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悲伤的精确度》的读后感大全

《悲伤的精确度》的读后感大全

《悲伤的精确度》是一本由[挪威]尤·奈斯博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悲伤的精确度》读后感(一):不是每本小说,都有令人想摔书的冲动

整体的情节有点松散,更像是一锅大杂烩,作者在不断不断不断地卖弄着自己的小聪明,书中不乏会心一笑,但是整体就有点过于绿茶小清新,抱歉实在没有办法接受这种文笔,跟真正的硬派小说比起来,不够犀利,不够抓人。很糟糕的阅读体验,奈斯博始于此,止于此。

《悲伤的精确度》读后感(二):流畅过瘾的阅读

尤·奈斯博,三年前我就听过这个名字。三年后终于看到了中文简体版!

跨界精英、酷帅作家的小说,故事曲折迷人,文字又弥漫着哀伤。这是第一次,我同时着迷于作家和人物。并且十分想当然地将奈斯博的头像挪在了哈利的身上。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过瘾、真实、正常、酷却不耍宝、冷却不绝情的man了。感觉很棒。

《悲伤的精确度》读后感(三):复仇女神与爱恨交织

奥斯陆三部曲第二部,一分钟前刚读完。窃以为比起第一部来更精彩,中间部分的推理以及一次次的犯错也更加引人入胜,感觉更像《雪人》。银行抢劫杀人案和安娜自杀案穿插在一起,感觉奈斯博组织故事结构的能力很强,个人很喜欢这种写法。内鬼汤姆在这集里又杀了个人,又一次逍遥法外也是吊足了胃口。我认为,评价一部悬疑推理小说是否足够好的一个标准就是是否耐看,这本小说我读得很慢,因此它足够精彩。

《悲伤的精确度》读后感(四):挪威三部曲第二部

《挪威三部曲》的第二部,一不小心竟然先看完了第三本这才看了第二本,原名是《复仇者》。

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是三部中最好的一部,也有人说这是最差的一部,两个说法我觉得都有道理,好的方面是,作者延续了自己浑厚的语言和精妙钩织情节的笔法,将若干幢案件和多个人物交织情仇融合在一起,穿插闪回、多线并进的节奏依然是充满了好莱坞影视感,让人看得赞叹不已、难以自拔。而另一方面,如此多的线索环绕在故事中,让人不免感觉巧合过多,感觉出一种匠凿的不自然感,所以整体读下来,有点失去了那种在冷峻和悬疑中前行不止的感觉。

还是第一部《知更鸟》最好看啊。

《悲伤的精确度》读后感(五):谁在悲伤?(同时关于谁会滚蛋)

十年前毕业前夕,老师专门叫俺到书房,语重心长地说,你将来写本子,一定记住一条:一个故事如果从头写到尾,故事写完之日,就是你的滚蛋之时。

这句话,赶脚是他教我几年最重要的一句话,可谓锥心之言。

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看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及时作者叫柯南道尔叫丹布朗叫东野圭吾。

一个故事要打碎。打碎了的单个故事的片断重组,无论好坏,滚蛋。

一串故事也要打碎。打碎的故事片断重新组合。组合不好,滚蛋。

只有很少的人能留下来。

奈斯博应该能留下来。

这是一本很难让人放下的书,尽管书很厚,认真读要看两个大半天。

哈里已经成为挪威的传奇,哈里甚至可能比作者奈斯博还要出名些,全是因为那些案子。

这本书起源于一起案子,一个银行抢劫案。顺便说一句,抢劫银行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抢劫。(抢博物馆当然难,但到现在好像基本没有人抢过,一般是偷。)

偶觉得编辑没有总结齐全,哈里反复看录象,找出的疑点应该是三个:一,录象里,劫匪和人质的身体距离有点问题,太近。二,劫匪不到万不得以不杀人,尤其不必杀女人。三,劫匪与人质之间一般没有对话,只有劫匪对人质的吩咐。

这段录象打破了三条原则,那么劫匪和人质的关系一定有问题。。。但关键是劫匪将人质杀了,如果有关系,应该不杀。哈里从这里入手,开始了一场长长的追逐。

很过瘾的故事,尤其是关于他和安娜,他和汤牟,他和艾伦,以及他和贝雅特的故事,都分别很是精彩。精彩分叉,组合成一个更是精彩的立体长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