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经典观后感集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经典观后感集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是一部由邓勇星执导,白先勇主演的一部中国台湾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观后感(一):没完整地看过昆曲,但也被纪录片打动了

上海电影节排了一场。我这个昆曲小白就去了。

超出预期的好。

用白先勇的对谈和讲述+排练演出影像作为主线,没有说明每个章节的主题,也没有暴露画面外可能的硬的提纲或者记者般的提问,但是每部分的内容都特别明确和流畅,从20世纪初昆曲衰微到苏州昆曲研习社,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校园版牡丹亭的故事,从开始到成熟到传承的故事。

用牡丹亭里的词句作为每个部分之间柔软的过渡,词句又与章节的内容隐约呼应,荡开了一点空间。

剪辑最好的是演出片段切到白先生采访片段,会跟着说话内容切掉,比如有个地方切出来讲述内容第一句是“好了”,音乐顿止,特别像画面内容也是讲述者脑海里的一部分。

氛围也很感人,旁边的姐姐从头哭到尾,沈丰英还是哪位的声音一出来的时候,她赞叹得倒吸了好几口气。剧场里大部分时候都是吸鼻子,间杂几段笑声。

最后结尾是几位主创在苏州还是哪里的聚会,他们都是老人了,有人拈起扇子舞了几个身段,有人喝酒,有人一起唱着几句歌,一直飘到黑黑的字幕里,电影院有人带头鼓起了掌,所有字幕都放完了又鼓了一轮才走。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观后感(二):简单读后感

在报告厅看完这支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

所谓牡丹还魂,牡丹指《牡丹亭》,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还魂,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牡丹亭简单来讲,讲述了主人公杜丽娘因梦伤情而死,却又因情还魂而生的故事。同时,昆曲从清朝盛极一时到1921年最后一个班组面临解散,再到如今白先勇先生组织团队完成的《牡丹亭青春版》红极一时,昆曲的发展历程仿佛也如同杜丽娘的还魂过程一样,牡丹还魂既是牡丹亭剧情的概括,亦是昆曲发展历程的概括。

纪录片主要讲述了白先勇先生从拍摄牡丹亭青春版想法的萌芽到之后落实以及最后全球巡演获得巨大成功的历程。

感触最深的还是影片中的一句话“我们在看了太多的日本动漫、美国大片这些外来的玫瑰之后,蓦然回首,发现自家花园还有这么一朵如此美丽的牡丹。”记得我自己传统戏剧的萌芽来自于高中集体观看的一场楚剧,于是之后便在互联网上搜集京剧观看,直到去年国庆节,于上海现场听到了史依弘先生的《四郎探母》,现场听得同网上听得差异巨大,当场即被传统的戏曲艺术所折服,也对其一发不可收拾,今年也订得6月25日李胜素先生的《穆桂英挂帅》,以后戏曲应该也会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还魂”一般,重获新生,迎来复兴!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观后感(三):昆曲遇见了白先勇,真好

#24siff 一年一度的全市赶场子,观影结束集体鼓掌的好日子又开始啦❤️ 虽然依然听不太懂,但和昆曲缘分开始得也挺早。 高中时候同班同学有学昆曲的,校艺术节上她主演的牡丹亭也是惊艳大作。 进了大学以后偶然机会读到了白先勇的小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基本借遍校图书馆所有的白先勇作品,他写女人是我没见过的细腻,他身上有一种跨越年龄的少年气并毫不掩饰对少年气的追求,他对美有很高的鉴赏力。 所以知道他倾尽全力在扶持昆曲推广活动,想让更多人尤其年轻人知道昆曲极美这件事后,很轻易就被打动了。事有凑巧,也是有缘没多久,白先勇就带着《青春版牡丹亭》来到了我们大学本部,完整连演了三场,那热烈程度,大概能比较的也只有年度校园十大歌手了吧。 今天坐在影院里,看他和伙伴们娓娓道来推广昆曲十多年来的经历,言辞间依然是他一贯的那种少年般的纯真,手舞足蹈,真挚热烈,虽然只是点到即止,背后的困难和压力完全大于想象,更何况,开始只是凭借一己之力。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通过影片可见一斑,昆曲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愿意为它的保留和传承倾尽一切的白先勇,但白先勇只有一个。 保留精华,抓准改革时机,抓住年轻观众,灵活变通,大量资金支持,其实财富密码已经是明码了,可依然很难。资金很重要,时机很重要,人和人的碰撞也很重要,关键,还是内容。 片尾全场观众们自发鼓了两次掌,发自内心的感动,由衷地致敬。 散场时才发现,这个很早就售罄的场子观众大多很年轻,正好也回应了白先勇在片中的心声“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奶的力都用上了,算是参与了昆曲的复兴运动,但运动不会一直下去”……你看,美,正在传承呀❤️

@黄浦剧场 2021.06.1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