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忧郁的解剖经典读后感有感

忧郁的解剖经典读后感有感

《忧郁的解剖》是一本由罗伯特·伯顿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忧郁的解剖》读后感(一):关于原书的扩展阅读

《忧郁的解剖》是本大书,杨周翰先生曾经写过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叫做《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面专门讲了一下伯顿其人和这本书,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对十七世纪英国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的细致介绍。所以要读这本书,或者老觉得现在这个精简版本不能满足自己时,不妨读一下杨周翰这本书里这一章的介绍吧。同时呢,可能还会因为这一篇而喜欢上杨周翰这本不是教材的断代文学史吧。

《忧郁的解剖》读后感(二):只限于忧郁的解剖,治愈作用不大!

本书的第一部分其实是作者对自己及这部作品的一个解剖,这部分我认为十分精彩。然后作者旁征博引,通过对忧郁的内因、外因及忧郁的症状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出忧郁的由来。最后还为读者奉上了对忧郁的一些疗法。

拜读之后,我认为作者对忧郁的解剖确实很到位,也可能是版本流传至今有很多次删改的缘故,在如何摆脱忧郁方面我认为作者研究得不够深入。如果患有忧郁症的人想通过这本书来摆脱忧郁症的烦恼好像不太可能!

《忧郁的解剖》读后感(三):使用度评测:《忧郁的解刨》

奇书!!!!!!

当你听到这个评价的时候,你是不是一下子期待值爆棚?!

嗯,难免的,非常之难免的。

不过,奇书这种事情就和奇人一样,要么非常的认同要么非常的厌恶!嗯哼,毫无疑问,这本书的情况就是这样子。

基本上所有的人看这本书的时候非常难以跳过对作者的好奇,然而所有的人在评价这本书的时候也没办法跳过对这个作者的评点,因为这个作者真的非常非常的传奇。

死宅+书虫,这个就是作者的全部,不出门,不问世事,饱览群书,知识渊博。

书本身是用以开拓眼界,而且增加经验,然而,出门行走也是这样子,问题在于,出门行走,你容易认识比你牛逼的人,而后养成有趣的说话习惯,然而,如果死宅+博览群书的话,那么你只有办法片面的了解其他牛逼的人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无法去全面地“阅读”一个人!

毫无疑问,伯顿的问题也在于这里。

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是非常奇特的,行文的方式与希腊早期的哲学书非常之相视,如果你可以习惯苏格拉底的古拉丁文的书写,那么你会爱上这个,然而如果你习惯于阅读现代文学,而且对古代的各种典故不是十分熟悉,并且也不是一个谦卑的人,那么你可能很难有阅读下去的能力。

给这本书做推荐的基本上是大家,然后厌恶这本书的基本也是大家。

说说我的感觉吧。

如果你注重现实,并且注重“书可以给你带来什么?”这样的主题,那么你没有办法阅读这本书,而你对古籍了解,我想你会爱上这个怪人。

起因:早就听说过伯顿,毫无疑问非常的期待!

阅读时间:5个小时;

亮点:

1、非常牛逼的典故搜索引擎;

2、非常牛逼的长句;

3、奇特而有趣的观点;

4、知道这本书最牛逼的称号么?最具有文学性的医学典籍;

个人感受:好吧,我不是一个会喜欢这本书的人,感觉絮絮叨叨的。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有阅读必要性的书。

《忧郁的解剖》读后感(四):无题

昨天刚看完这本书有种上当的感觉,特别看到最后,草草结束,但又不知所云。看到最后,我以为作者会一个很有见地的解决忧郁思路给读者,但我感觉突然间就停止再下去 ,最后全部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语言而且感觉写得有些过于偏激和主观了些。虽然有鼓舞性,但只能暂时的说完后的畅快罢了。

不过算是见识过这样一本网上评价为奇人奇书。但我并谈不上喜欢这种奇。感觉有些长气,或者正如作者所讲,他写这本书本身的出发点只是希望排解忧郁罢了,所以既然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东东,就不能对他有太多要求便是。

虽然总体来讲,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谈不上好,但总体人家还是提供了些营养给我,我还是需要感谢他,所以我写了书的评价为还行。至于有什么令我感觉还算有影响的。就是以下了。

“肉体是灵魂的死对头,伤及一个必然有利于另一个。疾病可谓谦逊之母她提醒我们人无朽之身,在我们耽迷尘世的浮华与玩乐时,会揪我们的耳朵,让我们认清自己。”

什么事情都需要做到适度和节制,如果过度所有事情都会适得其反,当然这些大道理,讲起来都是老生常谈,但他举到的例子便使我更加印象深刻了。

书中大概是分了三部分进行概述。

第一部分是介绍为什么会有忧郁,当然在我比较迷茫的时间看到,提醒了我,工作营生对于我来多么的重要,除了是收入的原因外,更加可能是一种身心的健康着想,所以一下子改变了我想法,选择另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根据忧郁症的表现,算是形容的较准确的。写作方法奇特之处于拼畴了很名言进行有趣的说法。这个是特色,但有感觉特别罗嗦,当然也可能体会出作者运动正反方面的说法,讲得头头事道。这个不得让我佩服,有时候需要讲服自己需要用这种方法。呵。。

第三部分是对治这种情况的方法,我感觉这些方面写得比较无力感。当然这些可能都是常规方法,这里的认识可能与作者写的当时历史背景和医院水平有关,我甚至觉得有些误导的成份,一个真的患了忧郁症的患者,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及时就医,而且至于自己的到了什么程度需要就医,就比较模糊化了,我认为是长时间而且进行发生了影响到生理变化了,就必须及时就诊才是最好的办法!

《忧郁的解剖》读后感(五):忧郁症的症候和疗治之道

钱钟书先生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学术巨著《管锥编》和《谈艺录》,旁征博引,对各种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证和诠释。光是后者,就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如此浩繁的工程实在考验著者的耐心、功底、积淀、视野和气魄。在这两部煌煌巨著里,他还数十次引述罗伯特•伯顿《忧郁的解剖》中的经典之语。在我看来,这是钱先生隆重地“向经典致敬”。他和伯顿都属涵今茹古的八斗之才,钱钟书先生对伯顿著作的频频点头和微笑,当是两个大师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和心灵交流。

尽管伯顿穷尽一生“为了领悟智慧,皓首穷经,夜以继日地枯坐在书斋里”,可谓是饱览诗书,通晓各国经典之作,然而,我认为他可能不曾谙读中国的传统医书。用anatomy(解剖)一词作为书名,有些狭隘,始终是西方视角。从书中可以看到,“忧郁症”的成因极其复杂,光靠一柄锋利的解剖刀,即便剖开表层肤发,也只能看到表象,感触不到肌体里的个中奥妙。倒是中医,贯穿于奇经八脉之中,望闻问切间才知熹微差异和变化。

当然,这丝毫不能掩盖这本“奇书”的光芒。有人评述此书极其考验人的“阅”历。翻将下来,果真如此,阅读此书前如果你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淀打基础,便很容易被通篇的奇特引语弄得晕头转向,流畅的阅读体验可能会就此打住。相信此书的编辑也是需要破费心力的,光是为书中出现的几百个人名或典故做“注释”便需要查验各种工具词典和浩繁资料,想必这也是比伯顿撰写《忧郁的解剖》还要碎琐得多的工程。书中那些“从稀世奇书中搜罗来的妙语、不失真才又朴拙的炫学、五花八门的素材”也都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不管是编辑,还是读者,都得循着伯顿的思路,去在各种看似毫无关联的逻辑关系中寻找某种隐晦,不轻易被人发觉的真理。

《忧郁的解剖》是本奇书,伯顿自然也是个奇人。他像一个威严的指挥官,从别人著作中扒拉下来的东鳞西爪的观点和看法竟然被他巧妙地整合起来,乖乖地听从这个“指挥官”的号令,全部集中列队为他的论点振臂高呼。因此,《忧郁的解剖》乍看上去就像一块由各色零碎布头拼凑而成的“百家布”,可是,若仔细揣摩,这块看似凌乱的布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艺术气息。纵览此书,每一页几乎都能看到好几条注释,人类文明史上的各位大家——无论他们来自哪个领域、过度、时代,也无论拥有多大的影响力——皆聚集于此,各擅其长,各臻其妙。真是蔚为壮观,好一幅“人类群星同闪耀”的文明史图!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伯顿的大视野和大情怀,他哪里是在研究“忧郁症”呢?他分明是带着野心和雄心,为人类文明演变的脉络和轨迹做了一次精彩的梳理和导航!

伯顿简直分身有术,他竟然可以同时扮演不同角色,把书中所有提及的大人物的理论、观点、优势、态度集于一身,全然是个“多面手”和“通才”。比如分析“过度锻炼”时,他引用生理(病理)学的知识一一道来;分析“孤独、懒散、争胜、仇恨”等时,他又成了心理学专家,将人类的七情六欲剖析得淋漓尽致;在谈到“教育、失去自由、奴役、监禁”等时,他又化身为社会学者,把忧郁症的形成置入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来观察;当然,当评述人性中许多可能导致忧郁症的弱点时,他又俨然是个严厉又幽默的道德审判者和导师,言语中不无讥讽和焦虑……总之,他将人类文明所能涉猎到的学科皆一网打尽,展现出的丰润学养让人不禁咂舌称奇。

如果只把《忧郁的解剖》视作对“忧郁症”所作的百科全书式的解释,那就未免太过肤浅了。它分明也是一则意味深长的“讽喻”,诡异的伯顿以“忧郁症”症候以及各种疗治方法为本体,暗指了人性中隐藏的“七宗罪”、人类所能创造的全部文明背后的负面影响,以及暗藏在社会中的种种怪现象——就像阳光下的阴影,健康肌体中的肌瘤,由此,伯顿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可供效仿的研究和写作方法,一次大开眼界的阅读体验和心灵感受,更用一篇充满智慧的“警世箴言”警告我们、启迪我们、劝诫我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