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类六万年的读后感大全

人类六万年的读后感大全

《人类六万年》是一本由张振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六万年》读后感(一):认识自己的一个角度

用这么一个60K年的角度来认识自身,是很有价值的

记得以上,上下5K年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时间尺度了。这里还有很多神话,传说。

但科学家,证明了很多的事实,让我们不再道听途说

二个特别有印象的事:关于女性线粒体和第一次用化石扩容基因。真是神奇。

《人类六万年》读后感(二):认识我们自身

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触动是,目前全世界的数十亿人类,虽然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外貌,好人,坏人…却都是6万年前那走出非洲的区区数千人的后代。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数万年进化历程,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亲相爱,不去协作共赢,消弭分歧,共同发展呢?

《人类六万年》读后感(三):不枯燥

看了「人类六万年」这本书,是讲人类DNA的科普书,不枯燥,甚至觉得不少地方可以再写得深入些。不少细节,很有意思。在寻找人类共同祖先之前,作为尝试,科学家验证了目前世界上数百万只金丝熊(叙利亚仓鼠)都是1930年被捉到的1只母鼠的后代,同时被捉到的还有3只公鼠。而金丝熊身上的花斑是1947年才出现的变异。

《人类六万年》读后感(四):好书微疵

此书读过两遍,第一遍读后觉得很精彩,前面主要讲述人类基因的探索故事以及揭示其隐含的大历史,走出非洲后的旅途,真是太精彩有木有。读完过后对非洲的感情真是不一般好了啊。人类是一种,早就耳闻,读罢更能体会,而且是更为深刻的理解了。后面讲农业的负面因素,这个大概深受戴蒙德博士的影响,看得出来,戴蒙德估计对本书的诞生曾经有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推荐其他读者读《第三种猩猩》和《细菌,钢铁与枪炮》,后一书名字可能不完全对。

唯一不足是此书的文段稍欠打磨,前后文不连贯,有时表述会出现小问题。不过已经很精彩了,强烈推荐!!

《人类六万年》读后感(五):我们的母亲都在非洲 ———读《人类六万年》

我们的母亲都在非洲

———读《人类六万年》

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王元涛

几乎所有人在懂事伊始,都会对“我”的存在生出好奇。妈妈,我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是三岁,就是五岁,必有此一问。不知道现在的年轻妈妈怎么回答,我们小时候,总是被骗的。耐心的妈妈会说:妈妈生的呗。再进一步追问:怎么生的呀?妈妈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搪塞:用胳肢窝生的。当然,更多的家长,早料到了第一问之后必有第二问,乃至无穷问,所以干脆说,是在马路边捡的,或是在垃圾堆捡的。

长大之后,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总会知道自己另有来处,这个疑问不难解决。那么,人类整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一个比天还大的难题了。它不仅伴随我们的终生,而且已经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终生。可以说,包括达尔文在内,还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够提供一份完全自洽的答案。因此,各大宗教由此找到破绽,宣扬他们的创世论。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说要有亚当,就有了亚当。说要有夏娃,麻烦点,要从亚当身上拆下骨与肉。这种说法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你去考证,信就行了,信则安。

但总有那么一些不服气的人,一直在苦苦地探寻思考,试图揭开人类起源的奥秘。他们就像一群纯真的孩子,仰着脸不停地追问大自然母亲:我们到底是怎么来的?《人类六万年》就是这样一部带有纯真气息的书。我知道,它也不会给出最终答案,但却可以带领我们向真相迈进一小步。至少,可以让我们离胳肢窝远一点,离垃圾堆远一点。

初翻《人类六万年》,看作者张振的经历,会觉得书的原创权威性不足,因为遗传生物学不是张振的专业,他也不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但是,张振做过翻译,曾在美国留学,后在科技部工作,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新的科技情报。同时,作为读者,我们也不是专业人士,对这类书,怀的只是科普版好奇。因此,如果由专业科学家来撰写,我们可能根本看不懂,而《人类六万年》对于我们现有的求知欲而言,已经足够。

事实上,长到足够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人类起源问题,凭我们的能力是无法彻知的,因此早早就放弃了追问的兴趣。《人类六万年》开篇即承认,它不可能告诉我们关于人类起源的终极秘密,它只是想让我们了解,关于人类的起源,现在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我们知道的是,15万到2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6万年前,人类一波一波走出非洲;4万年前,人类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些结论,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有着可靠的实证基础,其工具,即为基因技术。在最近的25年时间里,人类在艰苦的全球联合研发历程中,一次又一次颠覆了整个人类的观念,让众多流行的看法得到修正,最后发现,全人类属于一个大家庭。

达尔文早早地就天才地预测到了人类起源于非洲。 今天, 化石与DNA给出了证明。根据美国遗传学家贝丽卡·卡恩提供的实验结果,人类DNA都来自非洲一位女性, 被称为“线粒体夏娃”。这并不是说,十五万年前,只有一个夏娃在地球上生存。当时会有很多女性,但只有这一个“线粒体夏娃”的基因流传了下来。随后,“线粒体亚当”也被发现了,由此可以说,今天活在世界上的人类,都是一个男人的后代,他的学名叫“M168”。因此,张振说:“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已经没有什么争议。”

但说人类起源于非洲,问题马上来了,我们为什么不黑?进化还能让黑人变成白人吗? 那么科比的第几代子女可能自动变白? 科学家告诉我们,非洲人的黑是今天的黑,六万年前他们未必黑。科比黑,因为他是班图人。科学家已经发现,非洲真正的土著不是班图人,而是桑人,他们来自古布须曼人。在所有的非洲人中,桑人的“DNA多样态”最为丰富,这就可以证明,他们最为接近人类起源点。而且他们说地球上最为复杂的语言,英语有31个发音,他们则有141个。 更为重要的是,桑人不黑,他们的皮肤颜色很淡。

人类起源于非洲,在六万年前,人类开始分批踏上征服地球的漫漫长路,这种判断离历史事实有多吻合?没有人敢说百分之百,争议或将永远存在下去,但大多数科学家对此已经没有疑义。当然,他们表示同意,只是依据现有的证据。一旦出现新证据,他们可能又会改变立场。在科学的问题上,科学家永远都是最翻脸无情的。

关于人类起源,《人类六万年》没有最终答案,而是系统梳理了追索答案的完整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家们掌握的秘密,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随着DNA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们还囿于达尔文阶段,对于人类进化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得实在太少。而张振给我们补课,恰逢其时。搜寻证据,建立模型,分析线索,这是一个神奇又壮丽的过程。关于我们的来处,有《人类六万年》这样有张力的科学故事,值得我们为之激动一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