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锦集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锦集

《虚无的十字架》是一本由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一些感受

本书对于死刑的探讨,反映了法律的局限性。人类的感性和法律的理性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不禁感概,法律始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审判,被告人的态度,有时会成为得到缓刑的一种说法。然而,态度这种东西,不好说。忏悔与否,取决于人心,而人心,往往深不可测。

一旦犯了错,就会被枷锁束缚,背上虚无的十字架。仁科史也年少时犯的错,他用了二十一年去赎罪,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吧,三思而后行。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二):关于死刑存废的一点鄙见

✨注:非书评,只是话唠……

这个故事虽然有很多瑕疵,结局我也很不喜欢,但这个故事里的女主沙织却是东野大叔所有女主里最让我心疼的。因为实在不喜欢之前那版的封面,便买了这个新版本收藏。

我多希望最后结局是找到了遗骨,沙织可以好好赎完属于自己的罪,重新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上。

只要牵扯到生育和孩子,女人身上背负的总是比男人更重的,无论是爱,还是罪。

如今却只能寄希望于,沙织终于将自己的罪坦露于阳光下,世人前,即便是重新以自己的方式去慢慢赎罪,也可以有一个新的好的开始吧。

而关于死刑存废的探讨,其实我先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却一直都很庆幸我们国家是有死刑的,这样看来我应该算是正方的支持者吧。

我始终在想究竟一个怎样的人才会被判死刑?人们觉得死刑剥夺了人权,但我想一个走到了被判死刑那步的人还有被称之为人的资格吗?被判死刑的人基本上都是做出了以残忍的手段剥夺了他人性命的事,野兽猎杀猎物也不过是为了生存和食物,而人杀人却可以是毫无缘由的,这样的恶跟魔鬼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社会的确可以更宽容,可以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但谁又来给被他杀死的人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呢?我觉得一命偿一命都已经太便宜了,他决定要做那样的恶那一刻,便已经没有了人的灵魂,一个恶魔死不足惜。

而明知有死刑,还走到被判死刑那步的人,如果没有了死刑,又将如何呢?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三):以死相抵的死刑是为了抵消什么

小说通过多起凶杀案件,串起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同时引出了关于死刑必要性的考量。对比东野圭吾其他几部经典作品,这本小说的故事性相对平庸。它对我触动最大的不是这部悬疑小说本身,而是作者对于死刑存在的意义的叩问。

中原在经历女儿爱美被害、离婚之后,辞职接手了舅舅的公司——天使小船,一家宠物殡葬服务公司。中原尽可能的过上了与过去毫无关联的生活,以此来忘却或者。。逃避。

平静的日子随着小夜子(中原前妻)的死亡再一次破碎,在协助小夜子父母整理遗物的同时,中原逐渐对她离婚后的生活有了了解,原来她一直勇敢地奔走在反对废除死刑的阵营里,加入遗族会为其他被害人家属争取从严量刑。作为自由撰稿人,小夜子在采访盗窃成瘾人群的过程中,了解到一桩多年前的谋杀案,随着案件的清晰,她也因此丧命。中原根据小夜子遗留的物件,逐渐拼凑出案件的轮廓。

东野圭吾非常擅长笔下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且用这种性格来为人物的行为自圆其说,小说里几乎一直存在着非常纯洁真挚的感情,我想这是他区别于其他推理小说的关键。他试图引导我们套进凶手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去理解他们。

小夜子生前还在筹备出版一本名为《以死刑废止论之名的暴力》的单行本,册子里有这样一段描述:”遗族要求判处死刑并非只是为了复仇,加害人被判处死刑,绝不意味着遗族能够获得什么救赎。对于遗族来说,凶手的死是应该的。我们常常说‘以死相抵’,可站在遗族的立场上,凶手的死什么都不是,更算不上什么补偿。它只是为了将悲伤遗忘的一个路口。而且,即便跨过了它,也不意味着就能找到将来的路。他们仍然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还应该翻越什么,朝向何方,才能最终抵达幸福。如果连这仅有的路口都被剥夺了,作为遗族究竟还能怎样去面对?这,才是废除死刑的真相。“这句话对我震撼极大,在此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现今的废死思想很大一部分都是受贝拉利亚影响,贝认为死刑的存在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国家的权利来源于人们权利的让渡,但是人们不可能愿意让渡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18世纪,他在《论犯罪与刑法》中第一次系统性的提出废除死刑,通过5个方面论述了死刑对社会治理的无无用性。晚年贝拉利亚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主张,即死刑一旦出现误判,则无法挽救。但是怕犯错不足以成为废除死刑的理由,死刑的判决可以更加慎重、严谨。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长期无法安慰人心,人们必定会寻求私下的救济。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死刑存在的道义价值高于它本身。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四):读后感

一个看似普通的杀人案中竟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因为担心承担后果而选择了更糟的方式而让后半生沉浸在悔过中……

关于两个“明线”杀人犯,一个是杀害小夜子和中原女儿爱美的,另一个是杀害小夜子的美惠的父亲,相比下来前者更加可恶,入室偷窃不劳而获还残忍的把独自在家的孩子杀害,还没有丝毫悔过之心,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要偷窃已经是错了,但发现小女孩时为何还要将其杀害错上加错?之后丝毫没有悔过之心,或是假装悔过骗取减刑,真的很令人感到愤怒,死不足惜!

而美惠的父亲,丝毫没有悔改,甚至因为觉得很麻烦之类的理由即使索性死刑也无所谓的态度让小夜子的父母和中原一定要找更多证据尽量让其判死刑,却因中原对真相的步步追查,反而让他因为不想让女儿美惠的家庭有变故对小夜子痛下杀手的缘故得到情理上的减轻。

史也和纱织作为“暗线”的“杀人犯”,他们在年少时杀害了刚出生的孩子,从而让今后的自己活在走不出的阴影中。

史也和纱织也形成了两个对比,尽管都给自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史也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挽救不同孩子的生命作为救赎,而其中最大的救赎就是给走投无路准备寻死的美惠生的希望,也让对肚子里的孩子有了一个健全、温暖的家庭。对小翔的视如己出,也算是对那个没有看见世界就离开世界的孩子的赎罪。

纱织这边却没有那么乐观,从那之后,惶惶不可终日,加上对父亲的愧疚和父亲离世的打击,渐渐的,她患上了盗窃成瘾症,深受过去的折磨。

两组“杀人犯”引发了思考:像杀死爱美的杀人犯即使身在监狱却不知悔改,那些人虽背负十字架却是是虚无的;可像史也这样的,在没有刑罚的情况下,背负的是沉甸甸的、无比沉重的十字架。

对此,有引发更深的思考:单纯地在监狱里活着,和像史也这样活着,您觉得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偿还?如果即使杀害者被判了刑罚心中却没悔改之心,某种意义上,如文中所说“死刑,是无能的。”

随着文章落入尾声,对人物关系的厘清和陈年往事的揭开,我正看在兴头上,结尾戛然而止……中原把选择权交给了史也和纱织,而他们最终还是选择自首来赎罪,但因为婴儿的尸体没有找到而不能审判。看似平淡的结尾实则暗含反转,除了两位当事人外唯一知道婴儿所葬之地的小夜子把婴儿的所埋之处转移了位置,让史也和纱织即使自首也会因为找不到确切的证据而被立案,之所以一直让纱织和史也去自首也是希望他们从而得到救赎不再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实属良苦用心。可惜的是小夜子却被残忍杀害……

文中还有好多对比,如:在女儿爱美被杀害后,在强忍丧子之痛的情况下,中原更多选择的是逃避过去的生活,而小夜子选择去了解事件背后的现象,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去帮助社会边缘群体。即使自己千疮百孔还是想着为别人打伞——“不是说我就能做到什么。我也没有拯救你的自信。可是,如果你在寻找答案,而我的经历对于找到那个答案又能有一丝帮助,那我希望你能向我敞开心扉。”;又如在中原工作中,同样为宠物安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些不同的行为也向我们指向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值得深思!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五):《虚无的十字架》死刑的意义是什么?

全篇插叙,两段故事,三个命案,感觉东野圭吾比起案件本身,更下功夫的是探讨死刑的意义。

滨冈小夜子和中原道正的八岁的女儿,死在蛭川这个曾有过前科的人手上,即使凶手已经被执行死刑,两个人的心理创伤却无法被治愈,曾经相爱的人幸福的家庭走向了分离的道路。本该判处死刑的人却得到宽容量刑,因为表现良好而被提前释放,导致二次犯案……通过什么判定犯人表现良好呢?如果犯人只是为了提前出狱假装做做样子呢?再次犯案后应该背负责任的难道不是还有司法制度吗?抱着这些疑问、愤怒和悔恨的心情,小夜子成为了撰稿人,作者也通过小夜子的笔,去探讨死刑的意义。

死刑是否该被废止呢?在小夜子的笔下,死刑是必须的,日本法律太宽容了,死刑对被害人家属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路口,但死刑不该被废止,否则连这个路口都被剥夺了……死去的人不会回来,蛭川接受了死刑结果是因为自己累了,觉得命该如此,而不是出于悔恨和内疚,死刑说到底就是虚无的十字架吧……它无法让死者家属从痛苦中解脱,无法让犯人从内心悔过,但就是这样虚无的十字架,也该让他们背负着。

井口纱织和仁科史也在少年时生下了孩子,埋在了青木原树海,他们二十一年来都在痛苦中度过,一个选择折磨自己,一个选择尽自己所能去赎罪,而这也成为了小夜子死在町村作造手里的导火索。作者又抛出了问题,让犯人在监狱中毫无内疚的死去,让犯人一生背负痛苦的活下去,哪种才是真正的偿还?

最后东野的观点是悲观的:说到底,刑罚就是充满了矛盾,人无法完美地审判什么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