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薄荷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薄荷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薄荷心》是一本由(墨西哥)F.G.哈根贝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薄荷心》读后感(一):喜欢这本书的形式

首先是封面吸引我,然后是弗里达.卡罗的秘密笔记,传说中这黑色笔记名叫薄荷集,是一本亡灵节的供品食谱集。随手一翻,每一章节末尾都插入墨西哥食谱。这就是那本不知的踪的笔记内容吗。笔记可能是虚构的,但这些传统的食谱,的确是可以烹调入馔的,作者的妻子就是按这些方子烹调的。如果开一家卖墨西哥菜的小酒馆,鸡肉汤、魔力酱、玉米浓饼、烤小猪肉不知有没有人敢吃。但<薄荷心>这个店名不错啊,有小资情调啊。

弗里达的一生真是惊世骇俗,不只有几幅画,更有痛苦、食物、龙舌兰、激情疯狂的爱,样样都浓烈。与这些名流的交往和情色:蒂娜 (Tina modotti) 乔治亚.奥基芙 (Georgia O`Keeffe) 托洛茨基 尼科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有详细描写。个人算不上喜欢弗里达,但有理解。本书对墨西哥、美国、巴黎的文艺圈形形色色人士都有生动的刻划。好在没谈什么政治,对她共产主义信仰不以为然。看起来很过瘾。这是一本魔幻的童话般的传记小说,灵感来自于格林兄弟的<死神教母>,形式类<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这本书很文艺 按理该有更人读啊。

《薄荷心》读后感(二):有魔力酱的人生就不会有绝望

弗里达曾经说过:“我的画中的信息就是痛苦,彻底的画出我的生活,我相信这是最好的作品。”可是过往的弗里达传记都不甚了了,那些人犹如扑到了一丛香花中的苍蝇,在啜饮着芬芳的蜜汁的时候却还念念不忘肮脏的粪坑,于是弗里达在他们的笔下变成了一只奇装异服的墨西哥母猩猩,和大牛蛙般的迭戈大吵大闹、离离合合,他们的生活中随时上演着二人的出轨和调情,他们甚至享用过同一个情人……弗里达的痛苦被略过不提,他们只看到了那些令他们兴奋的末流小说的咸湿桥段,所以我们只觉得弗里达是一个有才华的女疯子,却不曾了解过这个曾令托洛茨基、海明威和毕加索都为之倾倒的女人,究竟有什么魅力?

弗朗西斯科•赫拉尔多•哈根贝克最初虚构了一位现居奥地利的女作家“亚历山德拉•夏曼”来出版这本书,“这是只有女性才能写出来的书!”这是我的第一观感,否则他怎么能看出掩藏在弗里达精彩一生下的那些不堪,她的骨盆像是用几根歪斜的柱子支起来的建筑,她的生命也是如此,这几根颤颤巍巍的柱子,虽然脆弱,却是致命的诱惑:她的美貌、她娇小身材中爆发的生命力、她狂热的爱、她无穷的创造力。哈根贝克用童话和菜谱串联起了她一生的故事,在神秘的氛围和色香味的诱惑中铺陈着爱恨交织的人生。

令弗里达倾倒众生的魅力究竟来自于何处?是她那典型的蒂华纳服饰?还是她繁复美丽的乌黑发辫?亦或是它那浓密的一字眉和上唇微黑的绒毛?我想,这些都是,又都不是。

当弗里达的生命结束的时候,书中描写到她又遇见了自己的死神教母,她又变成了那个14岁的少女,教母将弗里达的一生如幻灯片般回放,并给了弗里达一个选择,是选择从她14岁被有轨电车撞击的那一刻就离开人世呢?还是拖着残缺的身体活下去,她会因那根夺去了她童贞的电车扶手而痛苦终身,她的脊柱变形骨盆碎裂,一生都将被矫形腰带所束缚,经历两次流产的痛苦。她还将经历大小三十场手术,最后被截去一条腿……跟情感上受到的痛苦相比,身体上的痛苦也许都不算什么,弗里达坦承,她的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的灾难:一次是被有轨电车撞了,另一次是遇见她的丈夫——迭戈•里维拉,迭戈身边从不乏狂蜂浪蝶,尽管他深爱着弗里达,但是这样的爱还是深深地伤害了她,让她变得像失去理智的疯子。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选择,这样痛苦的活一次,才算无怨无悔。

这大概才是弗里达最大的魅力吧,她像是一只被摔碎了的阿兹特克泥偶,却从破碎的挣扎中绽放出惊人的绚烂,她用她充满想象力的画笔和活色生香的墨西哥菜肴点亮了她以及周围人的生命,她是他们的拯救。

如果说阅读伊莎贝尔•阿连德的《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是一场色与欲的感官盛宴,让你春情萌动的话,那么这本《薄荷心》则会让你尝到人生的奇妙滋味,二者都会让你对食物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认识。弗里达通过一道道美食向人们传递她的人生哲学,她俏皮的告诉托洛茨基:“您看到了,我有病,所以我很能忍受痛苦,虽然有时候,生活是有点太混蛋了,但是吃不了苦处,就尝不到甜头,因此要给生活撒上百里香、辣椒、丁香和桂皮,去掉那股苦味儿。”

这本书让我们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回到个体生命的细节本身,弗里达的一生不再围绕着名人和大事件展开,而是围绕着她的美食展开,是它们忠实记录和见证了弗里达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她和迭戈的前妻互相用食物名嘲笑对方,最后在厨房中握手言和;她用精心准备的美食做成柔情的陷阱,网住了另一个特别的女画家欧姬芙(她们俩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女画家,真高兴她们滚床单了)。让我想跟着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我第一次感觉离她是那么近,她的所作所为不再惊世骇俗。

她将大把大把的辣椒、南瓜、玉米、西红柿和番石榴扔进大锅里烹调,犹如她的画笔在画布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她是在用她的方式与死神战斗,尽情享受爱欲、美食和人生,这同死神交易来的生命,怎可过的黯淡无光呢?对她来说,只要每天可以睁开眼睛看到新一天的辰光,只要还能烹调出香喷喷的魔力酱,那她就永远不懂得什么叫绝望,也永远不会放弃在痛苦中寻找快乐的步伐。

《薄荷心》读后感(三):亡灵祭台上的苦痛绽放

如果要和死神做一个交易,以一生的苦痛偷得余生,你愿意吗?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薄荷心》中,墨西哥作家F .G .哈根贝克用墨西哥国宝级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和死亡教母的一场交易勾画了弗里达在死亡献祭过程中苦痛绽放的传奇一生。

弗里达•卡罗是享誉世界的墨西哥女画家。她幼年曾患小儿麻痹症,青春时期经历一场致命、影响终生的车祸。她一生做过31次手术,她信仰共产主义,她多情却又深爱自己的丈夫迭戈,终生彼此伤害却又无法分离。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要想真实再现她的精神世界实为艰难。本书作者却为她构筑了一个终生与死亡为伴的意象世界:弗里达在车祸濒死昏迷时,与死神教母做了一场交易:用一幅自画像代替自己在死者王国的位置,并在每年亡灵节向教母供奉,以美味的墨西哥美食换得在人间的偷生。弗里达把她用生命片段倾洒而成的美食记录在《薄荷集》中,虔诚地兑现与死亡教母的诺言。在一道道墨西哥菜的诱人香气中,在满是桂皮、胡椒和大把薄荷气味的纸页中翻阅弗里达痴狂苦痛的一生,这些滋养灵魂的食粮仿佛也给她苦涩的生活添加了各种香料,以此摒除些生活的苦味。小说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借用墨西哥传统文学神话、鬼怪传说元素,在诱人的墨西哥美食香气中重新构筑了弗里达的生活、艺术、苦痛和痴恋世界。

一切痛苦源于弗里达与迭戈•里维拉的感情。这段终其一生纠缠不清的情感既让弗里达走进了璀璨的艺术世界,享誉天下,也为她带来了一生的痛苦与不幸。疾病缠身、二度流产、感情出轨……每当她哀叹人生,便想起与死神教母的交易,以痛苦换取生命,这样的交易是否值得?死亡使者和教母幽灵般随时驾临弗里达的生活。当她还是六岁的小姑娘看格林童话时,吸引她的是死神教母。在革命的流弹之下,她生平第一次见到了从此一辈子跟随她的奇异存在:死亡使者。每次使者的到来总是预示着某种祸事,像是弗里达的精神炼狱。戴面纱的死亡教母更随时提醒着这场交易,可也告诉她“孕育着希望的大树/恳请你呀永远屹立”,让她拼命地在祭台上开着花。

《薄荷心》构筑了一个奇幻诡谲的意象世界。哈根贝克从墨西哥文学母题中汲取着丰厚的养分,也从墨西哥文化传统、奇卡诺文化传统中吸取了力量。死亡教母戴着面纱,俨然就是墨西哥民间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哭泣的女人”。在墨西哥传统中,“哭泣的女人”灵魂在水边徘徊,为了寻找她失去的孩子。她的哭泣具有魔力般的诱惑力,会将流浪的孩子或者成年男子捕捉为猎物,她代表着死亡和诱惑。戴面纱的哭泣女人,是母亲,更是痛苦的化身。而弗里达现实中大量的自画像和画作也为这种意象的营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在描写戴面纱的女人拔出心脏血管的那一幕,像极了她的画作《两个弗里达》(T he T w o F ridas,1939)。弗里达在医院流产的意象描写,从腹部伸出的灌满鲜血的管子、“地板上奄奄一息的蓝色兰花”、“矫形器械”,“浮游上方的胎儿”,就是《亨利福特医院(飞翔的床)》(H enryFordH ospital orT heFlyingBed,1932)的文字重现,更不用说以“受伤的小鹿”(T heWounded D eerorT heLittleD eerorI am aPoorLittleD eer,1946)对弗里达苦痛的隐喻。这些画像在作品中有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它们都是为死亡教母所供奉的祭品。她向教母交出了自己的生命、心灵和思想。画像中那高傲的女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她自己的美好与缺陷。

弥漫在作品全篇中的死亡意象根源上来源于墨西哥人从古代印第安人哲学中继承的对死亡独特的价值观念。墨西哥人对死亡是嬉笑相对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回照,更是生命的补充。一年一度的亡灵节,就是这样一种观念的体现。他们欢欣鼓舞地庆贺生命周期的完成,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人们祭奠亡灵,载歌载舞,却无悲伤。“死亡是哀悼,也是欢喜;是悲剧,也是玩乐。”祭台上的亡灵面包、糖骷髅、各种美食都是为了迎接这最后的时刻。哈根贝克说,他写作这本书最初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墨西哥这个国家,弗里达这个人物正好有实现这个愿望的所有因素。“从弗里达这里,我们看到了墨西哥的艺术、美食、文化。可以说,墨西哥就是弗里达,弗里达就是墨西哥。”

(2013年4月21日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4/21/content_1844594.htm)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