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巫师与先知读后感1000字

巫师与先知读后感1000字

《巫师与先知》是一本由[美]查尔斯·C·曼恩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23-3图书,本书定价:11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巫师与先知》读后感(一):削减,还是创新,且看巫师与先知的轮战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资源越发紧张,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如何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好地利用自然、使用资源,一直都是讨论的重点。在一百多年前更是如此。

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科学记者查尔斯·C.曼恩面对生态环境保护这一话题,走访实地,研究大量科学数据,撰写了一部环境论战史《巫师与先知》。

他认为,面对当前生态危机情况,曾出现了二种声音:一种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沃格特为先知派代表的的“削减”之声,另一种是以农业学家博洛格为巫师派代表的的“创新”之声。

如果说先知派之声是现在环保节能主义的起源,常告诫人类疏忽大意的后果,那么巫师派之声可以看作诗现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的代言人,揭开了技术操纵的奥秘。

两种声音代表着不同环保态度,两派的争论焦点主要是应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去面对人与自然的相处和发展,以及如何思考人类存亡这一重要话题。

有意思的是,通过作者对二位生态巨匠,先知沃格特和巫师博洛格的人生经历、理论作品、贡献等方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二位巨匠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二人都曾身患疾病,少年沃格特身患脊髓灰质炎,造成走路一瘸一拐。而博洛格呢,因因为花了太多的时间眯着眼睛计数孢子,导致右眼视力永久受损。

二人出身都很一般,也并非一开始从事生态保护,而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转而激发对生态研究的兴趣。沃格特是因为鸟类死亡事件和灭蚊行动启迪,博洛格是因为认识了斯塔克曼的行列,接触到攻克秆锈病这个项目。

不管是经历流言蜚语,还是身处困境,都不曾轻言放弃,竭力促进各方力量一起推动生态保护事业,这才有了沃格特的《生存之路》和博洛格的“绿色革命之父”美称和诺贝尔和平奖。

除了二位巨匠的事迹,书中还提到了智人的未来性,我们即将面临的粮食、水、能源、气候变化四大挑战,两派的论战来往、其他相关当权者和学者所持的观点和趣事。

比如保罗·埃利希《人口炸弹》,诺斯伯恩勋爵创造了“有机农业”一词,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曾伪造博士论文和实验过程等。

查尔斯·C.曼恩以科学记者的身份,类似报导文学的风格,用通俗易懂,讲述了两种环保科学观是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这是一本综合环境、生态与科普文学的著作,让我们了解更多两种声音的同时,不由得跟着思考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

《巫师与先知》读后感(二):一部环保“史前史”和关于人类未来的选择

在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之时,“环保”就成了每个现代人在生活中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问题。但是作者和他的《巫师与先知》却告诉我们,如果以蕾切尔·卡森为起点,那么实际上这本书,是一部关于环保的“史前史”。 沃格特和博洛格,在我看来名字都有有几分难以分清的两位,拥有相同的过人智慧和行动力,并且似乎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人类文明更好的延续下去;而个人经历上完全没有相同之处的两人,却做出了答案截然不同的选择:“消减!消减!”这是沃格特的口头禅,“不这样的话,大家都会输掉!”——人们称沃格特是先知派。 “创新!创新!”是博洛格的口号,“只有采用这种方式,大家才能够胜出!”——博洛格则是巫师派的代表。 作者正是巧妙地用两位同样伟大而有争议的科学家一生的经历,还原了一段上个世纪关于环境保护的历史和知识、奉行了先知派或巫师派理念的人们的发现、应对、改革和两派之间的争议还有冲突。一个略显漫长、细致的、有趣的故事。 古希腊把基本元素分成土、水、火、气——作者根据这一古老的思想,按章节阐述了土——食物、水——淡水、火——能源、气——气候,这些正是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中的基础。每一章都独立成篇,却又自有内在的逻辑。 对已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代人来说,海量的生物、物理、化学、气象甚至还有经济学等等的名词以及知识铺面而来,即使关于本来算耳熟能详的“光合作用”,就让人回到被高中生物课本支配的时光,图文并茂的科普比课本简单又详细。

至于沃格特写作《生存之路》、博洛格人工育种水稻和小麦,由此引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二氧化碳”、“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等现今人类再熟悉不过甚至常常挂在口头的词汇,它们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来龙去脉:它们怎样被发现?又为什么成为一个又一个会威胁到人类生存的问题?人类选择如何应对?作者说:先知派和巫师派给出了并不相同的解决之道。先知派倡导减少消耗,要求人类做出各种缩减,而巫师派却认为只要进一步发展科技,就能解决问题。 先知派有着对人类未来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尽管这意味着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或者“致命的打击”和巫师派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科技方法——虽然随着解决方案而来可能还有新的令人担忧的问题,无疑,科学家们的智慧和精神都叫人惊叹不已;却可惜两派似乎从来争执不下、无可调和。 而在这两派之外,还有第三个更让人绝望或者说超脱的选择:林恩·马力古斯,作为生物学家的她用高斯和其他人的生物实验为例: 把营养物质和一种原生生物放入培养皿,开始原生生物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无限制的扩张到充满整个培养皿,最后营养物质耗尽而原生生物的数量也随之急速下降进而灭绝——而这像极了现在地球和居于其中已经毫无限制的人类的现状。 马力古斯一派的观点正是任何一种生物的终极目的就是不受限制的扩张,注定走向自我毁灭,无关道德、无关感受,本来就是“自然”,当然也无关人类所自我标榜的和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区别与“特殊性”。她把先知派和巫师派所做的努力,都比喻成“试图在培养皿的边缘进行的无谓的探索”。 作为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怀揣着一点希望试图打破“培养皿的极限”,虽然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将要面对种种环境(粮食、能源危机、空气污染、极端天气)和由此带来的更多问题(灾害、传染病、战争)所以作者一直以一个一个近未来的数据为基础:在2050年地球人口将达到100亿。 其实这些年在种种危机报道之下,偶尔也夹杂着零星的好消息:比如上个世纪让人们忧心忡忡的臭氧层空洞,据说已经偷偷地长好了。而关于人口,虽然在三年疫情的肆虐之下,2022年11月,联合国还是宣布了全球人口达到了80亿,不过到达100亿的时间,却在预计中被推迟到了2080年左右,这算不算为先知派和巫师派的科学家以及全体人类赢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又或者,在全球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的如今,人类可能会以一种相当漫长的(可能远未达到地球的“承载极限”),数量缓慢减少的方式灭亡? 无论如何,人类都将必须做出选择,先知派?抑或,巫师派?或者,还有一个虽然作者并没有说起的,但以霍金为代表提出的:走出地球,飞向星辰大海。

《巫师与先知》读后感(三):面对地球资源消耗、环境恶化,先知派和巫师派争论不休,没有结论

中国马上就要失去一个世界第一。而这次失去的是“人口第一大国”的称号,印度将代替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的人口依然稳步的增长,但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口发展趋势。

印度和非洲,这样的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迅猛,不断的刷新着人口数字的记录;但同时,欧洲、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经非常缓慢,像日本更是出现了人口萎缩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更多来自于对于人口认识的不同,但其中也有着对于我们地球环境发展的考量。在不发达国家之中,人口更多是一种 生产力,是帮助一个家庭不断提升的能力,但在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了这样的需求,人口所带来的消耗反而更为严重。

那么这些认知为什么会对于地球环境有影响呢?随着现在人口的发展趋势,2050年地球人口将达到100亿,可是怎样养活这100亿人口就是一大挑战。所以在环保专家的眼中也就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种是以减少消耗为目的,让人类尽量不去破坏自然环境,让我们在地球可承担的范围内生存,而持这一种观点的人,是以生态学家及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

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无法有效的减少消耗,大自然就有着一种自我循环的功能,就会用其他的方式减少对于自然的消耗,就会让自然回归到初始的状态。这是沃格特对于鸟类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在一个封闭的岛上,鸟类的生存和死亡会严重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基于这一原因,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份子,必然也无法逃脱这一趋势。

另外一个环保主义的声音认为我们人类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出新的替代方案,让地球资源可以一直负担得起现在不断增加的需求。这是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我们现在提倡的绿色科技、绿色能源都是在这一派的观点之上发展完善着。

这样两派的观点都是合理的,都是有效解决地球环境承载能力的有效策略。但在这样两种观点之间却有着漫长的论证,而且这种论争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谁也无法说服谁。

查尔斯·C.曼恩,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科技记者,他就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以及资料汇总完成了这样一部两位生态巨匠“ 先知派”和“巫师派”之间的环境论战史的著作《巫师与先知》,带我们走进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危机的辩论之中,让我们看到这种辩论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也刺激我们思考人类生存的困境,思考我们面对未来所应该寻找的方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