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1000字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1000字

《那卡的曙光》是一本由特威西格耶•杰克逊•卡古瑞 / 苏珊•林维尔著作,华夏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一):让希望升起

这本书,尽管是从非洲,从艾滋说起。但是,贫穷,贫困无处不在。济贫扶弱,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撒一片种子,将收获整片森林。让爱心传递,也让自己充满希望,更让自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面对的是怎样复杂的社会,总会有那样一批人,值得我们去帮助。而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人生的延续。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二):Keep Moving On

最初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从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开车到那卡叶兹村要一整天,在这祥和宁静的起伏山丘与农地田野间,那卡的孩子们与破碎的梦想、营养不良及没有文化为伴。”乌干达之于我是个奇特的地方,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和她牵扯不断,坎帕拉,阿尔伯特湖......

看完这本书发现,那里的苦难远比我所知的“去之前要打很多种疾病疫苗”以及“那里有非常多种类的毒蛇”要更多,不知为何,却更加激起了我想去那片土地看看的欲望......

突然想起那时候最初说可能要被派去那里,某人从百度上找了乌干达的图给我,还说等我去了要去旅游看看我.....过去、现在、未来......时间总是这样打马而去,我在路上keep moving on~你也要加油~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三):那卡的曙光

《那卡的曙光》给我的感觉就是慈善类书籍,眼下也很是流行这类书,尤其关于支教、非洲、疾病、卫生等这些方面的,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内容很朴实,没有什么精美的词句,就是一本作者的日记本,记录了过去、现在、未来。让我们也认识到原来还有那么些地方是让人如此揪心,让人如此关注。其实作者的家人支持他让我很是感动。我认为现实的残酷可能会摧残这类善举,但是往往就给了我们意外。

先了解非洲、艾滋病、支教、贫穷的可以看看此类书,了解一下这个领域的知识。

当然此书再次印证了教育是摆脱过去的很好的一种手段。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四):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被世界温柔相待

作者杰克逊在非洲乌干达一座小农场里长大,幸运的是,父母勉强付得起他的学费。他在学校表现卓越,得以进入国立大学,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当他和妻子回到乌干达时,很震惊地看到许多人在他父母家门外排起长队,想向他求助。其中很多人生活艰困,难以扶养死于艾滋病的亲人的孩子,他发誓要为孤儿们开设国内第一所免费学校。

自2001年起,作者特威西格耶•杰克逊•卡古瑞开始自筹款项在乌干达农村修建免费学校,以挽救当地大量的艾滋孤儿。时至今日,已有两座学校建成,除此之外,净水、农业支援和图书馆项目也开展起来,使曾经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社区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上万名的孤儿得到了良好的照顾。杰克逊对当地社区的改造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由此获得了2012CNN年度英雄,并登上《时代》周刊。杰克逊的远景是,到2020年,那卡计划将救助和服务十万名孤儿。

《那卡的曙光》读后感(五):这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种信念的传达

我不想去评判书写的如何如何,只想说几点读后的感受。

1.非洲真的充满不幸,多灾多难,贫穷、战争、疾病,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但我在书中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那种顽强与乐观。不仅这本书,非洲十年更是如此。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有多么的幸运,但又有多少人在抱怨着这社会是如何如何,不去想想自己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

2.恶性循环,一如书中主人公说讲得那样。如何破解?教育。对,就是教育。那卡的艾滋病孤儿学校其实就是在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期待有一天教育能改变人民落后的观念,教育可以让人们认清政客们的嘴脸,而不再为一点小利出卖自己的权益。教育,百年大计,这条路注定布满崎岖。那卡的曙光,我想也是乌干达的曙光,是非洲的曙光。

3.感谢特威西格耶的坚持,还有他背后那些无数的支持的人。你们一同搭建这个希望的奇迹。非洲,距离我太遥远了,我能做得就只有向所有看到这篇书评的人推荐这本书,关注那卡,关注那些与命运奋斗的人。大爱无疆,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肤色,愿天佑非洲,希望有更多的曼德拉能带领非洲人民走出这一切的不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