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徐钧自体心理学入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徐钧自体心理学入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徐钧自体心理学入门》是一本由徐钧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徐钧自体心理学入门》读后感(一):自体的结构与形成

1.自体的结构 科胡特认为,自体是人格的核心。从结构上来讲,自体有两个极,一个促使个体为权力和成功而进行奋斗,另一个怀有基本的理想化的目标。两者一个为个体的活动提供动力,另一个则提供方向。 在科胡特看来,驱力和防御都是自体的一部分,驱力和自我的发展全都从属于自体的发展,因此他将传统精神分析的冲突范式,转换为自体心理学的缺陷范式。

2.自体的形成 如前所述,自体的结构存在两极,如果这两极在儿童期能够得到成熟的发展,那么就会形成稳定的内聚自体。 (1)夸大自体。个体幻想自己是完美的、全能的,这就是夸大性幻想。这种幻想需要不断得到确证和肯定,这种需要就是镜映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人就是镜映性自体客体。在儿童心目中,镜映性自体客体是其自体的一部分,帮助他确认自己的能力和幻想中的伟大。如果充当镜映性自体客体的人物足够成熟,那么儿童的镜映性需要就能得到良好满足,同时在恰到好处的挫折之下,儿童放弃对外在客体不切实际的幻想,镜映性自体客体通过转变内化作用,成为自体的结构,用于构建起个体的自尊和志向,儿童也能与他人建立成熟的镜映自体客体关系,即认为能够得到他人认可和赞赏的同时,也能充分认识到对方是独立于自己的存在。 (2)理想表象。儿童是脆弱的,因此希望依附于完美的、全能的人物,于是外在客体被理想化,并使得儿童无意识中把自己当作理想化自体客体的一部分,希望理想化自体客体为自己满足安全感、维护自尊,这就是理想化需要。如果充当理想化自体客体的人物足够成熟,那么儿童的镜映性需要就能得到良好满足,同时在恰到好处的挫折之下,儿童放弃对外在客体不切实际的幻想,理想化自体客体通过转变内化作用,成为自体的结构,用于构建起个体的自尊和理想,儿童也能与他人建立起成熟的理想化自体客体关系,即能够欣赏他人优秀品质的同时,也能意识到对方是独立于自己的存在。 (3)孪生自体客体。与自己相似的人物在一起时,个体就会感到满足。 人一生都不离开自体客体,一生都具有自体客体需要。如果个体在良好的自体客体环境中成长,成年后就会具有足够的自信心与同情心,并具有核心的志向和价值观。但只有这些还不够,个体仍需要自体客体环境给予心理支持,正如呼吸器官成熟之后离不开氧气,自体结构成熟之后也离不开自体客体环境。

《徐钧自体心理学入门》读后感(二):核心概念与学术脉络梳理

拥抱自己 缘起 自体心理学之前的的精神分析,也就是弗洛伊德和安娜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一派,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意识层面又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其实是机械论的认知范式:通过研究局部了解整体。 但人不是机器,人也无法被简单地定义为本我、自我、超我的组合。随着卡尔罗杰斯率领的人本主义阵营的兴盛,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批评声越来越多。 在此背景下,精神分析阵营的一位大佬另立门户,给传统精神分析中注入人文因素,发展并挽救了精神分析。这位大佬就是海因兹-科胡特,他创立的门派就是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也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人本主义革命。 这里简单回复下精神分析的历史。 精神分析经过120多年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第一代是以弗洛伊德和安娜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经典精神分析; 第二代是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为代表的客体关系学派和沙利文的人际间精神分析; 自体心理学融合了经典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客体概念是二者融合下的概念),是为第三代; 第四代是关系/主体间精神分析,融合了自体心理学和沙利文的人际间精神分析。 (这些流派的介绍参见前述笔记) 核心概念 在展开讲述之前,先区分【自我】和【自体】这两个概念。 自我,英文是ego,是夹在本我和超我之间,链接潜意识和意识的中间环节,是防御发生的所在。自我是三我人格结构中的构成部分。 自体,英文是self,是个人对自我整体的一种表征,包括一个人的意识、情感、行为、思想、甚至是自体客体(这种整体论的视角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张基本一致)。自体心理学的重点是:我是怎么看待我自己的。 海因兹-科胡特、自体三极、治愈之道 科胡特起先是弗洛伊德的忠诚门徒,他的理论转变来自于对临床问题:自恋性格障碍 的研究(弗洛伊德研究癔症起家、科胡特研究自恋型人格障碍起家、阿伦贝尔研究抑郁症起家)。 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最初的力比多全部指向自我,他称为【自恋力比多】,正常的发育下,【自恋力比多】的部分会转向外部客体(父母),成为【客体力比多】。如果这一过程受挫,儿童无法突破“自闭之壳”,就会形成自恋性格障碍或者精神分裂。 【自恋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是此消彼长的。对有精神分裂症,或者自恋性格障碍的人来说,他们的力比多全部转向自我,进入【二级自恋】(一级就是原初自恋【又叫全能自恋】,是正常的)。他们无法移情给到咨询师,也就无法被治愈。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自爱与爱人,是存在矛盾的。这正是科胡特尝试重构的点。他认为自恋性格障碍患者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类到“过多”的自恋,而是体验自己作为“自体”的基本方式(自我组织、自我感受、自我关注)上出了问题。 科胡特认为健康的自体包含三个要素,他成为自体三极:自信、理想和技巧能力。自信与自我效能感、胜任感密切相关。 用一句话表达就是: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理想),也知道怎么去(技巧、能力),并且有信心一定能达到(自信)。 而要实现自体三极,自体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满足三种需要: 1、儿童需要感到自己的身体、动作、情绪、意图被看见,以形成基础自信,这个角色往往是母亲; 2、儿童需要感到与强大有力的他人有密切联接,以形成理想,这个角色往往是父亲; 3、儿童需要与和自己相似的人合作,以形成技巧。 能够满足自体这三方面需要的客体,也就被称为自体客体。自体客体会被内化为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成年后经历伤痛,人会自我安慰。这个自我安慰,来自于最初母亲的安慰。 科胡特认为,个体的问题往往是没有走完这完整三阶段,导致自体发展停滞。治疗就是要在治疗室中,在咨访关系里,让来访者重新经历这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来访者会有不同的移情: 1、镜像移情。来访者感到被看见,也在别人的镜映中看到自己。 2、理想化移情。来访者把咨询师看作完美的、强大的。并通过与咨询师的联接感到自己是完美的、强大的。 3、孪生式移情/第二自我移情。病人渴望与分析师有本质的相似。 咨询师要做的,是在关系中,等待每种移情的自然出现,并满足之。如此,来访者停滞的自体发展会重新开始。自恋会从一种幼稚症变为活力、意义和创造力的源泉。 (这一理念跟温尼科特提倡的,咨询师提供抱持环境以重新满足来访者幼儿期的需要有点类似) 而他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从病人的角度来理解经验。他称之为【共情沉浸】和【替代内省】(共情是人本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又叫“理解-解释”法。重在理解。 对性、攻击性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性和攻击性是人的本能驱力,科胡特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这两者是二级的、次生的驱力,是自体形成受挫或瓦解的副产品。自体试图通过这二者,挽留一些活力感。 所以他认为,手淫不是驱力驱动的(应该说不全是驱力驱动),而是“受挫自体的愁苦的快乐”,通过手淫获得自己还活着、生存着的证明。 而病人在治疗中体现的攻击和愤怒,并非不是代表了内在力量,反而是秉性脆弱的迹象。 总结 如果说弗洛伊德关注的是人正常不正常,科胡特关注的,是人过得有没有意义。 弗洛伊德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可以用工作和爱的能力来界定。科胡特则说,光有这两项还不够,一个人还需要为自己拥有工作和爱的能力感到快乐和自豪的能力。没有这一内心活动,成功是空洞的。

《徐钧自体心理学入门》读后感(三):工科男如何结合临床实践提炼出来的干货理论模型与核心技能

工科男认为学派核心技能培训与对练是干货,那些理论模型的内容反而是次要的,因为你不是用脑分析,归纳搞学术研究甚至创造理论模型,而是心理工匠。

人本技能,释梦技能,自由联想技能,移情识别技能,这些技能在案例和生活关系里的实践体悟才是最快成为心理工匠的学习方向。

课程目标:精神分析是长程咨询必备的技能,精神分析可以帮助咨询师从“细微层面”了解一个人一生的规律,帮助咨询师不仅解决表面的问题,更要解决核心问题。经典精神分析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专业咨询师需要掌握的技能。精神分析掌握了看其他学派都很容易。 图片 第一部分 【教学、演示、观摩、练习】 ☆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核心理论 ☆ 当代心理动力学的新发展和应用 ☆ 负性情感处理—经典精神分析 ☆ 负性情感处理—当代心理动力学 图片 第二部分 【演示、观摩、体验、带教】 ☆ 自由联想技能 ☆ 移情识别和应对 ☆ 阻抗和防御应对 图片 第三部分 【演示、体验、个人成长】 ☆ 探索意识的自己 ☆ 探索潜意识的自己 第四部分 【实战技能训练】 ☆ 自由联想带教提升 ☆ 自由联想训练教学

义为“现代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自体心理学被视为对传统精神分析的一个“重大突破”。内容涵盖经典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等当代最新自体心理学理论与临床咨询技术。学自体,洞察人精神结构核心。(出自Wikipedia 维基百科) 图片 第一部分 自体起源【通过生活案例学理论】 ☆ 理解人格核心秘密 ☆ 自恋与自体心理学诞生 ☆ 科胡特经典的“自体” ☆ 自体多种体验视角 ☆ 自体的成分和三极自体客体 ☆ 自体虚弱/破碎/扭曲感 ☆ 自体对症状学的理解 图片 第二部分 核心概念【生活案例学理论】 ☆ 原发自恋的力量 ☆ 自体客体体验 ☆ 夸大性自体与镜映需要 ☆ 理想化自体客体 ☆ 密友自体客体 ☆ 自恋发展路线 ☆ 后现代自体客体 图片 第三部分 自体客体受损【场景应用、案例讲解】 ☆ 夸大自体感四种表现形式 ☆ 自体夸大受损 ☆ 自体理想化受损 ☆ 自体密友受损 ☆ 自体全能感受损 ☆ 三极自体受损 ☆ 自体心理学解读长期抑郁 ☆ 自体心理学解读空心症 ☆ 自体心理学解读玻璃心 ☆ 自体心理学解读情绪敏感 ☆ 自体虚弱感体验 ☆ 自体虚弱感表现 图片 第四部分 临床实践【演示、讲解、观摩、体验】 ☆ 自体心理学共情技能训练 ☆ 浸入式共感 ☆ 贴近体验/远离体验/空白屏技术 ☆ 自体心理学的症状学 ☆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 单人咨询到主体间感受性 图片 第五部分 临床实践【演示、观摩、体验、带教】 ☆ 综合运用咨询技能访谈 ☆ 现场演示和手把手带教咨询 第六部分 技能专训【演示、观摩、体验、带教】 ☆ 神入共感能力训练 ☆ 贴近体验与远离体验教学 ☆ 前缘解释和镜映语言

III 梦工作技术 (10节线上课+演示+技能专训10节) 梦工作是高级技能,适合心理咨询临床运用或者单独的个人探索运用。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本课程包含三种主流的解梦方式,帮助学员成为梦工作咨询师。 图片 三种最经典的梦工作技术 【演示、带教、观摩、体验】 ☆ 梦的结构 ☆ 七种特殊类型的梦 ☆ 梦是怎么说话的 ☆ 弗洛伊德释梦工作技能演示 ☆ 荣格释梦工作技能及演示 ☆ 聚焦释梦工作技能及演示 ☆ 学员体验梦工作过程 ☆ 学员梦工作对练 ☆ 学员梦工作督导教学 IV 咨询案例过程分析总结(8节) 【通过经典案例学习掌握自体心理学】 一例抑郁症咨询个案 一例青少年休学社交回避个案 一例自恋性人格障碍个案咨询过程 一例精神分裂症愈后咨询过程

执业专题(84节线上课+带教+团体督导) I 青少年工作专题(10节+10节团体督导) ☆ 青少年工作的两大难点 ☆ 青少年休学与复学工作专题 ☆ 青少年社交障碍专题 ☆ 青少年空心症专题 ☆ 青少年工作团体督导教学 II 抑郁症工作专题(6节+10节团体督导) ☆ 抑郁的底层构成原因 ☆ 轻度抑郁/抑郁发作期工作方法 ☆ 长期抑郁/冲突和神经症性 ☆ 重度抑郁工作方法 ☆ 抑郁症团体督导教学 III 强迫症工作专题(6节+10节团体督导) ☆ 人本疗法工作严重强迫型 ☆ 整合式轻中度强迫症工作方法 ☆ 动力学方法工作强迫症 ☆ 强迫症团体督导教学 IV 自恋/空心症工作专题(6节+10节团体督导) ☆ 不让你说话的访客 ☆ 无法建立关系的访客 ☆ 弥漫低活力的访客 ☆ 理想他人破灭痛苦的访客 ☆ 和世界隔离的访客 ☆ 空虚无意义感的访客 ☆ 自恋型访客团体督导教学 V 婚姻情感工作专题(6节+10节团体督导) ☆ 恋爱分手疗愈咨询 ☆ 识别和远离PUA精神控制 ☆ 性与亲密关系疗愈 ☆ 择偶与依恋情感咨询 ☆ 婚姻和情感危机咨询 ☆ 离婚情感调整咨询 ☆ 婚姻情感咨询督导教学

助力执业 ☆ 课程结束考核合格可推荐中心公益个案 ☆ 积累个案时数满300小时评估级别 ☆ 优秀学员推荐为爱达候选咨询师 ☆ 优秀学员可成为爱达合作伙伴 ☆ 学员毕业后获得爱达终身会员资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