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台北人》读后感锦集

《台北人》读后感锦集

《台北人》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人》读后感(一):台北的人,生活的心

这是一本值得了解的书,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没有太多浮躁烦琐的话语,字是一字就用一字,话是一句就有一句的效果。我们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学习着从不同的地方学到另一个地方,工作着从这样一份工作换到另外一份工作,爱情着从一个深爱的人投向另一个深爱的人。我们每天辗转反侧,交际生活。我们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却活在另一个深爱的地方,这是旅行的意义,也是逃离的秘密。这是台北人的生活,也是情感的寄托。从北到南,生活,梦想,希望,寄托,故乡,历史······

《台北人》读后感(二):浅谈《台北人》的悲剧意识

朱光潜先生曾说:“悲剧感是崇高感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崇高的审美形式,悲剧将现实生活中的挣扎、矛盾、痛苦与纠葛用一种饱含关切的方法表达出来。论起书写悲剧,白先勇可谓个中高手。他的一本《台北人》,写尽大环境跌宕下的小人物之悲。无论是荣华不再的没落贵族,还是社会底层的穷苦劳工,无论是爱情成空空嗟叹的穷酸书生,还是久经风月却仍存柔情的沧桑女子,都在白先勇的笔下唉声叹气,流着一群人乃至一代人的泪。

身份错置,今昔之叹,是这十四个故事共同的主题。《台北人》里形形色色的人物,身在台北,却都不是真正的台北人。大势与时局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富贵也好,贫穷也罢,人人都是牺牲品。《游园惊梦》里曾经的昆曲头牌蓝田玉,离了故土辗转台北,成了阔气的钱夫人。后来丈夫去世,佳人也老,故人相聚时推杯换盏,一时梦回,记起的不过是青春年华的一丝幻影。《一把青》里的女学生朱青,年少时灵秀忘俗,也曾和新婚的丈夫期许一生一代一双人。不料战事吃紧,身为空军的丈夫陡然罹难,朱青倍受打击。后来她由南京流落台北,一头扎进了风月场。如今的她浓妆艳抹妖艳风流,年少的伤痛,都给藏起来,揉碎了,丢干净了。《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里疯疯癫癫的“教主”,从前也是上海影视圈的一号人物。如今戏演完了,人散场了,只瞧见台北公园里的红月亮,和月亮下晃悠悠的疯老头。

白先勇书写悲剧,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没有慷慨激昂的怒吼,只是冷静地娓娓道来。白公的笔触不时有些揶揄,甚至还有愉悦,可你瞧不见悲情,悲情却早已抓住了你。白先勇身在国民党军官家庭,生于广西,后来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多处辗转,在台北定居一段,又因为读书到了美国。对于白先勇和那一代经历因时局跌宕而颠沛流离的人来说,台北并非故土,美国亦非天堂,归属感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无奈与遗憾。《台北人》之悲,是白先勇深切体会过的时代之悲。优秀的小说,如《台北人》,其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它当中的情感脉络,纵然跨越时间和空间,仍然熠熠生辉。

《台北人》读后感(三):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感伤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cara(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4407911/

1.《永远的尹雪艳》

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我觉得在其本身固有的文本之外,有很多的留白。

比如尹雪艳到达台湾之后,家里的规格布置不下于原来在霞飞路的标准。她一个没有工作又没有了丈夫的女人,凭什么来维持这份精致摆谱的生活?

比如那个眼眶烂掉了的吴经理,和尹雪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无疑吴经理充当了旧时老鸨的角色,不露声色就给尹雪艳拉来了金主。那么,他充当这个角色时,是无意还是有意?他和尹雪艳有没有一腿?他有没有在其中分一杯羹?小说最后快结束的时候,吴经理的牌面是想说明什么问题?

再有,为什么要把尹雪艳设定成一个煞气重的女人?既然和她好的男人没有一个能逃脱厄运,为什么他们仍然如飞蛾扑火,前仆后继?

明里写出来的尹雪艳风华绝代、善解人意、恬淡温柔,别人总是把自己的人生落差向她倾诉,她自己的人生落差又是如何排解的呢?

尹雪艳的容貌也是很奇特的,似乎年龄在某个时刻定格在那里了,若干年过去仍然毫无变化。这应该是有象征意义的。曾经在繁华的大上海纸醉金迷、活色生香的生活,人们不愿望忘记,不愿意相信那已经是昨日黄花,他们想通过尹雪艳来重温繁华一梦,费尽心机营造出过往的氛围,哪怕实际的天地风云巨变,他们缩在小岛的一角,大上海、百乐门只能隔海而望!

2.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则是另外一种风格,与《永远的尹雪艳》几乎刚好相反。《永远的尹雪艳》只细细刻画那些表面的场景,光尹雪艳的客厅布置、夜宵吃什么都写得细致入微,且一切看起来都是云淡风轻的,始终把那股悲伤憋在内里。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则行文非常的密集,大量的信息裹挟在字里行间,需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否则便有可能漏掉重要的情节。其文并不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印象,其气质正合了“短小精悍”这四个字。

文中选取了好几个人来和金大班做对比,可以说是一副舞女群芳图。曾经的金大班也和她底下那个乡下妹一样,相信真爱,为爱人生孩子、丢饭碗、受清贫,甚至寻死都在所不惜。可是,结果呢,爱人远走高飞,并不顾这一世情份。吸引爱人的,是她舞女的风韵;导致爱人离开的,是她舞女的身份。 年经时因为相信真情,金大班顶鄙视那些抱定棺材板的人(即那些有钱的老男人),最终,青春不再的金大班还不是费尽心机找一个棺材板抱着了。

经历过情感幻灭的金大班变得滑头了、势利了,只惯于在风月场上逢场作戏。讽刺的是,她能红那么久,她能做头牌,全赖于她这逢场作戏、假情假意的本领。所以,她一眼能看出,谁将有做头牌的资历;而谁,在这块是非之地根本混不下去。

有一点耐人寻味,其中一个舞女的归宿,竟然是出了舞池,进了佛堂。白先勇毕竟是悲天悯人的,红尘中的污痕残渍,在清冷梵音中,也是可以洗濯干净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