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锦集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锦集

《漫游者的夜歌》是一本由杨武能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一):漫游者的夜歌

不同的文化背景间的交流是存在很多实际困难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语言的隔阂,所以翻译是很重要的一件工作。翻译家的存在意义重大,我们甚至可以把翻译家看做不同语音文化交流的关键中转站。

最近我读了《漫游者的夜歌》这本书,这本书收录了翻译家杨武能译作中的经典篇目,包括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 其中,这本书收录有歌德的著名诗剧《浮士德》片段、托马斯·曼的伟大小说《魔山》片段,以及歌德、海涅、里尔克等作家的抒情诗选,也因此,这本书不仅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收藏价值。

比如在海涅的抒情诗歌中,用简短的语句就描绘出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

他们俩倾心相爱/可是不肯相互承认/一见面就像仇敌/还说爱情真烦死人 他俩终于天各一方/只偶尔相逢在梦境/他们早已进入坟墓/却水远不知道真情

在感情中非常可惜的大概就是明明两个人都爱的对方,却因为没有及时的表白而错过了这段感情。 一些非常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值得我们永远去怀念,是因为他们像漫游者一样不断的思索,发掘,创造,并成为了后来人的引领者。

前面那位勤勉的漫游者始终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对后面这位巨人般的步伐我们却只能膛乎其后,只能心存敬意地努力追随,并用我们常人的步幅去衡量他巨人的足迹......只要细细察看他所跨出的哪怕只是一步,就会使我们胸襟开阔,激情如火,胜似傻乎乎地盯着瞧那浩浩荡荡的王妃入城仪仗。

也许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先驱,我们也在不断的去完善自己的认知,而当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这些成就也有那些引导者的功劳。

当我们真的能够站在巨人身上前进,我们不应该把那所有的功劳都算在自己身上。社会整体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步都值得铭记感激。

在赫尔曼·黑塞看来,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和书籍,便不存在历史,便不会有人类这个概念。如果谁企图以一个狭小的空间,以一幢房屋甚或仅仅一个房间包容人类精神的历史,并且将其据为己有,那他只有一个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精心地挑选和阅读书籍……

在我们这个时代,想要去阅读几本书是很方便快捷的事情,既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自行购买,也可以去很多实体的图书馆阅览。不过,只是翻开一本书随便看看可能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质的改变。

不管是想要学到什么知识,还是让自己的认知有更多的提升,我们通过书籍去达成这些目的,也需要付出足够多的艰辛。

文字记载和这些记载的代代相传,对于人类之有历史和一个持续久远的自我意识来说,不仅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简直就是唯一的手段。

我们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也了解自己。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我感受到了智慧,也感受到了喜悦与平静。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二):没有翻译腔的德国文学作品集

《漫游者的夜歌》是歌|德写的抒情诗,杨武能翻译的版本为:

这首诗作于1780年,至今广为流传。大概源于译者对这首诗的热爱,杨武能把自己的译文自选集的名字,也以此诗命名。《漫游者的夜歌:杨武能译文自选集》中收录了杨武能所译的部分德语诗歌、散文和长短篇小说。

德语文学被誉为“思想者的文学”。由于其探讨的主题有些深邃,常常关乎人生的意义、宇宙的奥秘这些富有哲理的命题,给读者留下的沉闷的印象,觉得德语文学不是很好读。

杨武能翻译的德语著作将近60部,他觉得德语文学也可以很好看,尤其是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德语作家,这些人中有歌|德、海涅、里尔克等。

相比于歌|德,我更喜欢海涅的抒情诗,尤其是《他们俩倾心相爱》这首。短短的几句话,穿越时空,充满了矛盾和现实感,让人拍案叫绝:

读完这首诗,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平平淡淡的婚姻与人生。大多数人的爱情和婚姻,可不就是这几句话里的模样吗?海涅以诗之名讲出了大实话,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大实话。这种客观和务实,这种不矫情,在诗人的构成中尤为难得。

弗朗茨·格里帕策的中篇小说《穷乐师》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生话题的社会调研,平平淡淡地讲述着一个老实人的人生故事。

有趣的是,《穷乐师》里描述了一段“马车时代”的堵车故事。由于举办一场活动,参加的人特别多,原本宽阔的马路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这也就导致了马车五分钟能走完的路,磨蹭了三个小时。而当时社会中流传着“坐车再孬也比走路好”。这种情形简直就是当面打脸,气急败坏的车夫们还在路上上演了“路怒症”,互相谩骂奚落。

除了这个意外,作者还发现了一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老人,在认真的用小提琴拉着不成调的乐曲。这位老人像是遗落在穷人中的君子,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坚守,也正是这份坚守,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故事的结局有些悲伤,老人去世了,作者想办法收藏了老人的小提琴。

这部德文选集读起来特别舒服,没有翻译作品中常见的翻译腔,就像是本土作家所作,有一种文字上的轻松感和东方式的律动。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三):了解翻译家眼中不一样的德国作家

德语文学泛指用德语写成的文学,包括德国文学、奥地利文学以及瑞士德语文学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这本《漫游者的夜歌》是我和我的翻译系列丛书的一本,翻译学家杨武能亲自撰写导读,介绍作品,解读翻译,书本收录歌德、海涅、托马斯·曼、黑塞、里尔克等在德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诗人、思想家。

德语文学历来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从古代的莱辛、歌德、席勒、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海涅、毕希纳,到现代的卡夫卡、里尔克、托马斯·曼、黑塞、布莱希特,直到当代的伯尔和格拉斯,无不在作品里就人类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因此也都当得起思想家的称号;整体而言德语文学堪称思想者的文学。

漫游者的夜歌

评价人数不足

杨武能 / 2022 / 中译出版社

书本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从杨武能的导读来看,我们可以了解翻译家眼中不一样的德国作家。歌德,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被海涅视为统治世界文坛的三巨头之一的抒情诗巨擘,与作为小说巨擘的塞万提斯和戏剧巨擘的莎士比亚并立。阅读歌德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等,都是一种阅读的享受。他不仅是伟大的诗剧《浮士德》以及优秀的长篇小说和抒情诗丰富德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他还创作了很多作品,包括海涅、黑塞、里尔克等作家,他们的作品经过翻译学家杨武能的加工,更加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翻译是思想的融通、心智的默契、语言的传神。《漫游者的夜歌》一书,通过杨武能的笔,我们看到了被翻译作品的优质以外,我们还看到了翻译家杨武能对于还原原作的那种心智默契,语言的传神,这些我们在很多处都可以看出来,比如海涅的诗:“他们俩倾心相爱/可是不肯相互承认/一见面就像仇敌/还说爱情真烦死人/他俩终于天各一方/只偶尔相逢在梦境/他们早已进入坟墓/却永远不知道真情。”读起来那种思想的融通性,就能让我们和海涅心意相通,和杨武能梦幻联动!

书上提到黑塞关于读书的目的和前提,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每个人都该在他感受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我很认同黑塞的观点,感谢杨武能的翻译,让我可以了解更多的黑塞作品,虽然我本身已经是一个黑塞粉了!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倾心的能够理解的作品开始阅读,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译者,他们也是背后值得关注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阅读更多的国际优秀作品,感恩你们为了推动世界文化传播做的贡献!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四):经典永不过时,无视时间,也无视国界

经典永不过时,无视时间,也无视国界

说起近现代历史,外国文学对中国的撬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林纾和严复致力于启迪民智,更让翻译带来了新思想。一直到五四运动,鲁迅先生等先辈逐渐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都借助了来之异域他邦的文字的力量。随着翻译文学的兴盛,我们开始见证了曾经时代带给我们的新启迪,一个个震撼了世界却还远没有抵达中国人耳际的名字,逐渐为我们所熟悉。其中冰心、萧乾、郑振铎、梁实秋、余光中、朱生豪等一批优秀的译者为我们挖掘丰厚的精神宝藏,而在这些出色的人中,有一股清流,那就是德语文学,歌德、海因里希·海涅、尼采、《格林童话》、席勒等名字响彻寰宇,而在今日信息时代的我们,在纷繁的信息来筛选这些文学的精品,他们依然熠熠生辉。于是,就有了这本杨武能先生的《漫游者的夜歌》的诞生。

说起翻译文学,莎士比亚最佳的翻译者无疑是朱生豪,而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自然是许渊冲老先生,再如日本文学的优秀翻译者林少华,而说起德国文学的翻译,首选的必然是冯至和杨武能。也许你还不知道杨武能这个名字,但是如果你读过《浮士德》,你就必然知道,在各种版本之中,杨武能先生的版本是几乎所有译本的底本。而杨武能先生还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荣誉,在2022年的时候可以重新将以前自己的译作《漫游者的夜歌》再来读一遍,然后重新写序,始终还是真的让人感慨良深的。

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是一个另类,因为这里的哲学家很多,文学家加之哲学家的人更多,往往在那些传世的佳作中,都是以哲学家的角度来看待,充满这哲学思辨性和人类终极关怀。海因里希·海涅的探究,对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生的意义的追索,你看像席勒在“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贡献,《漫游者的夜歌》里摘取的就是这些精华,“翻译家自编、自选、自注,一场与思想家的深邃对话”并非夸张之语,试看《歌德抒情诗选》一章:

《幸福的渴望》

别告诉他人,只告诉智者,

因为众人会热讽冷嘲:

我要赞美那样的生灵,

它渴望在火焰中死掉。

在爱之夜的清凉里,

你被创造,你也创造,

当静静的烛火吐放光明,

你又被奇异的感觉袭扰。

杨武能先生以自己在翻译界深耕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其中这里有许多美好的故事等你去阅读,没有任何花俏的技巧,几乎就是纯粹的将感情做了完整的叙述,而沉浸的语言是让我们感受的关键所在。除了杨武能先生翻译的各种德国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之外,你在这本《漫游者的夜歌》里还可以见识《魔山》的片段,还有《浮士德》里经典的歌词,这些以都是至关重要的理解重点,而杨武能先生更借助了诗歌的语言,深切地对读者表达了他对德语文学的理解与热爱。

其中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篇《二手时间》,阿列克谢耶维奇叙述的主人公生活是战争时的妇女,征战的时候他们无法奔赴战场,但是文学并没有离开他们,这群妇女生活的乐趣是讨论文学,地点实在厨房,所以,抱怨不是主题,热爱才是重点,德语作品里的很多故事让我们现在重新读来都觉得,生活和生命,哲学和哲理,是我们真正让人感悟良深的东西。

《漫游者的夜歌》里的翻译作品多有独特的音乐美,杨武能先生从词语的选择中,用了中国化也的音韵,甚至在语气上也显得非常自然,而音调则更加和谐。像散文选择里的《莎士比亚命名日致辞》:

每个有所体会的人都这样喊着,他阔步走过这个人生,为彼岸无尽头的道路作好准备。……这一个带着最结实的旅杖动身,而另一个却穿上了七里靴,并赶过前面的人,后者的两步就等于前者一天的进程。不管怎样,这位勤奋不倦的步行者仍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尽管我们对那一位的阔步表示惊讶与钦佩,尽管我们跟随着他的脚印并以我们的步伐去衡量着他的步伐。

优雅,高贵,典范的语言,读起来就是一本精彩的诗集。而这些仅凭这一篇文章便有了让人去阅读完整本书的欲望,其他的美好词章和魅力的诗歌,就看您是否翻看了一起阅读了。

《漫游者的夜歌》读后感(五):在杨武能的翻译看德语文学的思辨与终极关怀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画卷,看到封闭的大门被打开,民众思想在被以各种强力方式灌输着。此时一批有学之士通过留学的方式了解他国先进文化,他们勤学苦读,刻苦钻研他国文化之精髓。

他们著书立说,深耕外文书本最终通过翻译的方式引进最先进的文化,林纾和严复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二位一个翻译最好的小说,一个则选择了最先进的理论,在他们的推动下国人第一次能够真正见识到新思想的全貌。也是他们,无数次提醒我作为一位读者一定要重视翻译的重要性。

在今日信息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了解译者的渠道更加广泛对外国文学译者的挑剔程度超乎往日,哪国文学看谁的翻译都是有所偏好的。就比如德国文学首选冯至杨武能和钱春琦,卡夫卡就看叶廷芳老先生的,其它的就得再三筛选。有时候实在是懒了就找出类似译出版社最近出的“我和我的翻译系列丛书”,这套书里是按国家文学划分的,之前我写过的谷启楠先生属于英国文学,日本文学是熟悉的林少华,最爱的还是德国文学选的杨武能《漫游者的夜歌》。

杨武能先生是川大教授还是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这本书摘录了杨武能先生翻译的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还有《浮士德》和《魔山》的片段,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序言》部分是杨老认真写了一番,讲述他对于德语文学的理解与热爱。

现今世界上,如果问你哪一个国家的文学与哲学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哲学思辨性和人类终极关怀的内容,那一定是德语文学。从莱辛、歌德、席勒、荷尔德林、海涅到现代的卡夫卡、黑塞等作家无一不在作品中对人类关心的大问题(宇宙的奥秘啊、人生的意义啊、历史的演进啊等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杰出作家的作品大多都饱含着辩证思维和人道主义精神呢!

至于为什么德语文学有着内涵深邃、长于思辨的特征。杨老认为根植于它们的民族性,一个国家文化的特征必是与其生长在此人民的整体特性息息相关。这个民族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靠的便是其认真、严谨的作风,这种风格体现在作品中就成了严谨的分析推论,每一句话皆可推敲并且能找到依据真是令人折服。

其二便是复杂地理位置导致长期战乱和分裂,呆在家中不能出门的它们便开始了对世界的思索,对宇宙、人生、社会种种问题的解答。这种印象最深的还是《二手时间》里面,阿列克谢耶维奇讲了战争时期的妇女,她们每天最大的乐趣是在厨房讨论文学,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她们不是在抱怨而是在讨论自己的热爱,那个给人的感知力实在是很不一样。

《漫游者的夜歌》书名来源是歌德的同名诗歌,这首诗是歌德一七八○年九月六日在图林根林区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里过夜,用铅笔写在小楼的板壁上的。三十多年后重回故土,发现了曾经暗淡的笔记,便又加深了这笔记。

这是一首朴素而精练的绝唱之作,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八行,但却声誉颇隆。

八行诗虽看似短小,却有完整的结构,上下、远近、内外的层次搭建,静寂的程度逐渐减弱。峰顶的上空是无边无际的静寂,树梢和林里的小鸟总不免有些动静和声气,不过在这静寂的夜里人们难以觉察得到。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说出自己的愿望,得到休息。作此诗时其心境是不平静的,他给女友石泰因夫人的信中所说: “我在这地区最高的山基克尔汉住宿……为的是躲避这个小城市(指伊尔梅瑙)的嚣杂,人们的怨诉、要求、无法改善的混乱。”

除此之外《夜歌》独特的音乐美也被杨老翻译出来,他把德语词汇中a、u、ü等丰富的元音改成在句尾用I音作结。语气自然,音调和谐,也十分适合于从字音上形容夜色。

仅凭这一首诗便有去看完整本书翻译的冲动了,至于其它精彩翻译作品就等待着大家去翻阅查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