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张良与“素书”》读后感锦集

《张良与“素书”》读后感锦集

《张良与“素书”》是一本由煮史问道著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元,页数:2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良与“素书”》读后感(一):没想到这么多喜欢张良的孩纸啊

张良与“素书“,这个引号加的好,有寓意。此外,真没想到这么多和俺一样喜欢张良的熊弟熊妹啊。刚去当当新书热销榜看了,貌似一直排在历史小说新书前10。看来喜欢汉朝张良的很多!大赞!为汉朝以及”良兄“加油!

《张良与“素书”》读后感(二):有张良的味道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姬姓子孙,可谓血统高贵。

然而他的成功成名不是靠父祖的祭奠。

靠自己。踏实。

他很有思想,很有才学。也很有勇气。

辅助刘备夺取天下后功成而身退,完美的收官。自此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这本书的设计有良老大的味道。素雅单薄却不失张力。

内容写的也很有力道,作者对汉朝、张良和素书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耐读,读后收获也颇多。

《张良与“素书”》读后感(三):作者寄语

玫瑰、茄子与作品

——关于作品《张良与素书》

有那么一些自然现象很是有趣。

玫瑰的艳丽、百合的高雅、雪梅的芬芳,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心情,这一点毋容置疑。

那么,这种好心情是怎么来的?是如何产生的?

我想没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诠释。

或者化学家们能沉长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去论证一番;或许生物工程学者能用洋洋万言的论文去解释个中缘由。

但是,无论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工程学者的解读都终将只令我们似懂非懂、半信半疑。

因为那些学术理论终究回答不了“魅力”是如何生成的,而我们都认知的普遍真理却是:赏心悦目的东西魅力无穷,它总能征服一切的所有、所有的一切。

动手写这一部作品的时候,我有一个很简单而朴素的出发点(也就是传说中的“中心思想”):翻开任何历史,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斗争,这一点没有错,只是笔者卑微地认为,历史人物之间的争斗与斗争,终极都表现为人格魅力、人格力量之间的斗争与较量。

说白了,就是谁用人格力量、人格魅力、人格影响力去征服(或者是影响)谁罢了!

也许,很多很多的历史学者、历史爱好者不这么认为,或许普遍认为斗争的结果是谋划、谋略的结果。

是对?

是错?

这是没有答案的千古谜题,这世界原本就纷繁灿烂,多一些解读和视角,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思想风景线,对与错倒不是那么那么重要!

让我们接着谈自然现象。

当我们亲眼目睹市场上所出售的茄子是冰天雪地之季,大棚所培育出来之时,我想,我们迅速会失去对茄子的食欲。

因为,亲眼目睹的事实告知了我们,这玩意儿没有历经炎炎夏日的“阳气”熏陶,一定没有茄子的味道,不吃不失望。

此时的茄子,它仅仅只是个“茄子”,而不是我们所喜欢吃的那种茄子……(我想后面的解析已经无需废话了)。

这部书的终极主旨大体如此,但是这样有些飘渺和虚无的东西,在这个物欲横行的时代面前则略苍白与天真;如此这类的东西大概鬼都不要读,于是我决定去讲述一个故事。

用朴素的文笔,以通俗的语言,细腻的情节以及真实的历史素材去讲述一下张良这位家喻户晓的历史奇才和一部天下人并不十分熟悉的奇书——《素书》的故事。

但是,博大精深、集“道、德、仁、义、礼”的思想学说体系、抱道潜居的处世哲学、个人思想与行为修炼、安邦治国之道、识人识才以及用兵之法于一体的、高度浓缩的《素书》却令我迟迟不敢动笔。

终于,在完成了西汉历史百万字的创作之后(那部作品应该也很快就面世,只是面世的时候瘦身至60万字左右了),意犹未尽的我,凭籍对汉史痴痴傻傻之情,下定决心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开始讲述这则故事了。

今天,我终于讲完这个故事了,今天它终于面世了——《张良与素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