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钢铁、鲜血、神话》读后感精选

《钢铁、鲜血、神话》读后感精选

《钢铁、鲜血、神话》是一本由陈星波 / 赵玮著作,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铁、鲜血、神话》读后感(一):拿到书后,发现还是有一些瑕疵,感到很遗憾。

不过总体还是值得去读的

提到东线,就不能不提库尔斯克战役,这场东线大规模的立体攻防战一直是二战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的战斗更是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说法。因此,早在2011年底制作上一部作品《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的上、下本时,就产生了写一写库尔斯克之战的念头,并且前期就开始了收集部分文字和图片资料。

《钢铁、鲜血、神话》读后感(二):好书,但不太适合我

这本书决对是本好书,但对我来说读起来却非常痛苦,无它,信息量太大了......

书中对库尔斯克南线战役的描写之详细已经到了让我的大脑快陷入瘫痪了,书中对战斗的描写甚至详细到了连排一级,之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如此艰巨也是因为这个。一场战斗,我要记住各参战部队的番号就已经有点痛苦了,还要记住各级指挥官的姓名,这就让痛苦加倍了。尤其对那些并不了解党卫军历史的读者们(比方说我),要想记住包括师、团、营、连、排各级指挥官,真的是太难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书的优点自然就在于微观上描写的详尽,但是缺点也就在于这个详尽。如果本书对下级战斗单位的描写只到营一级的话,我想读起来感受会好得多。

当然,这只是我自身的感觉,对那些二战迷们来说,本书的“详尽”可能正是最大的优点。只能说这本书确实不太适合我。

《钢铁、鲜血、神话》读后感(三):战场感和历史感

这本书有两个方面非常出色。

一是通过战斗细节的描述,让读者体会到类似亲临战场的感受。只有细节的描述,才能体察双方指挥官在激烈和瞬息万变的战斗中面临的紧迫和煎熬。当7月11日晚,开战以来一直表现不温不火的德军第6装甲师居然作出了夜袭的经典战例。就这么一个加强营级战斗群的局部战斗,竟然打得俄军战线几乎崩溃,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为此暴跳如雷,书中对这一战斗的描述实在太精彩太紧凑,作为读者都感到头皮发紧,为鏖战的双方捏一把汗。读书就是读细节,如果没有战斗亲历人员的细节回忆,肯定无法达到这样的体验感。

第二个特色比较容易感受,作者在前言中已经谈到,资料的运用来自德、俄双方,尤其可以看看胜利者是怎样任性书写历史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战斗细节的回忆中,俄军总是要夸大德军对手的战斗力,夸大己方的战果,一方面固然有德军攻势咄咄逼人,迫使俄军节节败退,收拢溃败的部队已属不易,客观统计战损战果根本不是战场指挥官能够关注的重点,对自己战后的考评有利大概是俄军指挥员战场记录的指导思想之一。另一方面,俄军的误记正好证明德军精锐部队的战力强大,德军装甲兵把VI坦克的火力发挥到虎式坦克的效果,步兵在与俄军的阵地战中如磐石般坚强,战术上如手术刀般犀利,兵锋所到如热水融雪。通过战斗双方的描述印证,我们肯定能更加接近战场战斗的真相。

读完全书,我不仅回想起书中哪些冷冰冰的战斗数字产生遐想,想想哪些年轻的俄军反坦克炮手、战斗步兵,面对德军隆隆而来,似乎刀枪不入的坦克巨兽,他们心底涌起的是多么黑暗的恐惧,但仍在进行绝望的抵抗。那些德军年轻小伙子,面对排山倒海一般涌来的俄军钢铁洪流,也一定惊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只是先前接受的严格军事训练让他们作出了本能的求生反应,战后面对一片狼藉的战场必定会生出重获生天的感悟。因此战争类书籍对战斗的描述越接近实战的残酷,越能让后来的读者感受和平的珍贵。也许80后、90后的青年多看一些比较真实的战争题材作品,就不会有那么多与X本、X湾、X军开战的胡言乱语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