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锦集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锦集

《干净的错误》是一本由胡颖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一):听卡农,写书评,说胡颖

1.老胡是个性情人,做设计较真、有腔调、保持初心。

2.读这本书要忘了设计,看情怀,看感动。

3.书中很多家长里短、人间琐碎,写得不啰嗦,不矫情,比很多散文好。

4.做设计不容易,做有自尊的设计更不容易——反正我做了这么多年广告,只觉得尊严在沦丧,但愿以后能找回来。

5.看完书后,很想与作者做朋友,因为他没架子、平和、懂得爱恨情仇,也有爱恨情仇,是个普通人,兢兢业业,除此之外,还有理想。

6.如何不浮躁?平常心做事。老胡做到了。

7.看完书也怀念北京,大得包容,林林总总,似乎和我都不相关,又都相关,这种好真是恰到好处。

8.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老胡遇见小邱,遇见典晶,都是缘。

9.以前总听身边人提小邱、老胡、读易洞、一刻间等等事,也欣赏典晶出来的人,有种相似的东西,看完书后,懂了。

10.对设计师而言,别人一句“我喜欢这个标志”就够了,对这本书,我想说“我喜欢它”。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二):关于我丢失的梦想

好久没有一本书可以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书的开本,字迹的安排,纸张的触感都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我承认这是最先吸引我的。

2011年夏天,我透过闺蜜认识了郭老师,在互相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我们仨一起出游江南水乡。那是一段知道现在都令我激动的行程,让我觉得婚后人妻也可以来场毫无顾忌的趴趴走。

就这样,我知道了胡老师,但不认识,没见过面,一是没机会,二是怕怕的。可能是从小学习不好的原因,看见叫老师的就立马稍息,不敢靠前。再次我看过胡老师的微博,看他说他看了第一集甄嬛传就发现若干错误,什么万寿无疆碗不是那个年代还是什么的blabla的。。我就自动退下了,感觉自己真的没有资历还是什么的没法跟老师级人物讲话。

之后,我就一直关注荼书馆,然后看到胡老师出了新书。

《干净的错误》我只能说是大家之作。文字真实流露,不矫情造作,设计作品真的让我为之惊叹,那logo图案像灵动的画面,一帧一帧浮现眼前,跃然纸上。胡老师探究文字已经到了魔的状态。看得出这是让他准备很久的一本书,想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

超级推荐给在现实中丢失梦想的朋友以及真心热爱设计的男孩女孩们,“内心的满足,比是不是别人认为的大师更重要。”

书中写到,人生三梦: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三,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昨夜雨声沥沥,我跟老公躺在床上各自看着书,我很享受这个moment,一口气看完胡老师的书,燥热的睡去,无数个梦,醒来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三):关于胡颖,关于这本书,关于那段时光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周二,之前用手机在当当定的。第一直觉是名字很象以前看过的一本余华的短片小说,名字叫《河边的错误》。本来是完全不相搭,但翻开来,除了胡颖十几年设计精华外,没想到也有设计和成长历程的阅读。一页一页翻下来,设计文字处处充满诚恳、诙谐、智慧。很多经典作品之前也都有见过,但真正系统地看到他这些年创作历程还是第一次。我喜欢这些设计的作品。

和胡的第一次见面大概是05年在东四的一个私家川菜馆二楼的天台上,当时记得是个女孩设计师介绍认识的,直觉就是这人蛮成熟,稳稳的喝茶吃饭,稳稳的聊天,后来聊到原来曾经见过彼此的作品,是在05gdc上。之后是去参加一个设计比赛的颁奖,他得了金奖,我的一件作品得了银奖,颁奖很寒酸。那时候我刚刚混迹于北京的房地产广告,他早已是圈中名人。

后来慢慢接触多了起来才发现,他是个诚恳单纯的人,就象他的设计,充满美好的叙事和单纯的游戏感。09年开始忙起来,也每次在msn或qq上留言说一起见个面吃个饭,但每次又都不了了之。后来再见面,看到他已经成型的胡字系统,惊讶于他的坚持、智慧和对中国文字的把握和研究,也惊讶于他的朴素、实验和探索。

之所以罗嗦这些是因为一路读下来精美的设计和简短的文字充满了时间的印记。让我不得不去回顾那些曾经的点滴细节。我想这些设计和文字代表了、也见证了设计在曾经的十几年商业化进程中实验和探索的脚步,见证了一代设计师为理想坚持和挣扎的过往、也见证了曾经的房地产形象设计曾经充满探索的辉煌往昔。这话不忽悠,在房地产广告爆发的那段时间,有多少文艺青年混迹其中我们无从得知,但曾经的混合着青春激情香烟泡面和凌晨阳光阅读文字mac鼠标啤酒闷热夏天咒骂抱怨争吵愤怒和解出租车提案稿件ppt的创作是无法抹去的记忆。四年后,我离开房地产广告,但那些记忆留下了,我们也成了朋友。

对于生活我对他了解不是很多,但对于设计,他是诚恳的,这渗透到了每一个作品的细节。

最后想说一句,不只是对这本书,而是对那段时光。感谢我们活过,也一同见证过。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四):行外人读到的惊喜

我是行外人。不做设计,也不学设计,但是一直喜欢视觉方面的东西。

这本书是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被封面和书页的设计吸引了。随手借出来一看,竟然非常喜欢。

胡颖的设计,从他自己的HY开始就抓住了我。我不想去谈他设计的精华究竟在哪里,因为我不懂专业,但是书里的大部分logo,我都很喜欢。

令我更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

他自幼学习书法,对中文的字体构造极为钻研。他清楚字的美学意义,也懂得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一点非常不易。然而,他能将这种体悟贯穿到设计中去,发现中文字与logo设计的共通之处,更为不易。

没有对设计的深爱,没有长久思考的沉淀,许多精炼的句子是写不进这本书的。

说到精炼,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文字。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本纯粹的设计作品集,胡颖除了道出某个作品的设计理念外,还写了他自己的故事。工作的、家庭的,一些人生跌宕,还有情感。

尤其是这些个人故事,遣词造句是很好的。叙事干净,感情凝练,用语精简,观察细致,风格内敛不张扬,但是传递的信息与情绪却是到位的。

还有他的思考。他过生活,不仅仅是过去就好,他是有总结的,会从中提炼生活的真谛。很巧的是,不少话语我也对此认同。

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不装腔作势。

这是我个人喜欢的风格。

胡颖阅读不少中国古典文学,书中引章用典颇多,想来这与他习书法、钻研文字有关;不过我想他或也读过不少现当代作品。他的写作,有一种很精练的味道。

而阅读经典,尤其是中国的古典哲思,常能看到非凡的智慧。胡颖应该是从中受益匪浅。

思考、热爱,与设计和阅读融合在一起,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体验。

我是行外人,对设计是兴趣而非专业,中文系出身,阅读倒是个日常习惯,在胡颖的书里,我似乎也能感同身受到这种关联。

祝愿他伴随喜爱之物继续人生路。

最后才发现这不厚的书标价88,设计真是值钱的玩意儿。

《干净的错误》读后感(五):丢东西的人

To XY,

感谢你带来这本价值88元人民币的“大书”,它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贵有贵的好处——短短的阅读过程中,我居然三次把它丢在了不同的地方,又因为疼惜它的昂贵固执地艰难寻回。当然同样舍不得的还有满书满彩的千变万化的文字LOGO。

我对设计界不熟,此前从未听过胡颖的名字,对他的经历和获得的一堆奖项也毫无了解。然而平面设计的强悍之处就在于瞬间的感动,不必像选秀节目和肥皂剧那样经过长期的设计和铺垫才能迎来一个赚取眼泪的高潮,一个悦目的或灵怪的LOGO突然出现,即使毫无艺术经验的人也能心仪肝颤,再加上适度的设计理念阐释,便足以传世了。所以我这一阵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拿出这本昂贵的书,向旁边的人展示一个个LOGO,顺便分享一下恍然大悟表情所带来的快慰。也因此它被我一再搞丢。

前期我很想给繁花•我们图书馆做一个LOGO,要求很简单,文字为主,能体现出聚书和聚人相结合的特色就好,结果根本无从下手,理念转化为一个可接受的美形符号简直难比登天。后来拿到此书,看看每个LOGO出台的煎熬史和作者从业数年的甘苦,确能了解设计界的不易、不义、不疑与不移。

一个“丢”字应该可以概括此书。胡颖的设计多从文字入手又敢于破除对文字的成见,不使其走向鄙俗化或妖魔化的极端,所以很能入人心。玩文字(包括设计和写作)最高的境界当然就是“丢”,把该丢弃的部分果断去掉,境界立显。从他篇幅不长的一组组文字中又能了解他在这个行业中最深的感触也是“丢”,努力做出的成果常被尘封,团队公司不断变换重组,过分理想化的人和事凑在一起似乎总不能长久,这也许是设计业的宿命。当然有如此多优秀的作品留存,他的梦和情谊从来都未曾被丢弃过,只是不断地变换形态而已。而对于平面设计这件事情本身,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只有一件:把成果成功地“丢”给客户和更多的人。

当然前面说过的不断丢书的经历也是“丢”字的另一层意思,也许正因为它太过吸引人才总被主动地遗忘在各种地方的各种人手里,每个还回来的家伙都会不怀好意地递来此书有趣谢谢丢三落四君为我省银子的眼神。不过写完这些,我还是要把它借给下一个急着看它的人。尽管它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但让更多的人看到才是一本书和一件设计作品所应该有的宿命,曾经敝帚自珍的我也是在很多年后才悟出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哦对了,要是你有了自己的品牌,那LOGO会不会是一片小小的羽毛?寓意嘛就是虽然身轻言微,但总能驭风而行。

m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