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鲸》读后感1000字

《白鲸》读后感1000字

《白鲸》是一本由[美] 赫尔曼·麦尔维尔 / Herman Melville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6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鲸》读后感(一):白鲸 Moby Dick

1. Call me Ishmael. 2.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捕鲸大全,在故事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鲸的分类、外观、身体构造、生活习性,以及十九世纪捕鲸的详细流程、注意事项、捕鲸收益,还有捕鲸业的发展史和奇闻轶事。(看完之后已经想去海里练习捕鲸了) 3. 情绪渲染非常到位,作为书名的 Moby Dick 直到最后才出现,但大半本书都描写于对它的强烈情绪之下,畏惧、渴望、愤怒;很多章节用诗剧、争吵和预兆渲染了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4. 主要描写了船长的形象,一个越来越固执的战士,他只想扼住命运(巨鲸)的喉咙,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他会后悔吗?

《白鲸》读后感(二):最高级的复仇是同归于尽

最高级的复仇是于仇家同归于尽。复仇者已不屑苟且,苟求,只为追随内心最纯粹的复仇之火。

在这样的视角下,船长的偏执,疯癫乃至最后时刻的欢喜,都顺理成章。可惜我读到最后才明白。

大段咏叹调似的独白,我粗粗略过,只想快进到最后的决斗,但这是一个必须同归于尽的结局,这也是这艘船的宿命,这本小说宿命。

只能说我的理性不停希望最后船能调转船头,带上算不上丰盛的鲸油,回家。水手可以团圆,船长可以换一艘不那么倒霉的船,继续追杀的事业,就像电影里那样。

可惜不是,毕竟这是一本带点浮士德精神的小说,船长是那个海上的浮士德。

《白鲸》读后感(三):摘

一切有形之物、伙计,都不过是纸板糊的面具。但是,在每件事之中活生生的行动中,无可置疑的功绩中,都有某种未知,但依然合乎情理的东西,从不合情理的面具,后面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要人类能够戳穿,戳穿那面具!除了冲出围墙,因犯怎么能脱身而出?在我看米,白鲸就是那围墙,堵在我跟前。有时我以为外面什么都没有。可这就够了。它给了我一件苦差事,它压在我身上;我在它身上看见了凶残的力量,一种不可理解的恶意使它更加强大。我恨的主要是那不可理解的东西:白鲸是从犯也好,是主犯也罢,我都要把仇恨发泄在它身强,不要和我说什么亵渎神明,伙计;如果太阳侮辱了我,我也会戳穿它。太阳可以那样干,我就可以这样干:自从世上有了公平竞争,嫉妒就支配了所有的造物。可是伙计甚至那公平竞等也做不了我的主。谁能主宰我?真理没有界限。

《白鲸》读后感(四):Call me Ishmael.

对这本书感兴趣源于清晨在梁永安教授的播客中听到,说这本书一开始就是一句“叫我以实玛利吧”。虽然这样说很奇怪——但真的只是因为这一句话,让我迫切地想要读这本书,像受到某种召唤。 和其他主旨是“爱”的小说不同,贯穿这本书的情感却是“恨”。曾被白鲸Moby Dick咬断一条腿的亚哈船长,带着“高贵却特别忧郁”的裴廓德号,丝毫不加掩饰地呼号复仇。在石油业出现之前,捕鲸业曾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和它一起永远成为历史的还有捕鲸人。不算太厚的书,故事却好像写得很“长”,与无法降伏的自然争斗,与人争斗,与自己的执念争斗,它是一个人的哀歌,又像一个世纪的史诗。 亚哈执念的究竟是什么呢?不为价值连城的鲸脂或龙涎香,只为将标枪插进白鲸的心脏,而不管不顾于全船海员,又当真能够成为“硬汉“的代表吗?这是亚哈的故事,但同样是那些人的故事。 可相反地,Moby Dick似乎只在乎“沿着海里笔直的通道一路前行“,并没有把这个曾经缴断过标枪的人放在心上啊——就像大副斯塔巴克的喊话:“瞧!莫比·迪克并没有找你。是你,是你,你在疯狂地找它!”听说书中大副的名字是现在星巴克命名的起源,不知真假。 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来读这本书,它在我眼中不是什么悲剧性的宿命论,不是孤独的英雄主义,也不是希腊神话中那些“凡人战神“的故事,更像是从记叙者的角度讨论独立人格与理性控制。读完才看到,毛姆也曾评价过这本书,他说,梅尔维尔写出来的英语绝非寻常,在这本书中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如此至高的评价,怎能不再去读一遍原著。 最后,全书的第一大段我真的很爱。 Call me Ishmael.

《白鲸》读后感(五):在那呼啸的无垠中死去,远胜过屈辱地奔向下风头

小说很多地方晦涩难懂,槽糕的翻译让这种晦涩雪上加霜。但即便云里雾里,也能感受到作者冷冽磅礴的写作气质以及故事所能带给人的震撼。 与大海搏斗,向白鲸复仇,乍一看是“人定胜天”的英雄传奇。然而小说传达的却是经典的悲剧美学,还未开始即被预言了的命运悲剧,在毁灭的过程中迸发出激烈的美,“我绝顶的伟大就寓于我最深切的悲痛之中。” 只看故事梗概,会以为《白鲸》讲述的是人类的斗争精神,看完全文会发现,船长船员们所展现的那种斗争精神,和我们作为社会人所理解的斗争精神相去甚远。我们总是被教导,面对困难挫折,要永不言弃,不懈坚持,最终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取得成功”,是这一种斗争精神永远的构成要件。它最终指向的是对社会性成功的渴望,是一种手段和过程,为了获得诸如地位权利财富幸福,才是斗争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说,斗争精神就是逐利精神。社会评价体系所赞颂的一切精神,追根到底都是逐利精神。 那么,亚哈船长为什么宁愿同归于尽,也要复仇白鲸?它使他失去了一条腿,但正如他的副手所言,白鲸的攻击不过是一种盲目的生理本能。亚哈追捕白鲸,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用生命憎恨的不是白鲸,是那个温暖的避风港,是永远包容着从冰冷风暴中归来的游子的海岸。岸上就是陆地,而这个陆地,诞生了智慧,孕育了文明,又在智慧与文明之上滋生出邪恶。它给每个生命赋予价值,却又将他们按价排位。亚哈船长四十年海上生涯,断腿独身,却没能在陆地社会中寻找到意义。“意义”,这一人类创造的词语,作为精神价值的代表被人们所追寻。却忘了,生命的价值何须赋予,生命的意义又何须追寻。 亚哈无法回到陆地,去宣泄他对剥削了自己一生的人类社会的恨意,只能回到他最熟悉的海面,冲向那张着巨口的海兽,将绝望与悲怆倒入深海。 【他的处境就像一条风雨飘摇的船,正艰难地顺下风岸行驶。港口倒很愿音助;港口是慈悲为怀的;人得港来,便是安全、舒适、炉边、晚饭、暖和的毛毯、朋友,这一切对于我们人来说都是亲切美好的 可是在那样的暴风中,港口、陆地便成了船只最大的威胁;它必须逃避一切款待;稍微碰一下陆地,哪怕只龙骨轻轻擦一下,整个船身都会颤抖不已。它必须扯起满帆逃离海岸;这样做,就必须和那只想把它往岸上吹的风苦斗,千方百计回到那遭受狂风吹打的空旷宽阔的海面上去…… 现在,你明白了吗,布金敦?你似乎多少看清了一点那难以忍受的真理:一切深刻认真的思考都只不过是灵魂无畏的拼搏以求保持它海阔天空的独立性;而天地间最狂暴的风不是勾结在一起一心要把他赶上那貌似忠诚、奴性十足的海岸吗?】 最爱的一章——《下风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