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读后感100字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读后感100字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是一本由[日]网野善彦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读后感(一):再解读|日本历史中的误解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根据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转换重新对日本社会的历史做出独特的时代划分。关于日本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普遍认为日本人生活在岛国通常会形成统一的语言和文化,对于饮食传统也类似,从明治时期到如今,这个观点无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还是在历史学方面都依赖于这个框架。然而对日本的普遍认识又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于日本的国号,在日本列岛社会接受律令以前,以“大王”为中心的各“氏”松散地整合,并且通过“姓”确定上下关系,大王也不例外。后来到天皇称号确立的时候,天皇成为将氏名与姓赐予贵族和百姓的人。当时的户籍制度也效仿了中国的制度。日本人不知不觉成为天皇的子孙,“日出东方”的意义也让“日本”这个国号首先明显意识到中华帝国的存在。

女性关系与非人问题密不可分,女性也完全被视为“污秽”,被完全排除在被国家所认可的戒坛之外,无法接受佛教教义的传播,可悲的是平安后期以后的佛教只是承认了女性的母亲属性。近代以后的日本女性生活实况也是矛盾的,一方面,许多纺织工厂的女性屡屡遭到压迫,另一方面,依然有许多女性努力生活。

过去人们认为日本社会具有强烈的农业色彩,但实际上镰仓时代后期,由于钱币在社会中的大量流通,也促进了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资本也以更种形态流动,别国思想的深入以及自身的思考都促进了社会体系的发展。我们对于日本社会的了解,以及日本社会中的复杂多元的文化都应该保持清晰的认知。现在比以往更需要认真学习历史,更应该担负起学习历史的重担。不能单一地站在一个角度思考国家的问题,也不可根据毫无根据的常识就妄加议论。更要发现表面背后的实质。

社会的变化是十分剧烈的,坐着在这本书中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朴素经验。这也提醒我们,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作者像是在和读者聊天,在一次次持久的对谈中让我们了解全新的日本历史,作者对日本各个方面的研究引发了我们另类角度的思考,为想象多种可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读后感(二):这本书的研究,颠覆了过往确认无误的认知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的作者是称为20世纪日本最具原创性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网野善彦。他的研究涉及社会史、地方史、海上交通史、女性史、货币史等,对中世的庄园、天皇制的统治基础以及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的历史有独到的研究。

这本书的写作源于作者在大学任教期间的感悟。作者与其学生的年龄相差大概40岁,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竟然完全不同,甚至学生对基本事物的理解与自己都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书中经常出现的“秧田”这个词,作者原本以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但实际上竟没有一个人知道。此外,他们既不知道“五德”的意思,也没有看过牛马工作的样子。如今世界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进化,人类技术的进步已经到了十年甚至更多时间就可以迭代的程度。

我们小时候卫生条件恶劣、臭气熏天的露天公厕,如今在城市中已经消失无踪;曾经大火的通讯工具——BB机、小灵通也早已被移动电话所替代;连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家都惧怕的天花病毒被人类彻底消灭。时代的鸿沟已经将很多人们过往的常识进行区隔,甚至几乎失效无法使用。

基于以上思考,作者认为过往用时代划分的历史研究无法解释清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因此在本书中将根据人类社会与自然间关系的转换来重新解读日本社会的历史。让读者看到在历史发展的不同转换期,那些曾经存在但已经消失的社会,都是什么样子?与如今我们的常识中的历史存在哪些差异?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字普及、货币流通、社会歧视、女性地位、天皇权威等方面讨论日本在中世时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走向的巨大转折。第二部分从非农业、海洋的视角重新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日本社会图景。

通过这部书中的研究,连作为日本人的作者都对自己的过往常识发生的颠覆性的改变: 例如,在日本文字的普及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通过古文书收集,这些书籍包括《农业全书》与儒学等,出乎意料的是,还有很多被用来教育女性的书。女性的识字率虽然低于男性,但也保持了一定的比例。根据著名旅行家菅江真澄的记录,江户后期的识字率高达40%。城市的识字率尤其高,俄国人梅契尼柯夫的书中记录,明治七年、八年其旅居日本时,惊讶地看到在横滨,不论是人力车夫、马夫,还是茶馆女佣,只要一有空闲,就都会从口袋里掏出小册子开始阅读。这在当时,是远高于欧洲各国的。

再如,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佛洛伊斯在16世纪中期日本生活期间看到日本的习俗与欧洲的习俗存在很大差异,经过仔细观察并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撰写了《日欧文化比较》这本书。书中对于当时日本女性样貌与风习的记录,让作者也感到不可思议。

“日本女性丝毫不重视贞洁的约束,即使失去贞洁也不会损害名誉,还可以照常结婚;夫妻各自拥有自己的财产,妻子有时还会向丈夫放高利贷;那时的欧洲,对妻子来说,离婚有损名誉,但日本人却可以随心所欲地离婚,妻子的名誉也不会受损还可以再婚,女性经常与丈夫离婚;在日本,女儿可以不用请示父母,独自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日本女子也可以在不告知丈夫的情况下,随意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以上记录让我惊掉了下巴,也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但经作者的研究证实,这些记录有很大可能是真实的。

书中类似颠覆性的事例还有很多。只能说我们的思维具有惯性,世界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用当下的视角可能无法理解过往的社会现象,所以打破既有常识,重新思考和解读了历史就变得更加有必要了。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读后感(三):不同视角下的日本

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往往需要我们从其社会的形成根源开始追溯,或者是从其文明形成开始进行考量。而关于日本的历史,我们却是从各种传说中认识这个小小的岛国的,最初人们传说日本的建立源于秦朝的一次迁徙,而后各种传说纷沓而至,导致其起源成为了千古之谜。

且不论他国人如何理解日本历史,单以日本本土人的理解来看,日本人也未必对自己的历史与社会有正确的认知。

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理想国出品,20世纪日本最具原创性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网野善彦编撰而成的《重新解读日本历史》一书中写到,在一般日本人中,至今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下述看法:日本是个岛国,日本社会也是孤立于周边地区的封闭社会。因此,一方面,日本较少受到他国影响,这使它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而另一方面,外国人也很难理解日本文化。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社会十分特殊。

作者在本书中借由对日本社会、经济、文化、阶级差异、天皇和日本国号的起源等多方面的考量,重述日本在中世时期的变异过程,并运用海洋与非农业视角重新解读日本的形成史。

本是一个边陲小国,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被视为农业小国的日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崛起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又是如何破解时代的密码使之快速从农业社会发展至工业社会的?

作者通过对日本各方面的描述,将其发展前期与后期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改变,形成对比式解读。比如古代的农业社会,农民以水田为生,以大米为主食,并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转变,在15、16世纪的日本社会甚至出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浪潮,并由此引发重商主义与农本主义间的对决。

在传统认知里,人们的主观认识偏向于认为日本完全是一个农业社会,但作者以不同的角度证明日本列岛社会中的非农业色彩更加浓厚强烈。特别是到了镰仓时代的后期,资本主义思想更为深入的影响了日本的农业社会。

看完本书我们或许便能真正的理解为何日本能在短时间走向世界的前端,为何大量非农业人口占据了社会的主导位置,为何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视角重新解读日本的发展脉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