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希特勒的十字架》读后感100字

《希特勒的十字架》是一本由欧文·路茨尔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特勒的十字架》读后感(一):历史是相似的

想要简单认识纳粹时期下的德国教会,这是一本好书。作者常把美国教会情形拿来做对比,目的是以史为鉴,我想对于中国教会,更能产生强烈共鸣。当人不再把自己当做人,开始错位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开始错位。人要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人,是不过活七八十岁的生物,不是永恒的上帝。对于处在患难中的每一位,要有永恒的意识,因为苦难是暂时的,而审判是永久的。

《希特勒的十字架》读后感(二):你忠于哪个十字架?

值得当代每一个门徒阅读反思的好书。纳粹德国给世界,也给自己人民带来的灾难告诉我们,真门徒只能忠于一个十字架,试图妥协接纳真道以外的教义,就是背叛十字架,拜假神,没有中间路线可以走。必须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维护宗教信仰的超然地位。政治思潮是短暂易变的,信仰真道是跨越历史长河而永恒不变的。神的道已经尽在圣经中了,没有必要随时代变迁掺杂任何东西进去,或是肆意删减曲解。德国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外力侵蚀扭曲教义真道时,如果教会为了生存,而选择妥协,最终反而会导致教会的灭亡,会众的沦丧。

求神保守我们在真道上合一,以顺服警醒的心坚守他的道。

《希特勒的十字架》读后感(三):变形的十字架

之前,我一直很纳闷,德国人有着如此卓越的传统,例如,新教首先在德国兴起,引发对基督福音的重新认识,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再例如,德国诞生了近代最多的哲学家,黑格尔、尼采,如此星光熠熠,将人类的思辨推向一个个高峰。再例如,科学领域和工程领域,德国人也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一个受上帝如此恩待的国度,一群努力追求真理的国民,居然会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变成了一个个恶魔?又或者,这些人本身就是恶魔,只是希特勒释放了他们?

当国民包括教会的会众陷入疯狂的时候,教会在哪里?难道没有人为此发声吗?

本书从历史和思想两个根源,对这段灰暗的历史做了解读。

答案就是:对十字架的误解,将十字架变形成了纳粹的图腾标识。

歌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宣告上帝已死,将人推向上帝的宝座,一再高举人的荣耀,强化身体比灵魂更加重要,最终推导出了代表国家至上意识的强人领袖--神人希特勒。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向世界妥协了,神学也开始自由化,不再仅仅宣扬十字架。这样的土壤,即使没有希特勒,还会有望特勒,因为希特勒的出现已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环看周遭,所有民众同样期待一位明君圣主,希望这位新神不要抛弃自己,将自己带上飞速向前的历史车轮。迎接新神,意味着放弃真神,意味着十字架的扭曲。我们想好后果了吗?

《希特勒的十字架》读后感(四):稗子与麦子

早上起来,又把剩余的《希特勒的十字架》看望,虽然这本书我已经买来久了,但没有认真把书看完。昨晚和今早看了一遍,方才发现这本书比较好了。

在纳粹时期,有两个十字架,一个是耶稣基督的,一个是希特勒的万字架,在那个时期,教会也分化了,一个忠于耶稣基督,注定要通过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坚定自己的信仰,要政治和信仰分开。另一个是忠于希特勒,和政治充分融合,以宗教为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做注释了。其中一关键一点就是反对犹太人,扼杀犹太人,其传统来自于中世纪以及马丁路德的观点了,马丁路德就是反犹太人的,他对犹太人的痛恨,是因为尤太国迫害了耶稣,但尤太国是一回事,犹太人是另一回事,上帝耶稣基督普爱众生,怎么能够让人为迫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在这个事情,麦子和稗子分开了,有些人虽然活了下来,但却是死了,有些了死了,却活了过来。希特勒所剥去了人的物质财富,甚至生命,却是剥不去人的灵魂了。虽然很多人在这场苦难中,失去了方向,与纳粹站在一起,但朋霍费尔和尼莫勒则保留了信仰,做了生命见证。作者用“德国基督徒会”来描述跟随希特勒的帝国教会,而基督徒紧急联盟则是朋霍费尔和尼莫勒所召集的,他们以微弱的力量但是以对上帝的坚强信靠来支撑着自己的信仰。他们见到了被破坏的犹太人就是耶稣的,哪里有迫害,那里就耶稣基督的身影,耶稣基督总是与最微弱的人站在一起。

作者Erwin W. Lutzer对美国的如今的现状和德国当年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其两者有很多相似性,作者反对自由基督徒,自由基督徒把基督教引入政治文化中,最后走不回来,与政治文化同流合污了。能够融入政治文化,又不能被政治文化所左右,便是见证了真正的信仰,苦难总能把稗子和麦子分开。基要派的基督徒把信仰和政治文化分开,也是要不得的,基督徒融入政治文化,又不被其同化,则是要靠着对上帝的信。美国的现实也是如此,基督教已经截然与政治分开了,由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则是主张完全的政教分离,去掉公共空间的所有的宗教色彩,让人俨然成美国人,自由联盟所支持的人的自由,包括堕胎和同性恋都有自由,这就是作者所反对的,基督徒在这种公民运动当中,要有自己的声音,而不能融入到这种运动当中,被同化没有了立场。德国的稗子和麦子教会的两种情景,如果放到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教会的三自运动中,也有惊人的相似,王明道如朋霍费尔,倪柝声就不是尼莫勒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