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摘抄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摘抄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是一本由余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01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一):生活的哲学

余华的小说总是那样深刻,文字不犀利,但故事总戳内心!这篇随笔集,却感受到他生活中的哲学。从文字中能感受到他儿子小时候的古灵精怪和聪慧,也能感受到他小时候的调皮与实诚。分享的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方法,很是值得深思和借鉴,对于浮躁的我,非常需要有人在旁鞭策与激励!从文字中更能领略到好的偶像能促使自己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榜样力量,偶像力量!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二):关于《欢乐》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余华先生对小说《欢乐》的理解了。一直以来我们对母亲的形象一直都是歌颂的状态,我们描述书写出的母亲都是美丽,知性,大方的形象。可当人们看到《欢乐》中莫言描述的母亲只有干瘪的乳房,跳蚤在母亲的身上肆意生长,于是人们抨击他这是在玷污,在亵渎母亲,认为这样的写作是邪恶的,是不尊重的。其实不尊重母亲的并不是莫言,而是母亲身上的跳蚤。

回顾我的生活中,母亲并非永远优雅,母亲不完美的形象正是因为她把所有心力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我觉得欢乐中的描述比我们一直以来歌颂的形象更符合现实生活。那人们为什么要抨击莫言的描述呢?我想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人们缺什么就更想得到什么,或者是他们会无视母亲的付出,又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关心过母亲的辛苦。为什么母亲的身体上会出现跳蚤?那母亲干瘪的身体又能吸引到什么呢,珍珠是不会被吸引过来的!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三):虽然是杂文收集,但是是一部了解余华写作的好书

这本书收集了两个主题的散文,一个是从余华升级会父亲后的感想,以及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文章;一个是在讲自己的写作,以及写作时的感受、想法。

我很喜欢余华的作品,但是很多时候都讲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但是这次读到他的《应该阅读经典作品》的论述中,一下子醍醐灌顶,一下子觉得自己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余华说:“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想就像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一样,经典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二是意味着忠诚。这里面或多或少存在着种种偏见和缺点,但是这里面绝对没有欺骗……”是的,余华的作品就是我来说,我看到了“忠诚”的称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勇气。

我看的书评不多,但是余华的《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中对于莫言《欢乐》的评述,深深打动了我。他说莫言描述的母亲,“是最有力量的母亲。正像一位英国女作家所说的那样“时间和磨难会驯服一个青年女子,但一个老年妇女是任何人间力量都无法控制的。”“他歌唱的母亲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一个时间和,磨难已经驯服不了的母亲,一个已经山河破碎了的母亲。”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四):摘抄

在人流如潮噪声四起的街道上,一位衣着整洁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迎面走来。他如此坦率地表达自己的不幸,并将自己的不幸置于拥有盲目激情的人流之中,显得触目惊心。 于是在我们回想中所看到的人流,已经丧失了鲜艳的色彩,他们犹如一堆堆暗淡的杂草,在空虚的天空下不知所措。他们当初的笑容,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遗忘的保护,忘记自己的不幸,就意味着没有遭受不幸。终于有一天,一劳永逸的遗忘就会来到,这是自然赐予我们唯一的礼物。一切的结束,就是一切的遗忘。 《结束》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居住在北京,我与这座城市若即若离,我想看到它的时候,就打开窗户,或者走上街头;我不想看到它的时候,我就闭门不出。我不要求北京应该怎么样,这座城市也不要求我。我对于北京,只是一个逗留很久还没有离去的游客,北京对于我,就像前面说的,是一座别人的城市。 《别人的城市》 他开始发现生活的周而复始,他发现自己作为人的生活从来就没有过除旧迎新,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早就一成不变了,他活着的意义就是在不断地复习,今年的生活在复习去年的,而去年的在复习前年的……他越往下想,情绪就越加低落,到最后,一个本来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变成一个厌世者。这就是一年到头时,一个成年人的不安。 《一年到头》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读后感(五):走马观花,余华散文

最早读余华的书,是《活着》,比较喜欢,也喜欢上了余华。后来陆续找来了《在细雨中呼喊》、《往事如烟》等作品来看,感觉都还不错。尤其喜欢他每本书的序言,短短的几页纸,或关于作品,或关于时间,或关于回忆,却写的意味深远,读之幽然感慨。于是觉得他的散文应该写的相当不错,于是在图书馆无意看到这本书,就立刻借阅过来欣赏。

读后的感觉,与不少朋友一样,这本散文集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关于父子生活的描写,不少趣事,描写的也很仔细很温情,大概看了几篇后,兴趣不是太大,于是跳过进入后半部分。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写作、阅读的一些感悟和体验,以及参加国外一些交流活动的演讲稿。就如有一个朋友评论的一样,可能是个人理解能力不够,关于一些话题,进入不了那种深度,感觉对自己的阅读指导性也不是很强,只是反复提起的几个作家和作品,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如卡夫卡,普鲁斯特,在几篇散文中多次提起。每篇篇幅不长,感觉讲的主题不集中,有些问题没有讲透。

总之,还是喜欢以前一些作品中的序言,尤其是《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专门收集成集出版的散文,感觉反而效果一般,不是特别喜欢,不知其它的读者有没有同样的感受。不过,虽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但不影响我继续喜欢余华,喜欢他的其它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