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1000字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1000字

《看不见的剪辑》是一本由[美]鲍比·奥斯廷(Bobbie O'Steen)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一):看见 看不见

在电影剪辑中,让观众意识不到剪辑的存在:难道这些不应该如此嘛!是啊,一切如“应该”一般自然,才被认为是剪辑的最高境界,然而意识不到不意味着不存在,每一个应该都是剪辑师技艺(艺术和技术)的极致体现。书中的细致描述让我知道了以前就明白的,也了解了以前所不知的。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往往因为剪辑师精湛的技艺所忽视他们,以致以致以来并不了解他们,也许普通观众无所谓,但对于我们这样渴望更多了解剪辑的人来说,却是非常大的遗憾,某种程度上,这部书弥补了一些,但我觉得还是不够,渴望更多的了解,渴望对这些业界翘楚多一些了解。

但在阅读时,几度放下,一来因为工作,二来靠文字和图片的拉片还是有所局限,所以很想边对照电影,边读书,这样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因此在工作间隙,我想将书中举例的段落摘出,放在网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看,那一定会很有趣。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二):读完

剪辑师一直是电影行业很重要的职业,本书涉及不少电影镜头的剪辑举例,感觉对电影爱好者来说,这应该也会是一本会有意思的书,当然,如果你是对于剪辑的细节和镜头的运用感兴趣的话。

剪辑虽然是后期工作,但是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成品中,倘若剪辑混乱,再好的前期工作都成了徒劳,倘若剪辑能够按照导演的需求完美呈现效果,那应该是成功了一半了,导演和剪辑师的配合,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而言,是重大的。

这本书涵盖了大量的关于转场、镜头角度、摄影工作,动作与音乐等等因素的解读,又因为图片素材的庞大,以及正文字数的局限,翻起来阅读有些困难,但是不得不承认它还是有一些启发性的,既有硬性的剪辑技巧,也有感性的需要剪辑师本人去闪现灵光,挥洒创意的地方。

我已经看了两本剪辑相关的书,总觉得干货和技巧的成分其实不大,很多时候,当你掌握了专业知识,就仅仅只是个入门,实践、学习、经验及运用,似乎更为重要。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三):虽然这本书看得我直想哭……

我还得列入推荐吧。

里面用做案例的片子,我一部没看过,所以无法领会分析的精妙之处,所以,这本书的合适读法是:找来书中提到的几部片子,先看一遍,然后看书,看里面对于相关片断的分析,然后,找到相关的片断,看一遍,然后,再看书,对着书一点一点分析。

这是个细活。

我目前没精力这样做,所以我就先快速翻完,在扉页做下日期标记,等待我比较有时间的时候,照我说的办法,再读一遍。

当然还是涨了一些姿势的。

我喜欢看电影,喜欢写影评,不过并不满足于此,我希望学习电影背后的知识,即关于电影的know-how和know-why,后浪公司的系列电影书,都有益于帮助我深入了解电影艺术本身。

这本书出版于2013年,不过原书《The Invisible Cut》出版于2009年,这部分能够解释为什么里面的影片案例都比较老,我是多么希望里面出现的是《阿凡达》等我熟知能详的片子啊。

为了弥补对我的小心灵受到的伤害,我立刻找出来叶锦添的《赤壁电影美术笔记》又翻了一遍,相比之下,这本书的写法我就非常喜欢了,因为是对一部电影的翻来覆去的分析,而且有足够的深度——《暮光之城》也有个算是不错的系列,但基本是为了满足少男少女们对于明星的追逐,所以深度上不足。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四):剪辑魔法详解书

学生时代,笔者和人谈论电影时,只局限于剧情、表演等显而易见的成分。但看片多了,疑惑就开始堆积,有些电影,明明情节挑不出什么毛病,情感也很充沛,却硬是看不下去,有些电影的故事一看就漏洞百出,表演也只是泛泛,更没什么生猛场面,却有叫人难以舍弃的吸引力。后来渐渐领悟,故事固然重要,怎么讲故事才更是电影抓人与否的关键,其中包括置景、道具、摄影、配乐等“看得见”之处,也包括不显山露水、极少被业外提及的剪辑技术。

巧的是,这本剪辑指南就正好用了《看不见的剪辑》做标题,很符合笔者对剪辑技术的粗浅认知。绝大多数影迷并未深入了解过电影的制作,但一部影片剪辑的水准高低,是所有观众都能凭本能判断的,偏偏剪辑本身的至臻境界又是叫人“看不见”,以让别人意识不到其存在为成就,以极低的存在感换来对电影魔力的极高影响力,可说是一位无名英雄,无怪乎常被人忽视。笔者少听到影迷间讨论剪辑优劣,只有碰到《谍影重重》那样极度风格化的作品,“大量运用快速剪辑”之类人云亦云的刻板评语才会多一些。

和剪辑本身一样,这本《看不见的剪辑》也耍弄了一个所见非所得的小诡计,粗看目录,会产生错觉,这又是一本重理论轻实践的鸡肋教材,但稍微认真观察,便会发现原来是一本非常形而下的使用手册类教程——前面各种基础知识、关键名词和技术史的阐述,虽然占了目录四分之三,但在总篇幅上,只占了页数的零头有余,简明扼要的入门课程后,两百多页的类型片镜头分析才是精华所在。

电影学院会开设逐格逐镜头分析的剪辑课程,对于无缘影视课堂的影迷,本书第13章洋洋洒洒的剪辑指导无疑是最佳选择。巨细无遗的镜头复现和注释,完全可以在看过一遍电影后就在脑中一一对应,文字解析部分用了剪辑师的访谈,而非通常教材中那些呆板的、不容辩驳和质疑标准的讲解,如同一位谆谆善诱的教授导师。当然,一本小书并不可能让你一蹴而就,获得那些顶尖剪辑师的钻研数十年得来的经验和手艺,但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影迷完全从主创的角度来审视电影的制作流程,获得对剪辑技巧的直观认知。无论对立志从事电影行业的读者,还是试图提升电影审美能力的影迷,这都将是一次轻松愉快而大有收获的阅读。

《看不见的剪辑》读后感(五):换个角度好吗?

在豆瓣看书评的时候,发现很多豆友讲说太过于专业,很无趣,用处不大之类。

可以想象啦,如果是作为爱看电影或是对电影感兴趣的影迷去读这本书,这本书不如读大头马或者徐浩峰写的影评带来的信息量以及形而上的想法来得爽快。这本书就像在你驾着一叶扁舟去看海时,身边一直不停地科普“海水究竟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的煞风景的声音。

作为专业书籍,它没有广告文案类,比如路克·苏立文的《文案发烧》有趣。它拿来举例子的电影,我们基本上都没有看过。它一半的内容都是把电影一帧一帧截图放上去,对你说,喂!你看!这里穿帮啦!

如果说电影是一座美丽的城堡,我们看到这座城堡时:哇!真漂亮!走近一点,再仔细看看。你觉着我们会想看到华丽的烛台,摇曳的烛火,温暖的壁炉,银光闪闪的餐具......还是,构建这城堡的一砖一瓦,增添风情的一草一木。

对于我这个实习剪辑来说,这本书真的比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有趣、实用、好理解多了。它没有告诉我:蒙太奇分叙述的蒙太奇和表现的蒙太奇,而在这两大类之下又分别有几种......它说,嘿!伙计听着!如果你想让这段蒙太奇看起来浪漫,从一个剪切点到下一个剪切点的影像间,你需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而你希望这段蒙太奇传达更多的信息和故事时,音乐和剪辑一般是充满动力的,几乎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都有非常精心设计的脚本。

读到《正解 从写作文到写作》里一段:

但我总觉得利用新闻来作为写作资源是十分冒险的......如果完全被新闻事件所绑架,那么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为那是新闻的角度,不是小说家的角度。什么是小说家的角度?同样是家庭悲剧,同样是偷情,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个女人,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不是讽刺的,不是社会事件式的,而是人类共同悲剧性的。这才是小说家的视角。

这本书,呈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剪辑师告诉你,好电影是怎么“诱惑”你的。

做个绝对假设:把《欢乐颂》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遍,经典的台词段落记在心里,时时刻刻去分析,大道理讲的一套一套。可最后,现实生活的山崩地裂呼啸而来,你还是只会抱头痛哭。

影视就是影视啊。

他是一个看起来的绅士,纹丝不动的发型和充满智慧的谈吐只是为了吸引你的目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