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锦集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锦集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是一本由芦淼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1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一):让我惊喜的旅行文学

无比庆幸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没有看到豆瓣的评分,不然我会错过一本好书,起码它对我来说是一本好书。

首先要说明一点,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洲的了解大概是这样的: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穷+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读这本书只是为了稍稍填补一下我对非洲了解的空白。

作者写得很随性,基本上都是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参与了什么,就写什么。当中也掺杂了作者对当地的一些了解,虽然了解不多,但是也很有趣。比如,到了开普敦,会提到曾经关押曼德拉的罗本岛,会提到为了保护海豹默默努力的海报保护中心,到了马济斯方丹,会提到曾经的钻石巨擘罗德斯……

整本书没有很深奥的知识,就是一个普通旅人到了一个陌生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我一本书看下来很舒服,不必再找许多资料去恶补关于非洲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

旅行文学,并不一定要很深刻,要看深刻的还不如去看探索发现,旅行文学,也不必要面面俱到,不然就成了旅游指南。旅行文学,其实就是简简单单记录一个人到那个地方的所思所见,不偏激、不鄙夷,让读者看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文化,让我们能够以开放的视野看待这个世界,这就是好的旅行文学。《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无疑是一本好的旅行文学。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二):就算不孤单,现在我也想去非洲了

曾经有人和我说,他今后一定要使劲赚钱,努力出人头地,那样才能肆无忌惮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想要逃避去一个地方,和想要享受去一个地方,得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本书的作者完全就是第二种,从行文与拍摄的照片,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那满溢的快乐与惊喜。

可能就像许多思想观念落后的外国人认为中国还停留在吃不起茶叶蛋的年代,我对非洲的印象就是战争与虫子,那一阵子看新闻说是很多到非洲旅游的人被虫子寄生,那里战争不断脏乱差,看完书后,才感受到可能真的是只有自己实实在在踏上那片土地,呼吸着独属于那里的气息,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去沿途观赏,才会发现美。

从作者的描述与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中,我被大自然的壮阔所震撼,没有高楼耸立,也没有拥堵的汽车,只有最原始纯粹的美!纯净的空气、大草原、钻石、豹子、葡萄酒、土著、香料、企鹅(没错,真的是企鹅,在开普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非洲还有企鹅),还有一望无边的视野,名为非洲的国度有太多太多的赞叹,怪不得布拉德皮特曾经说过,想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骑着哈雷摩托,驰骋在非洲大草原上。

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从南向北穿越非洲,正是因为这里远离发达文明,所以“一山一石,一树一木,一歌一舞,都可能唤醒对世界的重新认识。”书里面有种种在非洲旅游需要注意的问题与路线推荐,实用中肯,下次完全就可以带张地图再带着这本书去非洲,但作者不仅仅想要写就一本旅游指南,正如书名揭示的那样——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作者更想去寻找一次心灵的洗礼,虔诚的藏民会一步一跪到布达拉宫朝圣,这里面是信仰的支撑。作者也在书中写下了自己一路的见闻感悟,在伟大的自然面前,方知自身之渺小,可这种重新回到生命起点,回到大自然母亲怀抱的感触,却能让人忘记孤单,心境开阔,这种和谐或许真的只有在非洲这片原始土地上才能找寻到!

我从现在开始也要努力拼搏,为了有一天能怀着同样的心境踏上同一片土地,不用等到孤独的时候。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三):旅行不是为了发朋友圈

间隔年的概念不知道什么开始,活跃了起来,朋友圈里的晒图比赛此消彼长,好像没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无法配上年轻自由的标签。很快,新四俗出来了: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但不过一会,标新立异的人们开始了“攀比”的游戏,你西藏?我阿里大环线!你骑行318?我徒步墨脱!你辞职开客栈?我印尼做义工!为此各种间隔年攻略、寻找自我而旅行的书籍摆满了书店旅行区域的架子,让人不由得惊愕,这是真正的旅行么?这不过是描述着对某一时刻生活的困惑而以旅行为形式放空自己的经历感悟,围绕的是作者本人的成长变化,标准格式无异于,生活无味,痛下决心,寻找自我,独自旅行,路上见闻,找到自我,完结。我想,旅行的应该是深度游,慢时光的体会,真正的读者想要的是细致入微的游记体验,是身临其境的感官世界。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一本少有的讲述非洲游记的书籍,旅行不是为了发朋友圈,不是为了证明我来过,而是生命的宽度体验,作者用他的视角,带领从未涉足这片大地的人们体验一切,把所有事物娓娓道来,即使是一个人的旅行,因为深度融入而没有了外来客的拘谨,因为慢时光穿梭而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维多利亚风情。

一个人的自立能力越强,便越有可能接近幸福。这句话在独自旅行特别明显,幸福并不存在于某种状态之中,幸福是内心对这种状态的解读方式,友好的与自己相处,友好的与陌生人相交,友好的迎接一切未知事物,怎能不幸福?也许非洲的政局和治安让人担忧,但真正的勇气,是经历了那些复杂、坎坷、动荡的世事考验,却仍保有一颗纯澈的初心,书中流淌着狩猎的刺激、红酒的香气、探险家的故事……细细读来,身未动,心已远。

非洲,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这本书,能够给准备去非洲的朋友多角度的科普;给想去非洲的朋友提供一个更美也更真实的游记;也许更多人,基于时间,基于身体,基于经济,短期内无法像作者一般独自在非洲旅行,但这并不会妨碍我们从书中获取印度洋漂来的夹带着甜意与暖意的海风,伸手摘星,就算徒劳无功,也不至一手污泥。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四):Africa,一片我向往的乐土

拿到《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这本书的时候,正巧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太阳热情似火的笼罩着大地,而我,在吱呀吱呀的转扇下,慢慢翻开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这个阅读是一场旅行,身未动,心已远。。。

幼年时,对非洲的印象来自于正大剧场的电影以及那部著名的动画片《马达加斯加》,非洲是一个欢乐的代名词,广阔的大草原上,斑马小鹿,猎豹雄狮,它们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它,我觉得是自由

芦淼说,孤独的时候要去非洲,想必也正是因为那个地方有着无尽的包容性与自由,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又或者我猜想,那是最亲近大自然的地方,与在熙熙攘攘的都市中所获得的是不同的感受~就这样,旅程出发了。。。

一趟旅程最重要的就是计划,这关乎着行程是否能用最短的时间,体验到最多的感受,芦淼也如此,在出行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他也将这些形成了攻略帖送给了每一位看过这书想去非洲的人

准备必然会有疏漏,旅途中的意外之美才是最让人兴奋的,而作者在第一天就遇见了这样的情况,穿过漆黑的山洞,遇见了一片美丽的原野,这样的事情,即使不在计划中,也会让人欢欣与鼓舞

与以往的行程游记不同的是,芦淼是带着对生活的感悟来奔赴这趟非洲之行的

沿途的每一处景色,都激发起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从古老的文化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广阔的原野中,体会到人性的渺小,在天与地之间,看不同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生

午后的太阳很毒辣,偶尔会有微风吹来,但是我的内心却很澎湃,只是在一个短短的下午,我却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了非洲,图中有很多插图,有草原、有狮子、有山洞、有一望无际的海洋、还有很多张非洲土著的笑脸,那里更多的是来自于远古的讯息,但却让人感觉异常的亲切

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真正的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这本书的书名为何说,孤独的时候要去非洲,或许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到孤独, 都会重新来思索自己的人生,我们就好像井底的青蛙,孤独是因为,只能看到那一小片天空,但是外面的世界有很多精彩与意外,只有跳出来看到更多的世界,才会真正摆脱那些孤独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也是以这样的心态所以开始了非洲之行

如果,有一天,我也可以背上行囊出发

那一站,我也想去非洲,看看这片神奇的土地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读后感(五):认真琢磨非洲内在的旅人

非洲是很多人的旅行目的地,也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地方。

前者,是因非洲大陆的梦幻召唤,大自然的多样和奇特,动物与人的原始相处,都是及其吸引人前往的原因;而后者的望而却步,是因为那一片土地之上的神秘所增加的不确定性,还有贫穷、疾病、野蛮等所带来的恐惧,许多的未知,大过了一览旷世美景、追逐猎物的愿望,所以,远远地观望,此生也许永不踏入非洲之巅。

而到过非洲大陆的人,大多数在享受截然不同的非洲风情的同时,对不同于东西方文明社会的荒野、天空、行走的人们,或许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念念不忘之中,是会慨叹这一番踏上非洲大陆土地,不枉此生。

《孤独的时候,我们去非洲》是一本独具特色的旅行记录,作者不只表达按图索骥的非洲之旅,还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地在非洲旅行之中的邂逅,人或事或景的铺陈之间,阅读慢慢地深入,就如同跟着作者在日夜兼程的“非洲之傲”火车上穿行了坦赞铁路,遇到了当地的人,有现世的,有作古的,有历史的巨人,大约也有不名一文的无名人,这些人物的言行与故事,分布在书中的章节里,告诉你有关非洲的一些片段,这些沉藏在文字之间的记述,有着作者自己流水的情绪,不是惯常的“百度文体”给你普及历史、地理常识,而是经由作者的深思熟虑之后的一些感悟,与认真读书的人分享。

读书的人在这些随性而又认真,甚至有些执拗的文字中,发现了作者所琢磨的非洲大陆的内在。有着被文明殖民的无奈,也有着看透荒野景致之后的思索,这些已不只是旅途上感官的满足了,视觉、味觉、嗅觉上的体验,一笔带过,作者的私心里,其实是想表述他自己内在的孤寂之叹,这种孤寂,才是他行走在非洲大陆之上的真实,越进入纵深的非洲国家,越了解非洲自远古至今的被奴役、被解放、被同化、被奉献的那种孤独,这种孤寂就愈加深入。

只是很可惜这种文字上的游走并不顺畅,作者总是囿于书写游记的限定,会在刚刚叙述到水云深处时,就转而去讲述旅途中的其他,似乎是照顾方方面面,又似乎是旅程流水账不得不记,所以,很多章节开了头,如“罗德斯是谁?”、“葬心-探险家的最好归宿”、“伤痕”等,却急匆匆地走笔结束,故事讲的不完整,最重要的是,作者所体会的非洲内在的力量,只表达了十分之一,不得不说,这是本书的遗憾。

当然,一次记忆深刻的旅行,不可能是一本书所能承载的,尤其是用心去看风物品人文的旅行者,这样看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也是另一种成就。本来非洲之旅,就是需要用想象来驾驭的,想象的事交给体验者自己,而读懂非洲,可以跟着作者的文字行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