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1000字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1000字

《罗马人的故事11》是一本由(日)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27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康莫德斯死后的王位争夺战是最精彩的一段,冰火里的五王之战一直浮现在脑海里。历史的选择很是冷血,最后胜出的不是行政能力,外交手段最强的尼格尔,而是目标坚定但心狠手辣的谢维勒。尼格尔因军团和诸国的拥戴而称帝,也因他们的背弃而惨死。当人们面对敬与畏而做出选择时,往往是选择后者。可惜谢维勒有奥古斯都的坚定残忍,却没有他的深谋远虑。之后的子嗣相残算是他在执政上短视付出的代价吧!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二):权力继承的讨论-罗马人的故事11

纵览罗马历史,从帝国实际创始人凯撒起到五贤君为止,这些引领着罗马蒸蒸日上的君主有几个特点:

1. 数位皇帝都是养子,而非亲生皇子

2. 继位的皇帝年龄一般都在40-50岁以上

第一任皇帝屋大维,他其实只是凯撒的孙外甥,因为尤里乌斯凯撒的被刺而,被凯撒用遗嘱指定为继承人,从此开启了收养继承的先例,他之后的提比略更是没有半分血缘关系的继子,于是乎,罗马皇帝缺少子嗣的这一特征以及普遍的收养继承制度,保证了对继承人足够的考察和选择时间,所以继承人的年龄在一般在50岁左右,是政治家的黄金时期,集精力,智慧,经验,魅力与一身,从而也使得罗马的方针策略能有延续性和继承性。当然这里面有例外,奥古斯都屋大维本身就是18岁登基的,但指定他的是被誉为“罗马唯一的天才”的凯撒,这种识人之能是“此物只应天上有”

而反观依靠血统继承的年轻皇帝,昏君导致人亡政息的不在少数,比如25岁的卡利古拉,16岁的尼禄,30岁的图密善,此三人皆最终被元老院处以记录抹杀刑的最高惩处,即将所有记录和雕刻有此人姓名的肖像的痕迹抹杀,对于荣誉高于一切的罗马人来说,耻辱莫过于此。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三):帝王教育的成败

盐野七生的文字读起来,让我想起了当年明月。思考之下,我觉得除了两个人都是在用直白的语言来叙述历史之外,还在文字中饱含了深邃的思考和热烈的情感,这样写出的历史才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更能够深入人心。历史作品如果仅仅是在叙述故事,卖弄写作技巧,刚开始读起来感觉过瘾,过后回想起来其实没有多大价值。历史本身没有意义,不过是些过去发生的事情罢了,但是我们读历史,要能够从历史中读出意义,能够更好的认识我们当今的时代和社会,能够让自己锻炼思维,提升智慧。我想盐野七生的书如果认真读,能够读出意义来。

在结局的开始中,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何奥勒留和康茂德会相差如此之大?两人都算是受过完整的帝王教育,哈德良与安顿尼两代皇帝的可以栽培,虽说奥勒留在继位之前不曾带兵上过前线,但是两人的教育是成功的,奥勒留皇帝能够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两者的栽培是分不开的。但是相比之下,奥勒留对康茂德的教育就有点失败了,可能是因为康茂德在奥勒留不得不为帝国的边疆问题奔波时出生,皇帝对于唯一的儿子的教育相当失败,其女儿的教育也很不成功,试图杀死康茂德的姐姐。也许能成为好皇帝,但是不一定就能成为好爸爸。奥勒留能够写《沉思录》,但是对自己教育上有点不合格啊。

边疆问题的蔓延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之下,根本就不可能的得到完美的结局,靠战争只能延缓蛮族入侵的时间,但是根本上无法消除和阻止,所以我们也不必对前人责怪太多。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四):关于罗马帝国的转折点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起于马可·奥勒留之子康茂德。看完这本大转折之书之后,顿生一个想法,我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起于哈德良,至少也是起于安敦尼·庇护。所谓的五贤帝时期,实际上埋下来非常多的隐患。

我们知道,罗马是军事立国的,整个国家的运转体系建立在军事扩张上,罗马精英们之所以能团结在一起,源于古老的建立在军功之上的荣誉感。从共和时期开始,除去短暂的外敌入侵,罗马从未停止过军事扩张。

虽然,帝国的版图不可无节制扩大,行省化的策略需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如,不列颠就是个例子,扩张的结果是得不偿失。奥古斯都也曾经授意提比略,将边境安定在莱茵河一侧。

然而,不扩张不代表不采取军事行动!哈德良和安敦尼的战略,是将蛮族隔离在外,不主动挑起战争,等着对方来发动侵略,战胜之后签订合约来维持和平。我觉得这种战略大大破坏了罗马帝国的核心价值。边境线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蛮族们,总能有机会积攒自己的能量。军队甚至几十年都没有仗打,以致于荒废。这里并不是鼓励战争,这里只是讨论作为帝国的罗马如果延长其寿命。蛮族入侵同样会导致对文明社会的屠戮。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和平只可能是战争的前兆。如果无节制的扩张和行省化不可行,罗马帝国也应该从城墙后面走出去,主动出击。正如达契亚作为多瑙河防线的缓冲一样,每一条防线都需要缓冲地带。

当然,这中间也有绕不过的内部原因。匈人王阿提拉的策略是,征服而不统治。这是游牧民族典型的思维。而罗马,作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帝国,显然越来越远离当初的侵略性策略。越来越多的元老贪图安逸和享受,职业军人负责保卫帝国,而不是元老和贵族们。军人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不恰当的地位,最终导致康茂德之后,无休止的内乱。

《罗马人的故事11》读后感(五):罗马国力的衰退

货币是国力的反映,所以也是了解历史最好的指针;当我们注意到铸造技术方面的衰退的时候,其国力可能已经枯竭了。

一个出色的人本应该取得出色的成绩,然而事实却总是不顺利。

所谓的“天才”,并不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是在众多看到了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的人当中,唯一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的人。安敦尼庇护草率地应付了事,却造成了马可奥勒留的终生困扰。置身于充满苦恼的地方,是全天下最适于修习哲学的环境。——事业只能持续的用力,前任休息了20年,国家没人管理,后任只能痛苦的接盘现状。对于个人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只能老来承受失败。

马尔提乌斯不是一个只会利用军事力量压制敌人的人,的确,他的快速进攻和出其不意总是让自己占据主动,这些武将的看家本领是他力量的基础,不过,他还非常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能敏锐的看穿对方究竟想要什么,然后用真挚的言语商谈条件。他的语言和态度充满魅力,即使对面的东方人暴跳如雷,他也能使其平息怒火。他深知什么时候该对谁循循善诱,什么时候该对谁一掷千金。凯撒面对军事和政治事务时,他是禁欲的,而当他与西塞罗讨论希腊诗歌,或者勾引女人时,他又变成享乐派了。——千古良将,不是光靠能打,更要有气质风度和语言艺术,既要懂主业,也要会享受生活。

不管怎样广施仁政,反对派却总是存在的。因为能使所有人同样满意的统治肯定就不是统治了。无论是处于公义还是私愤,对最高统治者不满的人迟早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合适的人,反对派就会拥戴他,内乱由此而生。才华横溢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屈居庸人之下,何况那人还是自己的同乡!杀人动机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客观标准。对某些人来讲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素,拿到另外的人那里就有可能变成杀人的动机。掌权者再行使权力时为了能让人接受,只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正统性。什么是乱世呢?就是以下犯上的世道,最重要的是依靠武力和智慧。

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基本上就是由不乏善意的冷静促成的成功和充满善意的盲动导致的失败相互弥合而成的。五贤帝时代以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终止,帝国的货币已经开始了衰退,虽然几代皇帝兢兢业业,罗马帝国已经不再强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