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死城漫游指南经典读后感有感

死城漫游指南经典读后感有感

《死城漫游指南》是一本由张晓舟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城漫游指南》读后感(一):失望

终于看到张天师的新书了,却很失望。

当年那个天马行空、痛快淋漓的体坛第一健笔,现在完全成了中年愤青的腐朽梦呓。

像回到了读许知远的感觉,浩浩荡荡,却通篇废话,看三十篇跟看三篇没什么区别。

终于看到张天师的新书了,却很失望。

当年那个天马行空、痛快淋漓的体坛第一健笔,现在完全成了中年愤青的腐朽梦呓。

像回到了读许知远的感觉,浩浩荡荡,却通篇废话,看三十篇跟看三篇没什么区别。

《死城漫游指南》读后感(二):嬉笑怒骂挺好玩。杂志专栏合订本。

1.在广州方所买了两本读物度过十几小时的硬座之夜。

张晓舟叔叔教你写乐评和文化杂文。

开头两百字内交代与某歌手一次相处或神交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此为原骨高汤,白描手法。

然后引用部分下文所需的歌词作八角茴香桂皮等底料,引用铺陈。

接下来,加入大量浑厚老道的混世魔王式肉块肉卷肉片,重口的犀利开脑洞比喻拟人红油,和声东击西海底捞月卧虎藏龙笑里藏刀般论述的香料。

中途锅空了又持续添加文学电影美术,史地和政治的滥殇火锅肉菜料。

经年累月笔耕不辍的张晓舟确能口诛笔伐写出许多撩拨我们这种20+年轻人的猛文,热血澎湃之后,容我吃点零食水果冷静一下。

2.方所(广州这家)真的比我短暂小半生说去的那些文艺书店成气候旺人气,至少三联和单向街都你不了,不知道台湾的诚品书店有没有这么好的大众选购试读图书氛围。

还有不少港台和外文引进的原版书,杂志更是比所有见过的报刊店货源多而齐。买不起的也可以开开眼界。发现了一些好书,暑假书单都有了,就差跪求各位老师75分不挂了

《死城漫游指南》读后感(三):自序/张晓舟

胡适和余英时都引用过一个关于鹦鹉佛经故事,这故事完整见于明末清初的文人周亮工的记述:

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我还在读胡适和余英时,还在想着鹦鹉的宿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年少时听达明一派的《十个救火的少年》,如今少年渐成中年,也还想着救火。但眼见山火越来越凶,却找不到水,只好相濡以沫,也冲着山火吐吐口水。这究竟是在救火,抑或只是满足自己救火的幻觉?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而天神,自然是没有的。

我的两个朋友宋雨喆和小河名字都有水,他们有一首歌《说鸟》:

鸟儿不用想往哪儿飞

悬崖上面采根草

浪尖子上喝口水

金顶上面歇个脚

浪荡的人头上叫一声

飞向上游的鸟在高处聚

飞向下游的鸟在低处聚

只有布谷鸟,在中间飞

布谷鸟当然比鹦鹉逍遥多了,天地之大,何必囿于此山。

而我们这种鸟人,也只能混迹于那鹦鹉与布谷鸟的中间,飞来飞去。

《死城漫游指南》读后感(四):一些有趣的屁

听作者在放屁,

放若干个经过作者大脑消化榨取过的屁。

冠上一些刺激、腐蚀、博人眼球的slogan,

再添上最爱的“城市的痔疮”,“热的焚情煮鹤”这类形容,胡诌几句就齐活。

有的人聪明得让人崇拜,但有的人则因此让人厌恶。

我说不好作者是哪一类,因为“适当的表达”和“卖弄”只有一线之隔。

为了抖机灵而抖,听起来恶意满满,招摇的欠揍。

这类人一般特崇尚破旧、过去、初恋、难听的民谣和便宜烟。

但之所以给了4星,全因为作者的屁放的有趣,

虽然我不认同他的很多观点,但让人能够接着看完。

这本书后面的推荐语也有几分意思,

“有趣不一定要抱群众大腿”。

仔细咂摸,您看是不是别有几分趣味。

以后不会再看随笔、评论、杂文类书籍,科普类除外。

这种书看了没好处。

杂文随笔本质上是一种相当主观的评论,相当自我与狭隘的观点。

这种观点建立在作者对某种事件或事务的观点,是已经榨汁过的果渣,

常年咀嚼别人的残渣,会让你的大脑停留在一种被动接受,被动煽动影响的状况。

这会让你在空虚的饱足中,营养不良死去。

更可怕的是,一旦在一开始,你便发现你和作者的观点不和,

便自动把自己放在一个辩论台的两面,但你却没有反驳的机会,

便觉得作者面目可憎,读不下去;勉强读下去还生出一肚子气来。

《死城漫游指南》读后感(五):天师这书没能大火,我说是因为太齁了

久闻天师大名,微博也早就关注,喜欢看天师指点足球品评音乐戏谑政治怒怼傻逼。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天师很real,不做作,想diss谁就diss谁,随性。去年有阵理想国搞活动,正好天师作品签名版促销,随即收入囊中。本以为应是轻松漫谈,然而其实是个大“坑”啊,难以一饮而尽,只能少量多次徐徐服用。今日终于阅毕,前面的部分大多都快忘了,但这本书整体的感觉我却是记忆深刻。天师自谦希望本书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金钱,本书绝不辜负天师心血,但是它怎么就没火呢,感觉从其根上来说,本书的文章都是天师肆意而作,思想磅礴挥洒,写哪是哪,不会考虑迎合读者感受。具体到文章之中,许多地方不自觉地用力过猛,有这三多而近于齁:

一是用典、引用话语太多,冲淡自身思考,喧宾夺主。天师阅读和经历都极为丰富,经典信手拈来,与某某乐手何时何地何事、在何地何时做了何时经常出现在文中,本来能吸引人们一窥名流生活,却不成想因太多太繁而让读者失了兴趣。

二是有的地方修辞手段太多,辞藻过于华丽,近乎于妖。如鉴书语中程益中所说,天师是汉语写作“创意公司”,点评得当。但文章中有的地方史料、背景铺陈时已满满修辞,轮到讲出观点,到了“讲道理”的环节仍如天女散花一般,让读者目不暇接,不着边际。且修辞讲究一个带入感,天师的语言描绘本就让人难以直接get到,而过度的运用让吾等凡人十分疲惫。

三是愤怒的政治表达太多,戾气甚重,失了音乐足球的热血。不是说音乐足球与政治无关,音乐中的政治隐喻不要太多,放眼我国男足根本就是政治激素,而我有师哥的足球与国际政治的论文我也有所耳闻。书中提到政治话题不是不可,而是太过浓烈,而显消极,一顿绚丽的flow吐槽一件没什么劲的政治话题,自顾自爽而已。其实也正如本书最后王二不二中对小波的描写,羡慕小波对沉重话题的放浪形骸,举重若轻;也如天师自己说的鲍勃迪伦从来不想成为什么代表什么影响什么,而天师自己却于超然物外差点意思,但天师也就是这样的性情中人。

最后其实还有一多,就是这本书乃是天师多年来在期刊的评论合集,天师的每篇文章放在杂志中都是一股清流,一点异数,一阵风格转换的畅快。但当如此众多稠密的思想修辞经典齐刷刷地扑向你,想要不觉得齁,那就得有不少底蕴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