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鲸》读后感锦集

《白鲸》读后感锦集

《白鲸》是一本由[美] 赫尔曼·麦尔维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28.00,页数:7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鲸》读后感(一):我想来找美国人的精神源头,却发现了一种纯粹

这本书之前有比尔盖茨、鲍勃迪伦等人推荐过,我以为这本书是美国精神的呐喊,所以在上海封控期间,在单位里,开始阅读。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写得是现实世界的故事,却带着神话色彩,可惜自己没有西方圣经文化的底蕴,各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我是无法体会的,所以总感觉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显之处。

书中有很多科普的知识,让人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捕鲸业之熟悉,某些细节描述之微妙,作为一个普通的旁人都能感觉到只有懂的人才懂的那种味道,你看写白鲸的白色的那些形容,就很生动。

我喜欢亚哈这个角色,毫无疑问的,作者通过各种敲敲打打,把他的角色逐步浮出水面,对于这个角色,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纯粹,和作者自己的感觉一样“我写了一本邪书,不过,我觉得像羔羊一样洁白无暇。”第一次读,我感受不到其中的情节逻辑,但是,就好比一颗毛钻一样,左一刀右一刀便看到了八星八箭,技艺之高超,实在伟大,读完此书,亚哈的死如凤凰涅槃一般,再配合上开头的“请叫我以实玛利”,这其中的轮回之境一下子感觉痛快,仿佛自己死了一次又重生了一般。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读一遍《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II》,很多年前我觉着那本书里写的解读很有意思,读完再看的话,自己也很期待。

《白鲸》读后感(二):《白鲸》是一个人在面对强大到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时最好的激励。

有声书听了一遍,电子书又看了一遍。这是小说,也是戏剧,被称作捕鲸的百科全书,又充满诗意与哲思,是一部像大海一般广阔宏大的作品。整个阅读的过程彷佛跟着亚哈和“裴廓德号”众人经历了漫长的捕鲸生涯,最后终于在与莫比-迪克的宿命一战中回到归宿。以实玛利与魁魁格之间的平等友情让人感动;亚哈船长对白鲸的执念实则是对人类意志与勇气最骄傲的赞歌,特别是在日本海附近的台风夜,亚哈对代表上帝的自然之威的诅咒与战斗姿态,甚至有《失乐园》中撒旦的影子;除了很前卫的插入资料、表格等后现代写法,麦尔维尔还为几个重要人物设计了大段独白,为这部史诗带来了莎剧般的庄重气氛;麦尔维尔在书中大量引用《圣经》(特别是约拿的故事),设置各种预兆,为“裴廓德号”一行人的命运增添了宿命般的悲剧感;虽说大量引用《圣经》,但作者却并非为其布道,小说歌颂的是人以及自然,绝不是神,亚哈对抗白鲸的同时也是白鲸对抗人类,所以《白鲸》没有《莱博维茨的赞歌》这一类书一样的宣教酸腐味;被很多人诟病的冗长捕鲸描写,作者也在书中作了辩解——“这就是这么一个包罗万象、而又广袤无垠的题材的特点!我们要把它写得跟它身体一般巨大。为了要写出巨著,就得选择大题材。跳蚤是永远也成不了一部又伟大又能流传久远的巨著的题材的,虽然已经有许多人尝试过了。”,可以说要了解当时有关鲸鱼的一切和捕鲸业人们的所思所想,《白鲸》是一部必看之书;作者在书中对殖民行径、种族主义和一些虚伪的社会道德的批评,确实容易招致当时的读者非议,难怪麦尔维尔会自称“我写了一本邪书,不过,我觉得像羔羊一般洁白无疵。”;不过,捕鲸作为一项体现了人类残忍和自私的商业活动,作者对捕鲸业的辩解在现代人听来确实有点刺耳。《白鲸》是一个人在面对强大到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时最好的激励。

《白鲸》读后感(三):说说亚哈船长

一本奇异、庞大、浪漫无比又让人惊骇万分的书,主要讲述了疯狂顽固的亚哈船长带领裴阔德号全体船员追击一条传奇白鲸莫比迪克的故事。全书除了记载该船一路航行记录外,还穿插了叙述者以实玛利对捕鲸业以及鲸鱼方方面面的细节描写,让人得以一窥这个古老传奇行业背后的奥秘。 书中最出彩的人物无疑是船长亚哈,这位老人被向大鲸复仇的想法迷了心窍,变得暴躁易怒甚至有些癫狂,然而肢体的残疾又使他无法尽数释放内心压抑的情感,这导致我们大多数时间看到的都是一个言辞尖刻讽刺、对下属苛刻严厉的船长形象。而在书的末尾,船在逐渐接近白鲸时他竟拒绝另一位船长借裴阔德号搜救自己儿子的要求,更是让我对他的残忍无情大为震惊和愤怒。然而,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在读到亚哈整夜不合眼地站在甲板上凝望着漆黑的大海时,读到他望着海里自己的影子回想四十年来的艰辛竟落下泪时,或是读到最后一次追击前他停下来和流泪的斯达巴克紧紧握手时,又怎能让人不为他的坚定和决绝动容!他是怎么说的呢:“有些人死在退潮里;有些人死在浅水滩里;有些人却死在洪水里;——我这会儿觉得像是一股汹涌鼓起的巨浪,斯达巴克。我老啦;——跟我握握手吧,朋友。”在经历了前两天失败的追击后,难道亚哈不明白自己这一次恐怕也是凶多吉少,难逃有去无回的命运吗?当然不,可是那条与其说在广袤的大洋中,不如说在亚哈本人的深思和灵魂中翻起骇浪和阴影,永无止息之日的大鲸一日不除,他就一日无法重获平静。杀死白鲸对船员们来说无疑意味着财富和光荣,而对于亚哈,则更像是他无法逃避的宿命。即便结局可能是葬身于白浪滔天之下或是巨兽之腹,这名老船长最后还是甩开了大副的手,无视这位勇者的劝阻和眼泪,将小艇疾速驶向了仇敌,驶向了铺天盖地的危险和未知。 我发现自己很难用狂人或是悲剧式人物之类的字眼来概括这名船长,我想他是所有这些特质的集合体,而且不止于此。他那近乎偏执的狂热和燃尽自己的生命所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让我在读完全书之后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禁希望能在影改中看到一个恰如其分的版本。

《白鲸》读后感(四):向自己开战

因为看了杰德.麦肯纳的一本书中全篇讲述,分析这本书,特地找来读了这本书。

读完之后,不得不承认,这本书不是一般人能读懂的,没有几个人能读下来,就像杰德说的,没有几个人能读懂这本书,这是一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灵性之书。

看了很多这本书的书评,大家都从书籍本身所说的表象出发,分析了历史、人与自然、捕鲸业的产业链、鲸的分类和习性、每一个船员的个性和命运、人类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的冲撞和矛盾……这些都是背景和表象,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塑造亚哈船长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亚哈的行为在现实意义中已经超越了执着的范畴而近似于疯狂了,他更像是一个战士,哪怕拉上一船人的性命,也要完成心中的圣战。

那是他的命运之战,与自己的战斗,与旁人无关,大鲸只是一个向自己开战的借口。

大鲸身为海洋霸主,对人类犹如高高在上的神明,在阴晴不定、肆虐狂暴的海洋中,它代表绝对的权威和不可挑战性,可是亚哈不惧,他这一生都把自己交托给了与之一决生死的魔怔般的决心。

他已经没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自己开战。

他早已不惧死亡,可以说视死如归,他的目标是杀死那个患得患失,胆小懦弱、瞻前顾后、虚伪自大、浑身标签的“我”。

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作者的广博知识和至深用意,即便作者用一个完整、丰富、绚丽的故事架构也难掩饰套嵌故事中的深层智慧,他或许没有想到,他的良苦用心在几百年后会被深谙此意的知音默契笑承。

精彩!震撼!值得一读再读!

《白鲸》读后感(五):白鲸,有机会读读原版

首先,批评一下这个译本的翻译,实在是背大锅了。

其次,再来说说这本书,这本不断被各个影视剧提及的书《白鲸》。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白鲸讲的是海上遇到灾难一船的人如何拯救的故事,没有想到,恰恰相反。

它像一个矛盾体,笃定地朝着既定的灾难驶入。从本书的一开始就说了,在人生的过程中,上天会给你无数的暗示,预示你最终的结果。我在初看时在想,到底是被这些所谓的暗示影响了结果,还是结果影响着暗示。整本书里,好像这些暗示并没有给亚哈带来任何的影响,他就像疯子,像堂吉诃德,孤勇地朝风车奔去。昨晚看完去刷豆瓣点评,有人说,他像又不像堂吉诃德,亚哈的疯狂是非人的,超越人性的,他和白鲸或许是势均力敌。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像独白,日记,戏剧,像所有的一时兴起。如果能有耐性,抱着纸质书持续不断地看下去,你会和作者进行真正的对话。

我在想,亚哈仿佛是一个游戏里的NPC ,正如《头号玩家》里头,他一起床就喊一声,白鲸;一踏上甲板也要喊一声,白鲸;临睡前更是不忘,白鲸!

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生更好,还是没有目标的人生更好。但是书里并不会给出一个较好的答复,凡是道都有着一个度,而这个度却需要用一生去解答。

我又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对这本书无感,看完实在没有太多的波动。是因为它不够巧言令色吗,还是因为它不够戏剧化呢。我非常像从书里找出什么隐喻,让我能更加深化它的价值,但总给不出一个适合自己对理由,还是给出了一般的评价。

或许在我眼里,它更像是一个寓言,像一个母本,是一派故事的开端。而我正被巧言令色所包围,我的阈值升高了。

也有人说,这是译文的锅,它没有将原文的疯狂与矛盾冲突真正表现出来。

如果有机会,我会去读读原文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