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非花 梦非梦》经典读后感有感

《花非花 梦非梦》经典读后感有感

《花非花 梦非梦》是一本由陈艳涛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2013-8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非花 梦非梦》读后感(一):后来读懂的《红楼梦》

2022年阅读08《花非花,梦非梦 后来读懂的红楼梦》陈艳涛 又是一本《红楼梦》人物点评的书籍,刚开始看时有点点新鲜,看到最后也是乏味无趣!毕竟读别人眼里的书,就像嚼着别人嚼过的口香糖,少了原本的味道。 陈艳涛是《新周刊》的杂志主编,平时应该看书较多,点评红楼梦人物算是精辟,中肯,但笔调还是犀利和刻薄了些。没有蒋勋先生的宽容和慈悲。陈艳涛在书里反复表明自己不喜欢赵姨娘,贾环,不喜欢晴雯和尤二姐,对于小人物的点评也是非常直观,缺乏了整体性,少了一些悲悯之心。 所以,也只是“后来读懂的红楼梦”,而不是“最后读懂的红楼梦”,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陈艳涛再看自己的这本点评,是否会有很多改动? 每一个人生阶段,读红楼梦都是不一样的感悟。年少时读到爱情,中年时读到亲情,岁数再大些读到众生平等,慈悲和宽容……至少现在我读赵姨娘和贾环,全没有之前的讨厌和嫌弃,更多地是理解这对卑微又作践自己的母子在荣华富贵的贾府里求生存的不易。作为母亲,骂自己的儿子“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这是多么心酸无助无奈之举啊!骂孩子等于就是骂自己。以前读不懂,现在慢慢读懂赵姨娘的心酸!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不评判,仅仅去感受自己内心的感受,多么可贵! 感谢《红楼梦》陪伴自己走过很多年!会一直读下去!

《花非花 梦非梦》读后感(二):如痴如醉话红楼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如痴如醉,荡气回肠~

从小爱读红楼,关于《红楼梦》评论、随笔看过无数。越看得多就越感觉《红楼梦》真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奇书,曹雪芹真是一个天赋过人的伟大作家。一部《红楼梦》,一个作家,让后世如此多的人如此精心的研究,竟然还产生了研究红学的不同流派,最关键的是如此费时费力,争论不休还不能把他研究透彻,这是要有多么大的魅力呀。

本书的作者陈艳涛并不是太大牌的研究《红楼梦》的作家学者,但她研究《红楼梦》之深入,语言文字之简洁犀利,洞穿世情人生之透彻,真让人叹为观止。陈艳涛在《花非花,梦非梦》一书中,通过几个章节把《红楼梦》中比较重要的角色系统的点评了一遍。其中大部分观点都是非常新颖细腻的,不牵强,不造作,不故弄玄虚,读来感觉比某些红学家的研究成果更有逻辑性,更加让人信服。陈艳涛点评的不只是《红楼梦》,她笔下写出的是一种对人生通达的感悟,是她对人性百态独特的理解与诠释。

我在《红楼梦》中,最爱两个丫鬟,一个是平儿,一个是紫鹃。平儿自不必说了,一直以公正,大义,聪颖,善解人意的形象示人,非常有大家风范,一般的主子奶奶都及不上她的品格。而紫鹃,就像一个邻家姐妹,温柔,细致,贴心的照顾着黛玉。她是黛玉在世上除宝玉之外最亲近人。许多话黛玉不能对人言,就连宝玉也不方便说,紫鹃就去帮她说。这才引出了“试莽玉”的故事。过去读到“试莽玉”这一段时总是存疑,感觉贾府对丫鬟下人也太宽仁了。宝玉是贾府的凤凰、老祖宗的命根子。紫鹃几句话就把宝玉给急的半死不活,躺倒病榻了,贾府里怎么就没人要追究责任呢?闯出这样滔天的大祸还能活着?是贾母对黛玉的宠爱使紫鹃逃过了一劫,还是宝玉的分分钟不能离开让她度过危难?贾府对紫鹃有没有秋后算帐?在《花非花,梦非梦》中,陈艳涛对这一节有非常细致的解读,既精辟绝伦,又合情合理。

小时候读红楼,看到的是大观园中姐妹丫鬟们仙子般高雅脱俗的生活,看到的是贾府里的奢华与气派,看到的是宝玉黛玉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现在读红楼,读到的是红楼中的派系斗争,职场沉浮,世事难料,以及大人物、小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处在当时的背景下的无可奈何。

很喜欢《花非花,梦非梦》,喜欢书中的各种探轶,喜欢书中透过《红楼梦》对人生、人性的解读。

《花非花 梦非梦》读后感(三):可恨之人自有可怜处

陈艳涛认为:“一部红楼,让世人明白: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于色,不在于物,因此千万不可心为物役。”这样的结论其实蛮唯心的,但也很好理解,因用心之处之力度角度不同,自然看世界都有不同的面貌。如同本书中,陈艳涛式解读红楼。其解读方法还是依据小说情节,以现代人事的眼光重新审视红楼诸人的命运。

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相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说,都会有不同文字和感悟,像陈艳涛这样带点现代眼光、带点实用主义的分析其实也不少见。虽然一些资深的红楼粉丝研究者们会批评将红楼庸俗化,功利化,但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说的话,做出的动作,落在有心人眼里,这些都是拿来品咂说道的细节,说说感想总是繁花入各人眼。陈艳涛的发现不例外有许多值得一提的细节:在她眼里,“一部红楼,又是一部失败父母的反面教育大集”------在不知不觉间,他们成为一个个残酷的推手,将贾宝玉、薛蟠、贾瑞等人,推入生生死死,起起落落的命运之中。“一部红楼,又是一部青春教科书”-----即便今天,对于我们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很有帮助。这部红楼还是一部人性教科书。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人物,比如宝玉的兄弟贾环,比如尤氏,邢夫人,呆霸王薛蟠等等,换个角度来看这些不讨喜的人物,也是可恨人自有可怜处。

薛家是整部红楼里最家常,最温暖,而最有人情味的。可这样的薛家里出了一个呆霸王薛蟠,最初以无法无天,持强凶狠的形象登场的薛公子视人命如草芥不说,还荒淫好色,男女通吃。但这样的人又粗豪天真,对朋友重情重义,在众公子哥里是典型的重家庭、孝顺母亲、疼爱妹妹的好哥哥。作者分析,放在今天,薛蟠一个活脱脱的官二代。“在薛蟠的枉法之路上,薛姨妈的溺爱骄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荫庇佑护都是幕后推手,一步步将一个本性纯良的孩子推上杀人犯之路。”从薛蟠到药佳鑫,这样的分析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至于赵姨娘的恶毒,种种陷害可以说是整部小说里最不可原谅的人物,连作者也猜测赵姨娘是不是曾经伤害过曹叔最爱的人。还有贾环是一个被怨气毒气泡大扭曲的孩子。尤氏是个偷窥者,容忍宽厚又藏污纳垢一一锯了嘴的葫芦。邢夫人是吝啬无情,贪财的孤寒鬼。。。。

从关注姑娘们,到关注丫鬟龄官,藕官,小红,贾芸们,再到关注这些隐身暗处的卑微者们,不过都是或荒凉,或寂寞,或聪明,或堕落,潮起潮落或冷暖自知的人生。

《花非花 梦非梦》读后感(四):《红楼梦》中的人生世界

红学家们格外地爱《红楼梦》,他们从方方面面去研究《红楼梦》,从里面几百个人物中揣摩分析,从故事情节中去体会写作手法的高超,从里面的诗词歌赋琢磨作者的文学水平,从前八十回中的文字和后四十回中续接进行对比分析,更有一些文学作家在精读、研读前八十回后,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也进行了续写。红楼热一直延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读了陈艳涛的《花非花梦非梦》,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能跳出众多红学家们的思路,另辟蹊径,把自己读《红楼梦》的感受,有理有据地分析出来,从心底最深处去感知,去发现,很是符合当今做人、处事之道理。

说贾政,绝对是一个失败的家长。从贾宝玉抓周开始,他眼中的宝玉就已经是一个“酒色之徒”了。他是一个心不明,眼不亮的家长,贾环的一番诬陷,他不问青红皂白,宝玉便遭致一番独大。宝玉得罪了中顺王府,贾政害怕官场间的尔虞我诈,将愤怒之火烧到宝玉身上,甚至要累死宝玉。他和儿女缺乏沟通,宝玉很有文学天分,但对官场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热情,贾政却希望儿子从政,父子之间完全没有共同之处,从种种事情中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绝对失败的家长。

陈艳涛能从当今热议的家教出发,来分析贾政这个人物,不能不说角度很“时尚”。

她体会的另一个时尚便是“权利”。王熙凤的弄权,只要经她手的买卖,她从来不会白出力。她会哄得贾母开心,容忍她的耍弄权术,她也会硬着心肠,整死人不眨眼睛。看似至高无上,但邢夫人对她的时刻“关注”还是会让她出丑。过于要强,以至于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依然挥舞权利的指挥棒不肯放下,以致身体亮起红灯。她可以无视法律,只为饱中私囊。她是一个典型的有着领导瘾的人。贾府中另一个高人便是贾母了。她懂得调控整个大局,更懂得放手,心明眼亮,不过居于高层的领导,难免被底下人架空。这些都很与时俱进。

再来说说晴雯。这是一个漂亮的丫头,贾母调教出来的丫头都很出色,那么多人嫉妒她,很多人分析是她的漂亮惹人嫉妒,但陈艳涛却分析出晴雯性格中的刻薄,不容忍,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

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里面的人物作者都会找到一些自己看到的东西,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同时陈艳涛还把张爱玲、王硕等红学家们的观点拿来用,在亮出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并不否认其他人的看法,尊重在这里得到体现。

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花非花 梦非梦》读后感(五):红楼里面谈人生

红楼梦作为我们四大古典名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仅由于独特的魅力被人们所喜欢,里面的诗词歌赋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从文章到电视,再到翻拍,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的红楼文学,更别说现在红楼梦里面的片段已经入选了语文课本,在课堂上讲读。不同的人对于红楼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用一句外国的名句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读者就会呈现一千个红楼梦,甚至每读一次就会有一次不同的收获。而这本书更是从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的来写这本红学,展现给读者一个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版红楼梦。

从红楼最初的警幻仙子对宝玉的教育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当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如何去应对,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作用。宝玉可以说是贾府中众人疼爱的孩子,在大家的关心和呵护中成长。长的一副好相貌,才华亦有,对各位姐姐妹妹也都有着各式的关心,甚至是不分阶级的好。也是这样的性格让他无法担当起贾府兴盛的责任。与他对比的就是他的兄弟贾环,书中也详细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赵姨娘作为母亲,将自己的对贾府的不满对别人的猜疑和妒恨都全部的加压到了儿子身上,造就了贾环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恶,慢慢走向了邪恶的深渊,也难怪书中的描写贾环的时候也都用了举止猥琐这个词。父母好,孩子受教育,父母差,那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道坎了。

而在成长后的出入社会就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物,需要自己小心面对。在红楼梦里面大大小小几百号人物出场,即便各人的地位职责不同,他们所面对的压力和与之的做法都是能给人以借鉴。高位有高位的不易,低位有低位的想法在,可见政治无处不在。其中最显著的人物莫过于王熙凤和薛宝钗了。一个是威风凛凛、八面玲珑的女强人,一个人时进退从容的高明政客。两人独有的为人处世手法都给人展现了什么叫做高级管理层。而才这本书里不仅仅有我们常见的这些光线人物的描写,还写了一个红楼开篇就提到的落魄书生贾雨村。从最初的革职到后来的葫芦僧判葫芦案,最后的为官的如鱼得水、步步高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别版本的官场整形记。他越是大奸大恶,官就越做越大。从最初的相貌魁伟,言语不俗的到最后的官场老手,言行思想的变换也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官员热衷整容早有了历史的源头。

官场是如此,更别说宁国府、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了。没有一个强劲的领导,生活出多进少,家族内部的腐败荒淫更是加剧了它衰落的进程。即便探春当家开始改革,也无法动摇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家族,人人都知道衰败会到来,却是个个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后的各自分散,生死别离。人,愈聪明,愈堕落;越完美,越凄凉。风月难掩红尘,最后的展示的是卑微者的冷暖人生。

一本红楼梦 ,一场说不尽的故事。从心底最深处去感知和发现,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百态。三分熟悉,七分思索,他们的缩影到底来自何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