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里湾》读后感摘抄

《三里湾》读后感摘抄

《三里湾》是一本由赵树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81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96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里湾》读后感(一):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

《三里湾》的故事发生在1952至1953年,正是建国初期,当时土地改革已基本结束,三大改造即将如火如荼地进行。小说中的农村-三里湾正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村干部、党员积极动员群众,做先锋,为表率,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

有着农村的背景,整篇小说的乡土气息浓厚,不论人物农村地区的语言,单从人物的绰号便可窥见一斑。“糊涂涂”马多寿,“一阵风”王满喜,“万宝全”王宝全,还有“惹不起”、“常有理”等等,这些诨名充分表达了农村百姓直白的爱憎。同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三里湾的知识分子极少,只有两个初中文化的村民,其余要么没上学要么小学没毕业。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依然坚定地跟随党的路线。其中还有一个技术天才-玉生,为当地百姓发明了不少农业用具,为他们减轻了人力负担。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三里湾中也存在着思想落后、不愿配合工作的人,甚至他还是村里的干部,是一名党员。村长范登高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对自己利益稍有损害的党员决议,他也想办法阻止执行。另外还有屈服于旧思想的“知识分子”马有翼,他性格懦弱又好面子,面对父母的不合理决定也不敢大声反驳。这篇小说正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这些在新与旧的夹缝中摇摆的人坚定立场,有错的,积极改错,懦弱的,起来“革命”,从而描绘了这一时期农村的进步状况。

赵树理是普罗文学影响下的作家,这一题材的小说便是描绘党领导下的百姓生活和宣传党的思想。写实主义是小说的主要手法,这也意味着它不会有像《雷雨》《围城》等大作的趣味性和深思性。然而,作为时代的一面旗帜,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转型下广大农村的努力。

《三里湾》读后感(二):三里湾好忙

这本《三里湾》大概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枯燥的了。阅读的过程像是在听一位瘪嘴老太太兴奋地讲述着她家的琐事,不管我是否关心,她一定要用啰嗦拖沓的语言和充满偏见的立场向我强行灌输。阅读完毕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阅读的苦役。

三里湾是人民公社的实验田,也是精神高亢的年轻人的桃花源。在这里,大喊口号成为进步者的日常,为自己着想的“外号党”们因为不相信口号与大环境格格不入。于是,先进的党员团员们便忙着为公社扩大作斗争,保守落后的“外号党”也忙着守住自己最后的私有土地。三里湾的老老少少都忙了起来。

在故事里,最忙碌的应是王宝全、马多寿、袁天成和范登高这四家。作者以“隐蔽的上帝”的身份强行将四家人分了门派等级:马多寿是个体户落后自私的封建家长范例;范登高也是个私下与党的指示唱反调的自私小买卖人;王金生、王玉生、王玉梅等人则是优秀进步者的代表;马有翼犹犹豫豫不肯反抗家庭约束,算是灰色地带的中间人物。黑白灰分明,动作行为被顺带贴上颜色标签,是这群大忙人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是此类小说的致命缺点。正面人物过于伟光正,致使形象脸谱化,又红又专的描写再多也掩不住人物底子里的单薄。全书中最正的人物王金生就是在近乎完美的描写下失去存在感。他那一心为党、为公社争取利益的行为言语,毫无个性可言,读者自然很难注意到他。

正面人物身上处处体现着革命刚性美学追求,反面人物反而因某种政治正确的要求而创作得有血有肉。王玉生的前妻袁小俊便是那最可爱的一位。作为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代表,她按照父母意愿嫁了人。她听惯了母亲的话,没有一点主见。说到底,袁小俊只是个需要保护的、任性的小女人。当她为一件绒衣与丈夫争吵到流泪时,这书才有了些人情味。

如果不是郑老师的作业,我可能永远不会看这种书吧。当代文学真让人疲惫。

《三里湾》读后感(三):读赵树理《三里湾》

读赵树理《三里湾》

2019.06.19

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丛书”系列之一,2019年第50本读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北京第1版,1964年8月北京第2版, 2013年1月第1次印刷,14.3万字,81页。给予五星评价。

没有想到,今年时间刚半,一年50本的读书任务已经完成。

虽然政治色彩浓厚,但是毕竟不愧是语言大师,文字简练老到,满是赵树理特有的山药蛋派幽默诙谐,描写的那些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人物,如同小时候那些生活在自己的身边的人一模一样,太有亲切感和代入感了。

有翼“革命”写的非常精彩,性格变化过程可信,颇有逼上梁山的味道。而窝囊了一辈子的天成老汉闹“革命”让人感觉牵强一些。多寿老顽固糊涂涂的转变也有意思,知道入社不可避免,就故作主动,的确老奸巨!村长范登高,也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可是在组织的强大压力下,不仅仅承认错误,而且也积极入社。书中的负面人物固然各个不同,即使正面人物也是性格各异并不脸谱化。这些个描写,如果你不了解那个疾风暴雨的时代的大的历史背景,而以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做标杆去做价值、是非之判断,你就会觉得不真实。能够把政治色彩如此浓厚的题材人物写的如此逼真如此栩栩如生,也真的难为了他。

读书,一定要了解历史以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本书唯一的缺陷是,收束太急躁了些,感觉赵树理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三里湾》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作家用他那支生花妙笔艺术再现了那个疾风暴雨、波澜壮阔的年代的农村生活;那个年代那些做法的对与错,自有历史评说;但作家的描写绝对是真实的。

豆瓣给的评分是6.6分,而只有两篇书评给的是三星(大约是6分?),其余的是短评,短评的评价也极低,少有四星评价,多是三星二星。

这样的评价,是什么扭曲心态?不了解历史的评论,只能叫妄评!通过豆瓣豆友对《三里湾》的评论,现在我对中央讲的妄议有了新的理解。

可是,我仔细想想,在豆瓣写书评的一般都是年轻人,估计是城里人居多。而即便农村人,如果是70后,估计他也理解不了赵树理的《三里湾》的农民。70前类似我在豆瓣写书评的有几人呢?这就难怪赵树理的书,在豆瓣得到如此的评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