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教育学笔记2》》的句子

《《教育学笔记2》》的句子

编者按:教育学笔记整理

1、猜猜他是谁?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1.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
2.掌握学习
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所以儿童的行为图式都是比较低级的,比如说在儿童的世界里桌子就是硬的,而床就是软的,获得这种图式的直接来源就是通过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所以小孩子一遇到什么新鲜的事物都喜欢用手去摆弄,其实他就是想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在9--12个月的时候儿童又出现了客体永恒性,也就是他清楚的知道事物不会凭空的产生或凭空的消失。

3、教育学人物:
(一)孔子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
6.最早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奥苏贝尔提出遗忘的同化说:他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比如如果让我们现在回忆一下2×3和3×2是否一样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茫然的点头,是一样的啊。好,那让我们回到童年,回到刚开始学习乘法的时候,那时候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呢?老师说2×3=2+2+2,而3×2=3+3,应该有很多人可以想起来了。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知识我们都不记得了呢,这是因为我们长大后学习了更加高级的规则a×b=b×a,从而代替了低级的规则。(from 教育学)

5、科尔伯格的
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是我们教师招聘考查的内容里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多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但这里的知识点很容易混淆的点,因此首先要与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进行区分,其次自身的三水平六阶段也不能混淆。

6、加涅的理论观点,尤其是加涅的学习分类:
一,派生类属与相关类属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派生类属:指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即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特例、例证、派生物,充实、证实了原有概念。
2.相关类属: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7、45位人物: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8、认知学派——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而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
1974年,加涅基于信息加工论的有关研究,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具体说明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系统。“执行控制”即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这两个系统的影响下进行的。

9、心理学中的人物和理论:
1、奥苏贝尔
(1)遗忘理论(同化说)
(2)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学习的分类
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按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以学习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先行组织者)
(5)现代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的知识更容易迁移)

10、在教育学界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杜威。
杜威一个出生在新英格兰的一个普通小镇,从小并不聪明的他却很热爱读书,在他后续的生涯中喜欢读书这个爱好也助他取得很大的成功。杜威曾在大学任教,接触许多外教书籍,所以他的思想也吸收了外国书籍的影响,他在大学任教期间,提出了他的很著名的理论,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生(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除此之外,还提出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观点。(from 教育学)

11、人物梳理对比:
一、孔子VS苏格拉底
1.孔子:世界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苏格拉底: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又叫“问答法”,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环节。

1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此原则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他明确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揭示了“德育”与“智育”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后面学习“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时便会涉及到两个与“教育性教学”有关的内容,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和“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from 教育学)

13、口诀:
1、孟子重教,荀子重道,小斯重课,艾拉重班。
解释:最早提出教育一词为孟子;最早提出道德一词为荀子;最早将课程用于专门术语为斯宾塞;最早提出班级一词为艾拉斯莫斯。

14、第一: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我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我国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0.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5、斯宾塞是“社会达尔文之父”
观点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斯宾塞作为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么生活,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
观点二:教育目的
斯宾塞和杜威都倡导生活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和受教育者的生活联系起来,斯宾塞认为教育应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from 教育学)

16、猜猜他是谁?
1.代表作《爱弥儿》
卢梭是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儿——论教育》,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显赫地位。
2.自然主义教育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培养目标: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卢梭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卢梭属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17、赫尔巴特与杜威:
一、赫尔巴特的教育贡献
1、生平:1776年5月4日-1841年,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2、头衔: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学之父
3、教育著作:
(1)《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教育学讲授纲要》
4、教育贡献:
(1)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两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四阶段:提出教学四阶段:清楚(明

18、弗洛伊德:1. 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19、赞可夫:
1.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赞科夫从17岁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他曾师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了儿童缺陷学。1950年开始研究教学论,针对当时苏联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他开展了20年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最终在1975年发表了《教学与发展》一书,对教育实验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
在这本书中,他的主导思想是教学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该积极去创造最近发展区,最终把这个发展区转化成现有水平。其中发展指的是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个体心理的一般发展,它应该是全面的,不同于特殊发展,包括了学生的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要达到这样的发展,赞科夫提出了5条

20、桑代克
著作及地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有《教育心理学》一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并且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因此,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猜猜他是谁?
英国哲学家
1.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说”。
正是因为白板说的观点强调环境或者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洛克又被划分在环境决定论(外铄论)的阵营里。
2.教育漫话和绅士教育
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
洛克主张绅士教育。
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洛克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有巨大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因此他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22、易混淆概念: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区别:感觉强调个别属性,知觉强调整体属性。例如看到桌子上摆着一个苹果。感觉就是“一个红色的东西”,知觉则是“这是一个苹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