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剪辑功课》读后感1000字

《剪辑功课》读后感1000字

《剪辑功课》是一本由[加] 爱德华·德米特里克 / Edward Dmytryk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剪辑功课》读后感(一):弥达斯王的手指

关于电影剪辑的重要性,有个话糙理不糙的说法:就算给剪辑师一坨屎,他/她也能让这坨屎端上桌。在电影这个集体艺术中,就像电影奖项一样,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影片本身、电影导演、男女主角以及电影编剧,其他重要的制作者如剪辑师往往被忽略了。毫不夸张地说,电影剪辑师就如弥达斯王的手指,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用。

2015年有部不错的电影《坏蛋必须死》,导演孙皓是冯小刚的弟子,这部电影也由冯小刚监制。这个年轻导演之所以能被冯小刚导演重视,就是因为冯小刚拍完《1942》之后,把一对凌乱不堪的电影素材交给孙皓来剪辑,而他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关于电影剪辑的专业著作,《剪辑功课》是一部很不错的书籍。该书导演爱德华·德米特里克(Edward Dmytryk)是好莱坞著名剪辑师和导演,他15岁起便在派拉蒙电影制片厂兼职,毕业后以剪辑师身份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后担任导演,执导作品数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戛纳金棕榈奖及威尼斯金狮奖,代表作如《双雄斗智》《鬼迷心窍》《巫山梦断》《叛舰凯恩号》《赐予我们今日所需》。晚年他进入大学教授电影理论和制作,并于1981—1997年担任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系主任,其间著有《电影导演》《电影制作》《电影编剧》等书。

《剪辑功课》这本书并不只是一部纸上谈兵式的书斋内的想象,而是作者在大量电影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因而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作者提出了不少剪辑金句,如“剪辑师的技术越好,他所做的贡献就越不容易被察觉。”“内心深处的感受、情感,通常最好通过眼睛传达。景别越近,观众越容易清晰地体会到影像所传递的情感。但是,如果不需要情感的突出和增强就接特写,这不仅是一种浪费,更可能会降低之后真正需要特写镜头时的效果。滥用任何特写都会削弱它真正的价值。”“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不经过一番斗争就直接妥协。要记住直白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你愿意尝试,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比最初的设想更好。最重要的是,电影的戏剧性需求永远要优先于单纯的剪辑美学。”“从艺术角度来讲,太过于明显的技巧无异于犯罪。”

作者/导演最为重要的贡献或许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七大剪辑原则,分别为:永远不要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进行剪切;决定不了下剪的确切位置时,镜头长点比短点好;无论何时,尽可能“在动作中剪接”;“新鲜的”优于“陈旧的”;所有场景都应在连续动作中开始和结束;为影片的内在价值而剪,不要执迷恰当的“匹配”;内容第一,然后才是形式。

当然,这本书与纪录片《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搭配使用,更能了解剪辑的堂奥。

《剪辑功课》读后感(二):对于电影迷和电影人都是绝佳的一本书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自然知道剪辑好坏对于一个电影的作用,就像这本《剪辑功课》中形容的,“拍电影的艺术就在于电影剪辑。”电影剪辑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元素,通过了解电影剪辑,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影这项近些年来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对于电影迷和电影人都是绝佳的一本书

说实话,在之前没想到这本《剪辑功课》这么专业,由从业五十多年的好莱坞著名剪辑师、导演爱德华.德米特里克编著,是电影系的经典教材。书中讲述了七大剪辑原则,用亲身案例解析地道的好莱坞流畅剪辑技法精华,详解电影剪辑的诸多核心要点。可谓不懂剪辑的导演不是好导演,这也有了之前扎克·施耐德重剪《正义联盟》导致口碑极速回转的真实案例,也可见剪辑的思路和方法不同,同样的内容可以变成不同的电影。作为门外汉,很多专业的术语也许无法完全理解,但是,作为电影迷,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剪辑的历史、困境、魅力、现状等等,包括一些剪辑师的趣闻轶事,读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电影剪辑是电影的精髓,却是最容易被观众忽视的一环

在看《电影剪辑》之前,我们知道一些电影会被批评为剪辑混乱、情节松散、节奏不好等等,是的,这些就是剪辑的锅。但是事实就是如今好的剪辑师是越来越少的,首先剪辑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影片数量的堆积,在成为知名剪辑师之前,可能所获得的报酬也并不高,这导致很多人难以沉下心,钻研其中,而那些出了名的剪辑师,往往也会转而从事导演、制片人等这些名气大、来钱快的职业,而有些导演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往往只好亲自上阵,但更多地可能就只能依赖于剪辑师的发挥了。好莱坞的剪辑行业尚且如此,国内电影起步晚,发展也求快求量,猜测好的剪辑师肯定也不多,而电影需要发展,剪辑首先得到位。

本书还有一层意味,为那些新入行的导演和电影剪辑师提供帮助,书中提到“电影技术的发展首先还是剪辑技术的进步。”只有重新唤起电影创作者的兴趣来开发电影剪辑背后的潜力,才有可能迎来电影艺术迟迟未到的复兴。

《剪辑功课》读后感(三):剪辑的魅力——影视的灵魂

作为一个婚礼视频入门级剪辑师对于这本书是相当期待的,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阅读的,而这本书也没有让人失望。

《剪辑功课》作是爱德华•德米特里克,好莱坞著名剪辑师,导演,1908年生于加拿大,后随父母移居美国,15岁起便在派拉蒙制片厂兼职,毕业后以剪辑师身份正式进行电影行业,后担任导演,执导作品数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戛纳金棕榈奖及威尼斯金狮奖。

说到这里要附上书中的附录,是作者导演的作品录,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有了最近看电影的节目单。

提到本书我觉得仅仅介绍一下内容简介就足以吸引每个剪辑爱好者和正在学习剪辑的朋友们。因为本书是南加大电影系经典剪辑教材,曾入选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电影剪辑和后期制作基础参考书目。在书中,作者基于入行近50年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多个亲身案例,详细电影剪辑的诸多核心要点,如运动对于剪辑的重要性,如何制造明快的节奏,如何剪辑对白,在“流畅”和“直接”之间如何权衡,以及怎样补救演员的表演等,以期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本书不仅介绍了剪辑的基本操作原理,还提出了的风靡欧美的七大剪辑原则,影响了包括好莱坞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电影人。

原则1:永远不要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进行剪切。

简而言之,只要这场戏选的机位能带来最好的效果,就不管它,只有当剪切能提升这场戏的效果时再去剪。

原则2:决定不了下剪的确切位置时,镜头长点比短点好。

这里是我自己通俗的理解就是一个裁缝做衣服,你下剪裁布料的时候,可以往大了剪,不合适可以有改的余地,如果剪小了要接上去的话,就不美观了。

原则3:无论何时,尽可能“在动作中剪接”。

这里作者专门用一章的内容去讲解,其实就是探讨:“盲区”画面的重叠对于优秀的“静态”剪辑为什么是重关重要的。

原则4:“新鲜的”优于“陈旧的”。

这里作者以实际案例作讲解,让学习者更加容易理解,关于场影的选择这个原则真的很实用。

原则5:所有场影都应该主在连续动作中开始或者结束。

这就是对于剪片人节奏的把握和能力的考验。

原则6:为影片的内在价值而剪,不要执迷于恰当“匹配”。

这也就是说电影的戏剧性需求永远要优先于单纯的剪辑美学。

原则7:内容第一,然后才是形式。

这可能是对剪辑的最终解释吧。

剪辑影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来观看的,那剪辑的本原就是要了解你的观众。

我接触蒙太奇是因为冯小刚的电影,而在这本书里也给我们讲解和展示了蒙太奇,对于电影迷来说这也许是你想要了解的。

总之,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剪辑爱好者们、视频剪辑学习者们和电影爱好者们,你将获益匪浅。

《剪辑功课》读后感(四):《剪辑功课》:剪辑师的七大原则,你知道吗?

一部好的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你可能会说,这离不开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好的演员。不过,除了导演、演员和编剧,还有很多幕后人员,也是一部好电影必要的组成要素,包括灯光、剧务等。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角色,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那些平淡无奇的镜头变得非常有看点,这个角色便是剪辑师。

那么,剪辑师是如何来对电影进行二次创作的呢?有什么规律可循吗?剪辑师进行剪辑的时候,如何考量呢?

《剪辑功课》这本书,帮你揭开剪辑的神秘面纱,让你知道并了解剪辑的技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剪辑功课》是南加大电影系指定教材,由此可见该书的权威性以及操作性有多强。而这本书之所以能够作为教材使用,也和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质的电影作品,以及16年的教学经历密不可分。

该书的作者爱德华·德米特里克是好莱坞著名的剪辑师,导演。他15岁起便在派拉蒙电影制片厂兼职,毕业后以剪辑师的身份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后担任导演,执导作品数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戛纳金棕榈奖及威尼斯金狮奖。晚年他进入大学教授电影理论和制作,并于1981—1997年担任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系主任。

那么,这位实践和理论经验颇丰的爱德华,讲了怎样的剪辑技巧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总结起来有七大原则。

原则1:永远不要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进行剪切。

原则2:决定不了下剪的确切位置时,镜头长点比短点好。

原则3:无论何时,尽可能“在动作中剪接”。

原则4:“新鲜的”优于“陈旧的”。

原则5:所有场景都应在连续动作中开始和结束。

原则6:为影片的内在价值而剪,不要执迷于恰当的“匹配”。

原则7:内容第一,然后才是形式。

这些原则要怎么理解和操作呢?《剪辑功课》这本书针对每个原则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配有事例进一步说明。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例如原则3中的“在动作中剪接”就是指在素材里找到场景中可以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演员动作,并在这个动作上进行剪切,使这场戏过渡到下一场戏。就像演员坐下办公的镜头,其实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全景切出,以椅子为中心,当演员一到椅子边上,就接近景呈现他坐下的过程。二是用全景镜头呈现演员坐下的动作,当动作刚一完成就接近景。

这个剪辑需要剪辑师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同时还要注意摄像机的固定位置,以便搜集到合适的剪辑素材。

除了讲解每个原则时提到的事例,书中还提供了更多的剪辑实例。书还附有作者的导演作品,通过欣赏作者的电影作品,可以进一步理解剪辑的七大原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实例,书中内页实拍

在当今自媒体崛起的时代,拍摄短视频渐渐由兴趣变成技能。而会剪辑,剪得好,能够让自己辛辛苦苦录制的视频更加出彩。

了解剪辑以后,欣赏电影的切入点和观察点也会变得不一样。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看电影作品。

想提高视频效果吗?想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电影吗?那么就读读这本《剪辑功课》吧。

《剪辑功课》读后感(五):影迷们的掌声,唯独没有给他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豆瓣的电影介绍信息列表里有关署名的抬头从上至下分别写着导演、编剧、主演,之后便是电影类型和片长等其他信息,剪辑师的署名并不在其中。

同样的,当你打开IMDB网站搜索影片,影片首页显示的也是电影类型、导演、编剧和主演,点击详细信息时,才会显示全部工作人员名单,只有在此处可以看见剪辑师们的署名。

一直以来,电影工业的人物符号始终被导演、主演所占据,之后是编剧和制片,很多知名导演也是编剧的一把好手,也有不少导演转型制片的成功案例,但剪辑师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

《剪辑功课》本书作者爱德华·德米特里克拥有虽不算少见(相较于国内导演)但的确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斜杠身份:剪辑师兼导演。

先按下作者身份不表,我们再来说说影迷圈的另一桩大事。DC发行的超英电影《正义联盟》有两个上映版本,2017年,DC影迷们期盼已久、视作用来抗衡如日中天的《复仇者联盟》在乔斯·韦登的操刀下成为了一个全球的笑话,几乎所有的主创都回避谈起这部电影, 诺兰与导演扎克·施奈德的妻子,也是影片制作人的黛博拉·施奈德在观看了韦登重拍的院线版后,与扎克·施奈德一起吃午饭时对扎克说,最好永远都不要去看那部电影。

经历了与华纳兄弟的种种纠纷后,2021年由扎克·施奈德亲手操刀剪辑的导剪版《正义联盟》在HBO上线,虽然不能说完美,但口碑足以甩开院线版几条街,粉丝大呼胜利的同时,也让所有普通影迷感知到了剪辑为电影加乘的巨大魅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表达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中,剪辑师的功劳被严重低估了,其中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好莱坞,各司其职的状况非常清晰,导演可以干预剪辑效果,但干预程度并没有这么大。在国内,不少独立导演或者擅长剧情类故事片的导演都是喜欢自己动手剪辑的,比如娄烨,还有一些从剪辑师转行的导演,比如《喜欢你》的导演许宏宇,还有《少年班》的导演肖洋。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本书作者爱德华·德米特里克可以成为优秀的剪辑师兼导演,理论性的提出了「剪辑七大原则」成为学习剪辑的基石,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几乎覆盖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和“新好莱坞时代”。

本书纳入了南加大电影系经典剪辑教材,入选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电影剪辑和后期制作基础参考书目,虽然不厚,但从对剪辑工作的认知,剪辑的理论原则,到剪辑的实际操作,都有详细阐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爱德华·德米特里克活跃在20世纪,21世纪初期好莱坞电影发展经过了一次巨大的颠覆和故事片演进,对于长片的剪辑处理需要带着时代的眼光去考量,但对于影像剪辑处理的运用仍然具有值得学习的实用规律,比如:

·动作剪辑如何“无缝”?

·对白如何更有节奏感?

·如何剪辑才不露痕迹?

·叠化时的速度和曝光度如何帮助叙述故事?

·蒙太奇如何更好地帮助角色表达?

短视频时代,从实用主义出发,掌握这些影像剪辑的基础原则,无论是年终视频总结、旅行VLOG、创作故事短片都是再好不过的学习工具。

如果不想浅尝辄止,想深入了解专业电影剪辑师的更多干货,推荐入这本《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

最后来个彩蛋吧。

关于作者爱德华·德米特里克在好莱坞的经历,还有一段逸事值得八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关键词“好莱坞十人案”搜一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