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1000字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1000字

《古人的文化》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一):人定胜天?

读得越多,越读到可悲二字。如果除去沈的名字,这种水平的书充其量也不过是教科书水平,文字枯燥乏味,资料堆积,致命的地方是毫无创见,如此作书何为?

沈的小说我并没有读过,但文学出身的人搞文博却写成这样,实在让人意外,激情创造冲动和自我去了哪里?唯一的解释是无兴趣而已。文博研究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近时王世襄、仲威诸先生的著作都是很好的例子,文字可以严谨,发自内心的热爱却无法隐藏。

很多人做着了无兴趣的工作渡过一生,大部分人认命,平淡罢了,如此而已。少数不认命的勉强自己的志趣而为之,可自己却是最无法欺骗自己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创造出来。很遗憾,沈是被强迫转行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励志”的例子,虽有时代因素,不免令人扼腕。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二):古人的文化(笔记&感想)

「妇女出阁把镜子当成辟邪器挂在胸前。

教导女子:德容言功

墨玉必黑如点漆,黄玉必黄如蒸栗,赤玉必赤如鸡冠,白玉必如截肪(羊脂玉)。

最贵重的是犀甲,用犀牛皮做成,上面用彩漆画出种种花纹。

服装最讲究的时代是春秋战国,屈原提过,鞋子用小鹿皮、丝绸或细草编成,底子有硬有软,贵重的还镶珠嵌玉在上面。

冬天穿皮衣极重的狐裘,又轻又暖,价重千金。

女子中还有用狐皮有袖口衣缘作出锋,显得十分美观。

楚国流行梳辫子,多在中部作两个环,再把余发下垂。

用黛石画眉。

唐朝的服色,以木石黄最高贵,红紫为上,蓝绿较次,黑褐最低,白无地位。」

感:解放前的文人,战后从事了古人物器服饰文化的研究,以流畅的笔墨为我们呈现了古人器物中的文化和背景。

看似简单的描写却把我带入了那曾经繁荣的岁月,古时劳动者的机敏,生产者的善于观察和,制作出精美的器物。那时的科技虽不发达,人们却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一件件精美的物件。

复杂不造作,对于古时人们生活的幻想,终于不仅仅停留在电视里的长衣袖舞那么简单,感觉还要再读,再感悟去丰富我的想象力。2014.12.14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三):读《古人的文化》

开始读《古人的文化》之前,我实际上是犹豫着甚至抗拒着的。这本书一年前买来,只看过不及一半便丢下,压在枕头边那一大摞书的最底下,我几乎要忘记了它。但书是有灵性的,久久不读它便要向你抗议,于是枕边这一摞书趁我睡着时砸落下来,以此提醒我正视自己的懒惰。但我不读它,实在不是因为我太懒。这半年,我的课业并不轻松,加上前两年的懒病落下了后遗症,都待自己的补齐,实在少有空闲读这些书。虽然我是更喜欢读它们的。

但我还是开始读了,刚刚读完《知堂书话》,于是想着《知堂书话》总比这书厚,且这书已经读了一半,就把这一半读完,恐怕也费不了几日。确实并没有耗费几日。五天的时间,每天读不到一小时,这本书也就完了。何况我最近这两日还夹着读了一篇平常的爱情小说,颇能勾起人的欲望和兴趣,感人却虚假。

我是没闲的,上的课要交作业,英语单词还差得远,学期中转眼又到,又是一大堆狗屁文章要写,自己却什么积累也没有。于是看《知堂书话》、《古人的文化》和那篇爱情小说时,心情颇复杂。还是篇爱情小说,虚假却感人,让我想起我自己许久不动心矣。就是当年的动心也不过转瞬而逝,从没有一眼万年的浪漫辉煌。连辗转反侧、衣食不安尚谈不到,更何况小说里的生生死死呢。

其实我对《古人的文化》的态度,颇像那篇爱情小说。二者内容都很平常,却能动人心。但对于沈从文,我更多的是怜悯与敬仰。沈从文本是写小说的行家,最后委委屈屈地做起了博物馆的讲解员,那时他已经过了四十五岁,所以现在那些批评沈从文的服饰器具研究的人实在有些不讲道理。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本来就是以《服饰资料》命名的,甚至可以看做对图片资料的文字说明,“研究”是在其次的。评论家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像这本《古人的文化》,篇篇文章里面沈的态度都是谦逊的,把资料组合排列,提出一个观点都是商量口吻,还时时说自己是外行,就这一种态度,也超过那些评论家不少。

所以这部《古人的文化》,实在可以看做古人在着装打扮、日常用具方面的一个更简略的资料汇编。中国历史的传统素来轻视日常吃穿用度的研究,即使有也只是礼仪制度下所讨论的小小问题,而史书中的《舆服》等志也是空话假话多。沈从文从出土文物、传世文献两方面入手,要描摹出日常生活的一个大概面貌,再推至其余,以见历史的全貌,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他已经完成的工作在今人眼里虽然粗疏,但今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的大体思路依旧还沿着他走。就这一点而言,沈从文的研究也不应该被过度贬低。

人们往往看低那些编资料的人,却不知编资料是一件难事,只有沈从文这样有才华且能“耐烦”的人做得来。我想沈从文或许也是喜欢这件工作的,因为从那些服饰器具中能看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他的那些文学作品里面也是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的。他始终是热爱着活泼泼的生命的。《古人的文化》里收有一篇《过节和观灯》,里面又包含了三篇文章,分别讲端午节、跑马节、元宵节的故事,颇有他之前那些文学作品的味道。我一直以为沈从文后来并不能忘记他的文学,毕竟“跛者不忘履”,这篇文章也可算作一个隐证。(以前看过一篇材料,即讲沈从文欲重新写作文学作品而已不能。)

中华书局的简装版,封面颇素雅,题词却是印刷体,破坏了原来的感觉。而典藏版即使题词字体还好,大红色封面还是让人不舒服。在本书的《编后记》里有这么一句感谢沈从文儿子们帮助的话:“在同他们的接触中,我们感受到了沈从文先生不喜浮华的气质的延续。”我此时把这句话抄在这儿,一时间竟然觉得我这篇文字是无意义的。

唉,罢了罢了,既然说了,何妨再多一句,狗咬了人,即使那狗只是忠于他的疯主人,也会被打死,水边的抒情诗人被狂犬咬了,依旧不改他抒情诗人的心灵。

2016年10月15日晚于芸香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