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1000字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1000字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是一本由黄济人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5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一):难得的原创历史题材

国民党后裔写父辈,有感情是肯定的了。难得的是都是第一手材料,特别是下部,作者把自己也写到书里去了,写他跟这些获赦的“战犯”们朝夕相处的过程,很真实,也很感人。可以理解这本书为什么有下部了——那批老人留下了很多话。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二):岁月留痕

上部写得激情,下部写得平和,风格不一样。可以看出作者经过岁月的积淀后,思想更成熟,文笔也更老练了。历史还是需要沉淀一段时间,回头看时才能客观。赞同邱行湘的一段话:“我们写文史资料,只能当运动员,不能当裁判……功过是非自然有人评说。”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三):三十年磨一剑

黄济人花了三十年才写完的一本大书。也许是“”那段历史,确实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后才能正视吧。对分寸感的把握,的确老道。其实难得的是,作为原国民党将领后裔,黄济人对父辈以及自身命运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清醒。见过那么多的命运沉浮,经过那么多的物是人非,还能如此淡定明晰地道来,心理能量不是一般的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四):特赦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

因为作者关系特殊 资料还是十分详实的 但考虑到写作年代 难免文笔有些时代特色 这无可厚非否则就出版不了 读者是应该自己去伪存真 但整体来看全书如果说上半部还能说是沙里淘金的话 下半部完全就是屎里淘金了 不同于电影对上部的改编 看完上下两部不得不感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最积极改造的王耀武陈长捷如此下场 反而抵死倔强的黄维因祸得福 文强和沈醉两人居然是混的最好的 真是令人唏嘘 看来无论是运动还是和平 双商都高左右逢源的人都是最吃得开的 一根筋无论多忠心都可能被误杀 另外记叙战犯家属们人生的往往不过几行字 却比文中长篇累牍的很多战犯生活都令我印象深刻 战犯们罪孽深重却在功德林里好吃好喝出来高官厚禄 可他们的家属们却。。 。尤其是黄维老婆和沈醉女儿 和文强老家 戴安澜后人的 无话可说 ps:在番外写杜聿明打电话为他原来副官拿抄袭的稿子混稿费上报董主任批准 到下部结束同样一件事又变成了黄维打电话为原来副官混稿费杨主任批准的 纪实作品这样搞真的给真实性减分 另外下部混字数混到了脸都不要了的境界 前几章基本完全照抄上部开头 上部都写过一遍的逸闻趣事到下部还要重混一遍字数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读后感(五):远离战场的较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无疑是捍卫个人尊严的至理名言。然而,一个人的尊严的获得并不应该以固执己见为前提,而应该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很多人看似坚持自己的主见的做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忽视了事实的客观性的偏见或成见。对于这方面的理解,本书中的这些将领的感受要比一般人要深的多。

虽然说败军之将岂敢言勇,但这些曾经征战沙场的国民党的各级将领,还是拥有属于自己的自负,他们并不认可自己的失败,他们不服。但光凭不服是无法解释事实发生的事情的。所以他们开始观察、开始思考、开始学习他们的对手。不可否认,这种观察是直接的,也是令他们感受最深的,他们之所以失败不在于装备、不在于配合,而在于失去民心。他们通过学习和劳动,认识到他们以前从没看到过的广阔天地——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这部书中,最令我注意的是这些将领在“功德林”时,开始研究《资本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以前他们未能知己知彼,而这时他们想弄个明白。其实,面对一个巨大的事实,只要有些钻研精神的人,只要是认真思考的人,谁不想弄个明白呢?

虽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但“文”“武”都是人,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将领的心理,那么也就不难理解解放后大陆上的一些学者文人先后中断自己以前的研究道路,转而开始接受新的思想。这并不是这些学者自己的不独立和不坚决,而是一种人之常情。当一个新的事物形成极大的规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之后,人们自然有一探究竟的愿望——人类的好奇心使然。

战争使人盲目,使人疯狂,如果在远离战争的此时此地,我们依然盲目疯狂地评价历史、论断现实,我面对的恐怕就是自身的愚昧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