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摘抄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摘抄

《畅销书浅规则》是一本由李鲆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一):堆砌引(Chao)用(Xi)!

我踏踏实实买了这本书回来看,要被气死!

我翻到第80页的时候确定自己被骗了,严重质疑作者的原创性和诚信。被腰封那一大串业内“权威推荐”的气势唬住了,这当然就是作者打造“畅销书”的技巧之一吧。

首先,字体和行间距非常之大。一页纸面经常一半都是空白。一句话一个自然段,看一句跳一行,看一句跳一行,阅读体验严重被破坏。

第二,都是用引述和挪用堆砌起来的。由于我是一起买了三本书,《老猫学出版》、《编辑人的世界》,看完老猫直接看这本,要炸掉了,引用要有个限度好不好,引用的时候要注明出处好不好,直接拿别人书里的话放在自己书里还不给注明这叫抄袭好不好?

本书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每一章首先给个标题:XXX原则,开头是XX出版社的编辑(或者井守春男,看得出作者非常爱他)说过的话,自己再用大白话解释一遍(毛的,不用你解释我也懂啊,凑字数不要这么明显好不),再抄一个《老猫》里的例子来论证该原则。

我要是还看了井守春男的书,估计发现的“引用”还更多!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二):出版社编辑应该人手一本

这是本谈怎么做畅销书的书。

读者对象决定了这本书绝对销量不会很大,但同类冒尖,甚至遥遥领先都是可能的。因为,这是我感觉最有干货一本书。

谈出版、谈编辑工作的,读了不少,真正说到点子上的,不多;在营销上用力、摆脱一般桎梏的,更少。台湾老猫那本算是经典。论接大陆地气,李鲆的这本,更胜一筹。

里面没有长篇累牍,一个策略只四五百字,字字落到实处,能操作,这非常难得。里面也没有多少高深概念,只有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因为实,更加让人信服。

也不是没缺点,比如方法、策略主要是总结式的,甚少自己生发创造。当然,一个是本书定位决定,还有一个是,下一本再写李鲆自己的生发创造的营销创意,也不晚。

我是在火车上读的,出差到宁波,三个小时,正好读完。那一路,感觉特有收获,特充实。好像一下子看到了书业营销另一扇门。的确,从这本书,我关注李鲆,后来还特意在张爱玲咔吧听了李鲆的演讲。很幽默,很简洁,对比同时在听的官方出版培训,更把李鲆显得像站在一群鸡中的凤凰——这老哥,确实有点小傲娇的样。

编辑人手一本,不是说都去想法做畅销书,而是说,编辑脑子里应该有经营、营销、策划的意识,有了这意识,纸质书还能撑些年头,图书编辑们要还闭门造车,纸质书真就危险了。

读李鲆,学营销。

不妨试试。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三):畅销书浅规则

一、图书营销的15个创新思维

3 凝聚说服策略

(1)要引人入胜(注意“戏剧性”)

(2)要易于传播(不能太复杂)

4 需要说服的,不只是读者

图书销售不能由编辑直达读者,因为“关键中间人”很重要。作为编辑的讯息和终端读者间的资讯中介,目前国内的这一群体包括

(1)发行人员

(2)各渠道

(3)电视电台节目、网站或平煤

(4)与本书主题相关的媒体

(5)豆瓣、微博等

8 内容简介

(1)一句话简介(放在封一上作为宣传)

(2)100字简介(微博营销)

(3)400字简介(书介、相关消息等)

10 作者简介,也要突出营销

(1)权威性

(2)故事性

(3)趣味性

占据其中一项,便是好的作者简介。

二、畅销书书名制作21条法则

1 广告性法则

书名首要的价值不是准确的表达出一本书的内容,而是传递阅读价值,激发读者购买的欲望。

绝大多数读者,是先看书名后看内容。

2 “眼前一亮”法则

3 关键词法则

明确读者群、卖点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词。

书名看上去平实,没有什么花哨,似乎没有什么技巧,但却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效果。

4 共情法则

书名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情绪

5 “贩卖”理念法则

贩卖一种有格调、有价值的生活理念

6 创造概念法则

二流编辑制作产品,一流编辑创造概念

7 关注热点法则

8 实用主义法则

功利化阅读占据阅读的很大份额

9 一二人称法则

三种人称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最让人感到亲切。

10 数字法则

书名多用阿拉伯数字,少用汉字

11“这很容易”法则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12 突出名作者法则

有名气的作者的名字直接嵌入书名

13 走极端法则

走极端,更有力量和冲击力

走极端,观点更鲜明,更能吸引人

14 诉诸权威法则

15 疑问句法则

疑问句有着“请人参与”的姿态,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提高参与度。

有力量的问号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件事大家很熟悉。

(2)通常不知道解答。

16 “正能量”法则

书名是明亮的、积极的。

17 双书名法则

尽量用一个书名说明所有问题。只有在一个书名不够用时,才考虑双书名。

18 以“怪”制胜法则

19 情色法则

20 对比法则

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僵尸经济学》《一碗粥装得下半部历史》《量子江湖》

三、畅销书封面制作的18条军规

15 首先考虑读者,其次配合内容

封面不需要去配合内容,而是应该配合阅读那本书的读者心情来设计。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四):离读者有多远,就离畅销书有多远

离读者有多远,就离畅销书有多远

——读《畅销书浅规则》

尽管我一直从事与文学相关的行业,譬如《天涯》杂志、天涯社区的人文论坛,亦编过一些图书。但真正做图书出版,还是来到京城之后,加盟盛大文学旗下的华文天下,开始接触商业出版。隔行如隔山,出版这个行业,水深、竞争亦激烈,每年出版的图书不计其数。当我知道《中国图书商报》的李鲆兄写有《畅销书浅规则》时,不禁心喜,求来一读。

但凡做图书的人,大多天然有一种心态,觉得图书乃是文化,并不把图书当成商品,结果做出来的书缺乏市场,少有人问津。既然书卖不出去,文化亦成空话,影响大众的理想自然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反而做商业图书,先把书卖出去再说,慢慢培养读者的文化感,其文化影响力潜移默化地融入人的内心深处。所以,我做图书,商业乃是第一,文化只能排在第二。

李鲆兄的《畅销书浅规则》,副标题乃是“成就畅销书的116个细节”,他就是通过116个细节揭示出畅销书的“浅规则”。浅是自谦,李鲆兄还是有着雄心大志,果然,他又写出《图书营销浅规则》。关于浅规则,李鲆兄做了解释:浅规则就是浅显的规则。一看就能懂,一学就能用。其实做书之道,看似清浅,内里杀机重重。近二十年,有太多的英雄栽倒在图书这个行业。

李鲆兄之所以能够站立在潮头指点书业江湖,在于他的个人经历与修为。李鲆曾是专栏作家,后来涉足出版行业,又做过公关营销,杂志编辑、网络编辑特别是专业出版报纸编辑,组织了每月一期的“编客学堂”,与诸多优秀出版人碰撞交流,博采众长。丰富的经历,使他得以从作家、评论人、图书策划人、公关营销、媒体人等多重视角对出版业进行观察,厘清了关于畅销书的种种误区,从各个环节剖析畅销书运作的规律。

西谚有云:“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这种说法强调了书的不可测的遭际。确实,一旦图书投入市场,读者能否喜好,愿不愿意掏钱购买,有时并非人力可以控制。于是有业内人士称:“畅销书没有规律,不可能照猫画虎。”不过既然作为商品,图书自然亦有商品的属性,针对商品的属性,做好前期的策划、营销,其畅销亦是可以预期的。

针对畅销书,李鲆兄提出了“3214法则”,即是“作者知名度占30%、主题(写什么)占20%、品质(写的怎么样)占10%、另外40%是出版商的策划营销功力。”从这个“3214法则”来看,图书的品质与畅销与否几乎没有关系,所占比例那是相当的小。这个法则告诉我们,畅销书不是以书的好坏来决定的,只是畅销书一定满足了某些人群的需要与欲望。

当然,法则是死的,而现实乃是活泼泼的。譬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可谓纯文学的经典之作,写的又非常先锋,按理读者不会太多,然而新经典文化公司硬是把《百年孤独》卖出了60万册。李鲆兄的《畅销书浅规则》并非万能的宝典,按照书上所写的如实操作,未必会畅销;但如果尽量把自己所掌控的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对图书的销售绝对有所帮助。

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则万万不能。”《畅销书浅规则》即是如此,你按照书上所说实践了,做的书未必能够畅销,但你若完全不按照这些畅销的元素来做,想要畅销,怕是比登天还难。我之所以看重这本书,在于作者李鲆的不尚空谈,不纠缠于概念,而是从畅销书运作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细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所写的策划都是针对一线出版编辑的实际情况,一看就能懂,就能照方抓药,应用于编辑实务。

记得以前日本人井狩春男曾经写过一本书——《这书要卖100万:畅销书经验法则100招》 ,对日本畅销书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解剖。井狩春男认为:“书的好坏不是由作者、编者、出版社或书评家决定的。是由读者决定的。”这话说的极好,以前的出版人总觉得自己能够主宰一本书的命运,从来不考虑市场与读者。他还有一句话:“那种毫无内容、帮助不大、荒谬透顶却趣味十足的书是好书。”确实,市场上的很多畅销书大类如此。

李鲆的《畅销书浅规则》被誉为“中国版的《这书要卖100万》”。两本书都注重市场因素,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唯独国情不同,各自的写法都带有自己的特色。畅销书的题材并无局限,学术书、经典文学、青春少儿、励志职场、漫画绘本都可以成为畅销书。学者远志明说过:离上帝有多远,就离民主有多远。我要说:离读者有多远,就离畅销书有多远。

《畅销书浅规则:成就畅销书的116个细节》(李鲆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第一版)

《畅销书浅规则》读后感(五):这世界上一共有多少本书?

Google 用他们万能的算法以及来自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数据告诉你:

1亿2千9百多万册。

129,864,880。

这是谷歌一名软件工程师连内德·泰切在博客上发帖公开的。

这些书里面,绝大部分只会被少数人翻开、阅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有畅销至家喻户晓的幸运,或者广为流传。 那么,一本要成为畅销书,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作为读者,很多人关于畅销书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些见解和看法之中,有没有谬误之处呢? 《畅销书潜规则》一书就介绍了很多关于畅销书的知识,比如,一本书怎样才能成为畅销书?一本书成为畅销书就一定意味着能赚大钱吗?书上的腰封到底有什么存在价值?

李鲆曾是专栏作家,后来涉足出版行业,又做过公关营销,杂志编辑、网络编辑特别是专业出版报纸编辑,组织了每月一期的“编客学堂”,与诸多优秀出版人碰撞交流,博采众长。

这本书是李鲆用传播和营销的视角对书业的观察和对图书制作的分析。里面厘清了人们关于畅销书的14条谬论,介绍了造就畅销书的13大原则、构成畅销书的23个元素以及图书营销、书名制作、封面制作、腰封制作的一些法则。

很多人认为一本书只要是畅销了,就一定赚钱。李鲆说,不是这样的。畅销书如果炒作不当,也可能会赔得一塌糊涂。因此做一本书,不仅要控制好成本和印数,还要掌握好赔钱和赚钱的临界点。 李鲆提炼了造就畅销书的13大原则,未必十分全面,而且这些原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一本书符合的原则越多,它就越容易畅销。

比如第四条实用性原则里,作者说把没什么实用价值的“闲书”做成实用之书,基本上就算成功了。比如“炒菜遛狗治小病”。这些教人炒菜、养生保健之类的实用图书,永远是有市场的。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古语:

读书,有些人是为了消遣娱乐,有些人是为了心灵成长,自我提升。

还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实用。比如像《怀孕圣经》就能教授人们怎样照顾孕妇、养育新生儿。

李鲆认为,奔着实用去的读者,绝对会比其他目标的读者群基数大得多,范围也广得多。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作家马德说过的一段话: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书籍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装饰物呢?

畅销书有一条“3214法则”:

一本书能否畅销,除不可测因素外,作者(或主人公)的知名度占30%,主题(写的是什么)占20%,品质(写的怎么样)占10%,另外40%是出版商的策划营销功力。

李鲆总结的构成畅销书的23个元素,是对“3214法则”更为精细的剖析。

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个畅销元素:青春。

青少年的精神诉求催生了他们强烈的阅读需求,青春也是文学作品里一个永恒的话题。

目前的文化消费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也是青少年。他们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读书可以顺着自己的兴趣。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可支配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

关于图书的营销方面,李鲆认为,只有消费者在终端销售点见到产品,才有消费的可能。

一本书如果首印量充足,书店里有海报、有堆头,网店有首推,甚至在机场、超市、咖啡厅……随处可见,那它的宣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相反,如果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某一本很感兴趣的书,但是网店查不到书籍的购买渠道,实体书店也找不到这本书。那再多的营销都是无效的。

同时,作者还提醒,做营销推广时,要掌握好出版节奏,避免书上市了,宣传滞后和提前宣传,书还未出印厂这两种情况。

书名的制作上,作者提到了贩卖书籍,其实是在贩卖一种有格调、有价值观的生活理念。

还提到了打造一个新的概念,会引发读者的兴趣点,一旦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消费情绪就会被激发起来。

还有就是捕捉这个时代的热点,嵌入到书名之中。 贩卖格调理念、激发共鸣、追热点。

看完这些法则,仔细想想,这些法则用来指导现在的新媒体写作,也是一样可行的呀。

谈到封面制作,李鲆提醒要像做广告一样制作图书的封面,注意封面的色彩、文案的简明等。

比如经典畅销书的封面色,一般是红与白。而他提倡的暖色调容易给人温暖明亮的感觉,不会晦暗。

如果选用冷色调,就应该尽可能调高亮度,避免给人寒冷、绝望的感觉。

在腰封的制作上,要明白,腰封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

李鲆强调,一定要认清这个事实,腰封是为营销而存在的,因此要把腰封做成优质广告语。

书中的内容相对浅显,对于书业新人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在书业从业已久的老手,读起来可能就会嫌不够过瘾。对他们而言,这些知识帮助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