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100字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100字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是一本由[美] 苏珊•威尔逊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一):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女人一辈子最渴望可以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地方,一个让人疲惫后可以安心的地方,一个让人受伤后,可以在怀里倾诉撒娇的港湾。正如有句话说,心灵还没找到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在流浪。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有家就不在流浪。所以流浪着心灵快些回到你温暖的家庭,哪里有人爱你,有人等你,有人陪你同甘甜共苦乐。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二):治愈心灵的狗狗

虽然我很喜欢狗狗,但却不狂热,所以不少煽情的人与狗故事不对我的味口,而苏珊•威尔逊的《有你的地方,就是家》不落俗套,深得我心。

这部小说由三股缠绕的线索织成。

其一是贾丝汀•米德的故事,一个43岁的单身母亲,而其独子与前夫一起生活。贾丝汀少年丧母,父更娶后妻,受继母虐心,遭异父兄戏弄,父袖手漠然不助,至此愤然离家出走,四处飘泊,总希望下一个落脚点会找到她的生活难题的答案。她唯一不变的伴侣是小狗马克,她收养了它并与之跳舞,狗狗成了慰藉其心灵的不可或缺的亲密朋友。整部小说始自马克被人“偷走”, 贾丝汀投入到漫长的寻狗旅程,在此期间贾丝汀又不得不面对一些久久不能释怀的家庭问题。

其二是帕马利夫妇——艾丽斯和艾德,一对得到人们同情的中年夫妇,他们唯一的孩子,一个15岁的女孩,自杀溺死于七年之前。他们的生活从此充满了悲伤,无法接受失去爱女的他们婚姻也出现了危机,但事实上他们仍旧彼此相爱。而马克(巴蒂)的出现,奇迹般的愈合了即将破碎的家庭关系,治愈了一对伤心人,让他们重新产生勇气,积极地迎接余下的失独生活。

其三是狗狗马克从它的视角和我们分享两个家庭的故事,可以说是此书最有趣部分(因为大部分读起来很伤感)。作者没有过分地人性化马克,她小心翼翼地从狗狗的眼中去观察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有限地表达狗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其实,任何爱狗人士都知道狗狗们似乎真的能“感受”人类情绪,感受我们的伤心、愤怒或快乐,并作出回应。作者只是把狗狗的这种神奇的感觉化作了语言。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只喜乐蒂牧羊犬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悲伤和宽恕的故事。如果你爱狗狗并喜欢感人的故事,你会喜欢这本书。

2013/7/19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三):人生旅途中,谁会是你不离不弃的伴侣?

人至中年,最悲哀的莫过于发现自己依然一无是处,生活依旧穷困潦倒。

贾丝汀便是如此。幼年时母亲去世,继母并不待见她,父亲也不怎么维护她。她十七岁时离家出走,从此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她从不理解何为“归属感”,一旦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便逃向另一个地方。二十岁时爱上打工的餐馆老板的儿子,生下一个孩子,但她的生活仍然没有安宁下来。三年后她离婚,依然从一个地方奔赴另一个地方,总以为下一个地方会生活得更好。到后来孩子都受够了她四处迁徙的病症,离开了她。更好的生活并没有来临,工作的不稳定让她总是经济拮据,捉襟见肘。现在四十三岁的她,简直是“失败者”的绝好样板,工作生活无一可取,唯一的陪伴便是朋友送给她的一条狗马克。马克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条狗,还是她的舞伴,是她伤心落泪时的安慰。从马克那里,她才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但雪上加霜的是,父亲病重,她在回家的路途中弄丢了马克。

纵使是习惯了人生绝境的贾丝汀,这一次也再不能淡定,甚至想放弃回家探病而专心去寻找马克。在得知马克被遗弃在高速公路上时,她比父亲去世时更难过,泪如泉涌。因为她从她的亲人那里未曾体会过爱,马克却从未让她失望过。诚如贾丝汀所说:“我难以想象没有它的日子,为了找到它,我愿意走到世界尽头。我生命中有太多其他的人选择没有我的生活,而我不到绝望时,是不会选择没有马克的生活的。”没有宠物的人大概很难体会这种感情。想一想,如若我们生活中唯一的支撑,唯一的亮点消失不见,这偌大的世界也不过是一个没有希望的陌生世界,与自己毫无关联。就靠着这点光,很多人才有勇气在这残酷的世界继续走下去。

幸运的是,人至中年,看似不堪,贾丝汀终于与昨天和解,明白这个世界没有遗弃自己。在寻找马克的过程中,她的生活渐渐有了一些改变。让她困扰于心的一段年少往事得到了开释。父亲也将房子留给了她,她终于对父亲、继母和继兄生出了些理解,能够安定下来,不再抱怨幸福不属于自己了。

而此时的马克虽被一个友爱的新家庭收养,它确实一直在等待贾丝汀的到来。这是一只有着自我意识惹人怜爱的狗。它没有辜负贾丝汀,贾丝汀亦没有辜负它,这才是让人钦羡的特别情谊。心有了栖息地,家才真正存在。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四):马克和巴蒂

马克和巴蒂

偷爱警/文

玲珑的感情,经过时间打磨,显现出炫目的光泽。而在打磨下,有人受不了被打磨的痛,受不了被打磨的煎熬,选择放弃。缺乏感情的人,自信不足,怀疑社会,生活迷茫。感情如何稳定,如何在生活中得到暖意。靠自己的努力,显得单薄许多,朋友、亲人、爱的付出,能够重新启动感情的引擎,一路驰骋,穿越险境。

生活中的玩笑,有意无意的刺激到了贾丝汀。从无能为力的抗辩,忍受继母的冷落,到父爱的流失,婚姻破裂。贾丝汀的生活,充满了失落与悲情。但贾丝汀没有因为生活的波折,一蹶不振。她欣然接受所有挑战,面对窘境困难,这个女人看上去很坚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有一个朋友,会不离不弃的陪伴在贾丝汀身边,一条喜乐蒂牧羊犬马克西姆。

一条很聪明的狗狗,会察言观色,从来不轻举妄动,不会无端的狂吠,不会去扒垃圾箱觅食,不会腻腻的缠着一个人。马克有个特长,随着贾丝汀的指导,欢快起舞。这项特殊的技能,让马克看上去与众不同,很有魅力。但马克毕竟是一条狗狗,它不会参透,这个社会的所有感情问题,马克用乖巧、温顺、随和,讨好它的主人。即使被陌生人,抛弃在高速公路上,忍饥挨饿,带着疼痛,依然会寻找它的主人。不会因为伤害,而报复人类,只会用狗狗思维,渐渐地的接触,这个看似陌生的社会。

贾斯汀与马克,遭遇不幸的同时,也在经历幸运的发生(将两者放在一起虽然不妥,但却很有社会爱,人情爱,很有感情味)。马克幸运的住进一个善良的家庭,作为回报,马克用温情的一面,感动艾丽斯一家。虽然埃德,不想接纳这个小家伙儿,却因为艾丽斯的喜欢,改变了对马克的看法,在这个新家,马克有了新名字巴蒂。两个老人,中年得女,从女儿却患上抑郁症,到女儿意外死亡。伤透了老人的心,巴蒂是两个老人最后的伴儿,但巴蒂毕竟不是自己家的狗狗。艾丽斯家,只是狗狗的暂住地,它还是要回到它主人的身边。威尔逊的结尾,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马克能否在贾丝汀与艾丽斯之间,一起驯养,很难判断。实际割舍哪一方感情的延续,都是深度摧残,两个家庭,都显得可怜兮兮,都需要一种新的温情,来烘托起新希望的摇篮。

感情不一定要付出多少,也不一定要得到多少。感情所需的,只是在无助的时候,有一份停留的等待,安慰一下挫折与伤痛。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读后感(五):因为有它,不完美至少也温暖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一个人,不要问我她是谁,我只知道她的人生和一只狗有很深的羁绊。如同那个失败的中年妇女贾斯汀,十五岁的时候,她离开了家乡。家乡是在村子里,父辈重男轻女,她每天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兄长的责骂和体罚,经常吃不饱饭。她的身体孱弱,是母亲老来得女,然而在农村那个地方,生命并不稀罕,没有人来珍视她的一切。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冷漠的看着她的痛苦,最终,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成功的离开了乡村。在城市的亲姐姐对自己不闻不问,反而一次次的欺负她,最痛苦的时候,是冬天,姐姐要钱她去借然后哭着离开姐姐家。成年后,她如同贾斯汀一样选择了一个花样帅男,却并不知道(或者是选择不知道)这个男的还有另一份感情。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她是农村出来的姑娘,总觉得一个读过书长得不错的男的,既然已经恋爱了,就结婚吧。他们的婚姻是场灾难,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是一个人将他们抚养长大。在自己的子女长大后,又和自己的子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个女人很失败,但是她有一只狗。

离婚的头几年,孩子们走了。她说她依靠这只狗来赶走寂寂黑夜的寒冷。她说她听见这只狗的呼吸声就觉得不再孤单。

你可以嗟叹贾斯汀们生活的失败,但是却无法不被这种感情动容。然而我时常会问自己,人与狗之间的感情,是不是真的感情?人只有在需要了才会去主动选择与狗的羁绊,而狗却是如此被动的主动。它们是被选择的一方,但是却用最诚挚的爱主动去迎合自己的主人。

在上古的时代,人和狗通过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和彼此利用终于建立了感情。今天,当我们谈人和狗的感情的时候,我不知道几多的真挚,是不是建立在某种功利的“需要”上。

或许走远了,小说还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只是看完之后脑子有点乱,主要是对贾斯汀这个人物的复杂心理。即便是她拥有这样一只为她跳舞百分百的爱着她的狗,也不能掩盖她生活的破败。最终她的心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那个她期待了一辈子的道歉还是没有来,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个圆满的大团圆。就像那对丧女的夫妻,失去腿的摩托车手……一切的一切都不完美。

而马克的生活是多么的完美,只要有爱有音乐,有贾斯汀,就跳起舞来。某种不可言说的情绪,如鲠在喉。

即便是人生并不完美,终将无法自愈。可是,或许因为有它,马克和马克们,那些像贾斯汀和埃德夫妇的人们,至少也在痛苦中得到一丝温暖的抚慰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