆一颗含着温情的稚子之心。

看了这部传记才知,他一生在缘缘堂和日月楼的时光并不长,那些日子是他人生中仅有的几段安好岁月,剩下的或是在漂泊奔忙,或是被卷入时代的狂潮,不能自已。

他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小乡绅家庭,父亲虽然中了举,但不久之后科举考试即废除,并没有给家境带来起色,但其安静的性格和博学的知识应该给了幼年时的丰子恺以积极的影响。丰子恺很早结婚,但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自己的房子,为赚钱养家他十分奔忙,曾经在十二年住了十三处,直到三十五岁上攒钱亲自造了缘缘堂,一家人终于有了稳定舒适的住处。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几年后抗日战争突然爆发,战火很快波及到了丰子恺的故乡。丰子恺懂日文,若继续留在诗情画意的缘缘堂,难免不被日本人摆布,于是毅然决定带领全家逃难。战乱岁月,他这一介文弱书生要带全家老幼十余口人一起逃亡,难度可想而知。不但时局混乱,交通极为不便,居住条件简陋,物质匮乏,还要不断搬迁,以躲避日本人的炮火。这一走就是九年的流亡路,尽管一路艰辛,他们始终没有陷入敌区,而缘缘堂却永远地毁于战火之中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丰子恺靠着稿费以及子女的资助,在上海买下了日月楼,并在那里安然度过了九年的岁月。不过“”一开始,他就被列入上海市四大重点批斗对象,年近七十还要天天被批斗,蹲牛棚,下乡劳动,失去人身和创作的自由。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有些人不堪受辱选择自杀,有些人被摧残得性情大变,丰子恺却颇能泰然处之。要在无尽的生之屈辱面前捍卫人性的尊严,甚至比直面死亡更困难,更残酷,更需要勇气。听说在牛棚里他也坐得笔直,无人时还能谈笑风生,别人处心积虑对他施加的折磨,好像轻易地就被他化解了,没在留下什么痕迹。他还是像往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被折磨完回到家时,若看到孩子在门口迎着他,他还会快步走上去,抱着孩子连连亲吻。那时,折腾和屈辱好像看不到头,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设法借着清晨的灯光偷偷完成了《护生画集》,翻译了《大乘起信论》,写出了《缘缘堂续笔》,重译了日本文学的三物语以及《旅宿》。在那个没有艺术也没有人性的时代,既老且病的他完成这些不但要靠坚定的毅力,更需要勇气,一旦被人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他是重点批斗对象,审查迟迟没有结果,好不容易等到“解放”,他已经被折磨地不成人形,看他最后一次回故乡时的照片,他的相貌和气质都已大不如前,只有他的笑容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

他曾说:“我敬仰我的老师弘一大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我想,“像一个人”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季诚性这样形容他:“如果以季节来形容丰先生的话,不妨采用秋天里的春天一句。”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丰子恺先生兼有秋之冷静和春之热情,他的笔下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胸中充满对生活的通达,他自由穿梭在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中,一直从容,真挚,体贴,心胸宽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