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胡适读书与做人读后感锦集

胡适读书与做人读后感锦集

《胡适读书与做人》是一本由胡适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265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适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一):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对于教育的理念直到现在国人依然没有重视,同时在本书中对于学生罢课以体现爱国情怀的行为进行纠正,而国人关于日本的游行行为与学生游行罢课何其的相似,胡适说真正的爱国是把自己造成有用的器,为国献力才是真正的为国分忧,而空喊口号是无意义的,看此书不会有时间的割裂感,就像他在本时代所对当前现状而进行的分析,既简练又透彻,多读书确实应该是我们当下充实自己的捷径。

《胡适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二):读书与做人

一、提倡白话,反对文言。

二、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吓死人)

三、胡适父亲胡传

妻:初娶妻冯氏(婚后不久即“死于兵里”);次娶曹氏夫人(此妻娶于1865,死于1878,生有三子三女);冯顺弟(即胡适母,娶于1889,此时胡母17胡父47)

子:四子,三女。幼子胡适为冯顺弟所生

孙:胡祖望、胡素斐、胡思杜(为胡适一脉)

《胡适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三):活泛做人

光是读万卷书不行,还要行万里路。书上道理是死的,做人是活的。几十年下来,却也读书不少,也经常出外游历,可自知斤两,太认死理,不会活泛做人,尤其不知晓在官场上辗转腾挪。许多读书人,总改不了自己那套清高孤傲的酸劲,毕竟我们不是简单的生活在只求快意恩仇的江湖中。所以,想融于世,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那就必须让自己变得圆融一些,能够在社会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和地位,这样能为国家和民众所做的事情也就多了。当然,做人的原则是不变的,争取做到经历过世事纷繁,仍能保持自己的初心。

《胡适读书与做人》读后感(四):《胡适的读书与做人》启发性观点短评

这周读了《胡适的读书与做人》,里面收录的都是胡适提倡新教育新文学新思想所发表的演讲和评论。从中可以看出胡适为了推广白话文、推广民主与科学所做的努力。现把里面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总结如下:

1、胡适先生提到新文学时讲“垃圾文学之所以还能在中国存在,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一种真有价值、真有生气、真可算作文学的新文学起来代替他们的位置”。

我向来反对“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种观点,这个观点或许可用作反驳。

要推陈出新,一方面要破坏旧的入手,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从建设新的入手。

2、胡适对于短片小说的定义: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3、孔子之后各种打着孔教名义的教条束缚,那么到底能不能算是孔子的错?

有没有错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文中的论证方法有大问题,逻辑不能成立。

4、胡适经常谈读书,为什么读书,理由很多都是常见的理由,但是有一条还是很新鲜的:读书是为了度更多更好的书,广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的读一本书。

5、读书还是要能在需要的时候用上,要不然岂不是白学了。

6、胡适讲他回国后所见的第一个怪状就是“时间不值钱”,时间不值钱自然生命不值钱,人命的不值钱真可算到了极点。

7、方法缺乏:迷信;谩骂无理的议论;用诗云子曰做依据议论;迷信一些空虚大话,认为高尚的目的,全不问这种观念的意义究竟为何。

8、杜威博士的“个人主义”:(一)假的个人主义——为我主义,只顾自私自利;(二)真的个人主义——个性主义;一要有独立的思想,二要对自己的思想信仰完全负责任。胡适加了一种个人主义——独善主义;不满意于现社会,却又无可奈何,只想跳出这个社会会寻求一种超出现社会的理想生活。

9、胡适先生说:个性于个人不过千分之一,而千分子九百九十九是社会的。

现在人都喜欢标榜个性,无论从衣着、饮食、生活习惯、思想,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是新时尚代表,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这种自信立马就没了。所谓的新时尚其实不过是别人灌输给你的,所谓最新的款式发型其实只不过是跟风而已。

10、胡适不赞成学生罢课去闹运动。认为群众运动总是不能持久,所谓的群众运动都只是大问题刺激起来的一种感情上的反应,感情的冲动是没有持久性的。国家纷扰、外界的刺激,只应该增加你求学的热心和兴趣,而不只是引诱你跟着大家去呐喊,呐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救不了国家。唯有真才实学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11、名教:迷信文字及与名字相关的东西有奇效。以至于“名”“分”都是名教的范畴。

12、信仰本身必须建筑在稳固的基础之上,不可站在散沙之上,如果信仰的根基不稳固,一旦根基动摇,信仰也就完了。

13、信心只是敢于肯定一个不可知的将来的勇气。

14、社会组织平民化了,同时也因为没有中坚的主力,所以缺乏领袖,又不容易组织,弄成了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有因为社会没有重心,所以一切风气都起源于最下层而不是出于最优秀的分子。

15、自己一直以来正确的观念其实只是在自己还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别人塞进你的脑袋的,并不是批判性的接受的,所以想当然的正确并不是真的正确。

16、社会普遍缺乏容忍与自由,我们常常会有看不惯某种现象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们给了异类者太多的舆论压力,有时我们对大众的异类表达一点点理解和宽容觉得对别人开了天恩啦,其实在异类人眼里,另一部分的行为才是异类,是他们在包容和忍耐我们,所以并不存在真正的恩惠,大家都只是生活在相互理解、宽容和忍耐中。正如上一点所说的,你所谓的判断能力可能只是你先入为主的一种偏见,你认为显而易见是错误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错的,只有当你对一个东西、一种思想、一套体系有很深入的了解之后你才能真正的批判,如果一点都不了解就开始发笼统的陈词滥调,那还是免开尊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