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弗里德里希大王经典读后感有感

弗里德里希大王经典读后感有感

《弗里德里希大王》是一本由[英] 蒂莫西·布莱宁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5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里德里希大王》读后感(一):zljzljzljzlj喷水,日本最强rapper视频,国产zljzljzljzlj,

我不知道有没有哪一刻你突然觉得很想哭,因为一点小事就崩溃,

:点击--此处/ 观-看/入Γ口

(请Δ点↑↑↑上-方-进-入)

因为一点挫折就大哭。

其实不是你脆弱,只是压在心上的事情太多了,积累到你承受底线的临界点,找到一个导火索,就爆发了。

好像现在让人们不开心的事情有很多,有的有迹可循,有的毫无缘由。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那么一阵子你不想和人打交道说话,每天都很低落沮丧,有时候还很暴躁。

如果一定要找到原因,可能是压力太大有太多想改变却无能为力的事情,有可能是运气不佳,下雨天没打伞,地铁坐过站,加班之后没拿到加班费。

有可能只是女孩子每个月都有的特殊几天,就会突然很低气压,心情很差,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心情不好很正常,年纪越大,背负的东西越多,总有超负荷撑不住的时候,生活无处逃离,也没必要硬撑着。

难过了就哭,不想走就站在原地歇一歇,如果买几件新衣服能让你开心一点,就别吝啬钱包犒劳自己一次,如果喝点酒能缓解忧愁,偶尔放纵一次也没什么的。

找到适合自己并有效的发泄方式,快速地将坏情绪消化处理,给自己充好电,才能一身轻松地重新开始。

如果你最近心情不好,一定要看看这三句话。

1、凡事不要为难自己

不得不说,生活中的很多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自己给自己施加无名的压力,自己把自己逼到绝境,自己非要强求一些事情,其实真的没必要。

很多事情强求不来,所以你也不必为难自己。

有的人以为只要自己足够用心付出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真心,所以哪怕对方没回应也不愿放弃,逼着自己用更大的热情去换取爱情。

有的人不懂拒绝,不愿服输说放弃,遇到搞不定的事情也死要面子撑着,硬着头皮继续,最后发现自己所做的都是徒劳的。

年岁渐长,人应该变得越来越宽容和豁达,明白很多事情无法强求,明白有很多无法到达的彼岸,明白人生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公平交易。

所以也没必要为难自己去做一些办不到的事情,去改变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

有人会说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强大,但在很多事情面前并不会触底反弹,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爱不了就是爱不了。

不要为难自己,不要勉强自己,走不通的路就别走了,爱不到的人就别爱了。

2、已经过去的就放下吧

我发现许多人烦恼的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陈芝麻的旧事,不是过不去,而是不想让自己过去,不是不能放下,而是不愿让自己放下。

那些你斤斤计较和念念不忘的事情并不能因为你的惦记和烦恼有任何改变,那些在你心里翻来覆去的事情只会一遍遍折磨你、消耗你,所以对于那些付出很多依旧无济于事的人和事,还是看淡一些比较好吧。

真正关心你、爱你的人不舍得你殚精竭虑,不爱你的人不值得你费尽心思,所以千万别和自己较没有用的劲。

心里反复别扭的时候多劝自己 " 放下吧 " ,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反复拿出来折磨自己。

接受现实并尝试更好地去生活才是你该做的事情;纠结着困惑着难熬着的时候多和自己说 " 过去吧 " 。没什么不能过去的,没什么不会过去的。

3、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虽然 " 一切都会好起来 " 这句话被人说烂又很俗套,但又不得不说在我们心情失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在很多看不到出路找不到帮手的时候,是这样一句话撑着我们咬牙走过生活的枪林弹雨,一路到现在。

这不是一句鸡汤,在过去的所有岁月里,你熬过了生活的苦挺过了人生的难,可能也曾伤心欲绝,可能也丧失过信心,但还是风尘仆仆地走到现在。

如今回过头再去看那些往事,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再难的日子也能挺过来,再黑暗的夜晚也能等到光明。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会逐渐比现在更好,日子也会越过越热闹。

让人心烦意乱的时候有很多,有很多劝说和意见都无法让你好起来,就得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真的如释重负。

这一生太长了,如果总是活在忧虑与烦躁中,那这日子真的太糟糕了。

希望你凡事你都能看得轻一点,希望你少一些着急和暴躁,希望你不要给自己额外的压力和负担,希望你总能化险为夷,跨过山川湖海,收获淡定和坦然。

《弗里德里希大王》读后感(二):弗里德里希大王——德意志的举火者和播种者,还原多面国王弗里德里希的一生与普鲁士崛起

德意志的崛起绝非偶然。

两百多年前,在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位引起世人瞩目的君主。他雄才大略,南征北战,使普鲁士从众多邦国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与英、法、俄、奥井立争雄于欧洲的强国,从而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这位君主就是普鲁士王国的第三代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他又被人称作“弗里德里希大王”。

提起弗里德里希大王,很多人都有点陌生,但是对于腓特烈大帝这个名字,对欧洲稍微有了解的人却一定听过。

一个帝国的毁灭往往并不能怪罪于一个无能的君王,但是一个帝国的崛起,一定依赖一个英明的君主。

一个国家历史上可以有很多国王,但是能够担任“祖、宗”或者“大帝”身份的,往往数量极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这样一个“大王”是幸福的。

01

《弗里德里希大王》虽然有一个不起眼的书名,但是却并未影响其艺术水准。作者凭此书获2016年英国国家学术院奖章;该书全面还原多面国王弗里德里希的一生与普鲁士的崛起。

有的人称赞他说:在欧洲历史上,很少有像弗里德里希大王这样伟大的人物。当他在1740年继承普鲁士王位时,他统治的是一个领土分散的弱小王国,到他的统治结束时,普鲁士已经跻身欧洲大陆的强国之列。

这样的表述,我们似曾相识,因为伟大的人物,基本都在历史上展现了力挽狂澜的能力,当然,对于所有功劳归于国王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但是英明的君主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法替代的。

在本书中,历史学家蒂莫西•布莱宁为我们全方位描绘了这位在拿破仑之前半个世纪,主宰欧洲政治、军事和文化生活的国王。

我们其实可以试想下,当拿破仑遇上弗里德里希大王,历史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激起怎样的火花?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这不知道是法国的幸运还是德国的不幸。

本书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弗里德里希,他有着复杂多面的性格,他有时是冷酷无情的君主,有时是运筹帷幄的战场指挥官,有时是热心的艺术赞助人。

蒂莫西•布莱宁这本宏大的传记讲述了弗里德里希精彩的一生,除了军事之外,他对于普鲁士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彻底变革也影响颇大。

不过,军事影响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影响来的快,去的也快,一场大战就可以让其发生转折性的变化,政治和文化才是一个民族性格的根本。

全书分为弗里德里希的苦难与荣耀、战争与和平、在国内三个部分,实际上是文化、战争和政治的分类解读,但三个部分却非完全泾渭分明,而是互有交叉,实际上,这更符合真实的历史,因为一个人的治国理政是系统思维,而绝非一时兴起,肆意涂抹。

书籍结构是简单的,但是这正方便我们清晰的对人物进行归纳解读,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普鲁士崛起为欧洲强国,弗里德里希崛起为一代明君的历程。

02

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成长破局,和中国帝王汉武帝和乾隆颇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汉武帝刘彻和清高宗乾隆皇帝面临的是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发扬光大,而弗里德里希面临的却是整合和统一。

性格强硬“军人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父亲,但弗里德里希二世却独具自己的个性,并且依靠自己的个性取得了治国的胜利。

书中说,弗里德里希二世自幼聪明伶俐,俨然是个天生的军事家,但随着成长,他却日益喜欢文化和政治。然而,性情暴烈的父王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过于严厉,重武轻文达到极端的程度,结果事与愿违,与崇尚自由、生性执拗的儿子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了日趋尖锐的对立。甚至最后几次要处死这个“太子”。

好在28岁的弗里德里希最终还是继位普鲁士国王,号称弗里德里希二世,否则,德意志的历史将走向何方还是一个未知数。

弗里德里希讨厌父王的狂暴性格,在兴趣爱好上也格格不入,但有一点父子俩却如出一辙,即相信军队,崇尚武力。他迅速扩大和加强了父亲留下的军队,为进一步向外扩张做好准备。

扩张的第一步是普鲁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奥地利的西里西亚发动了闪电战,这点或许对日后的希特勒产生了些许影响。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普鲁士国土由此扩大了三分之一。两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后,普鲁士渐渐强盛起来,在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内,形成普、奥对峙的局面。随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普鲁士以一国之力抗拒欧洲三大强国,使其威震全欧,为日后称霸德意志打下了基础。

战后,弗里德里希二世以十多年时间致力于普鲁士的经济复兴和国力增强。

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46年,对普鲁士王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一手推动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消亡,使德国统一成了必然趋势。虽然他未亲眼见证这一刻,但是人们都认为在其中他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未必能够参加收获。

03

之前提到的拿破仑,其实也是弗里德里希的忠粉,他对弗里德里希的各项举措推崇有加,并且模仿和借鉴了弗里德里希的一系列举措。

当然,弗里德里希也并非完人,他也有性格缺陷。正是因为弗里德里希是这样一个并非完人的君主,我们才能够看到今天这个严谨的有点呆板的德意志民族性格特征。

蒂莫西•布莱宁这本书的写作获得了高度评价:

《华尔街日报》评价说:撰写弗里德里希的传记,需要多种多样的技能,要掌握18世纪外交和军事史的专业知识,熟悉欧洲的音乐、建筑和知识传统,尤其重要的是,要对人类心理学有深刻的感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位复杂且痛苦的主人公,所幸蒂莫西•布莱宁就拥有这些丰富的技能。

《泰晤士报》评价说: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但通俗易懂的高水准学术著作。

《旁观者》杂志评价说:这本书在未来许多年内都将是弗里德里希英语传记的典范。

《电讯报》:布莱宁成功为欧洲近代史上最复杂的人物之一赋予了生命。

可以说,《弗里德里希大王》这本书集中反映了弗里德里希及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历史,生动记录了弗里德里希让普鲁士王国从三流小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的历史实践,充分体现了弗里德里希的个人智慧和其治国理政军事外交方案,可以称的上是一本了解普鲁士和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权威读本。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个民族,在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带领下,是如何开始了其伟大的崛起之路吧,或许这也将对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所启发。

《弗里德里希大王》读后感(三):《弗里德里希大王》:英雄的成长与塑造

《弗里德里希大王》:[英] 蒂莫西·布莱宁 著/ 栗河冰 成昱臻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丨后浪汗青堂 / 2022-1 /

文丨云海

说起弗里德里希大王(1712-1786年),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说起他的另外一个中文译名——腓特烈大帝,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耳闻。腓特烈大帝是后世对腓特烈二世的尊称,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其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开明专制统治和领土扩张政策,迅速提升了普鲁士的国力,让普鲁士跻身欧洲大陆强国之列。

1773年,圣黑德维希教堂在柏林举行了隆重的开堂典礼。仪式最后在这样的颂词中结束:“弗里德里希大王为欧洲的其他君主和统治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胜利,他的立法,他对科学和文艺的促进,他在战争与和平中创造的奇迹,已经让他的名字不朽;他仁慈而庄严的智慧则使他变得宽容,会让他的美名永久流传。”

尽管这段官方颂词极尽溢美,但是对腓特烈二世历史功绩的评价,大抵如此。

弗里德里希大王的骑马雕像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历史学家蒂莫西•布莱宁在《弗里德里希大王》一书中,还原了具有多面性格的腓特烈二世的一生,展示了腓特烈二世统治下普鲁士的强国之路,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内容丰富但通俗易懂的高水准学术著作”。

大凡在历史上留下文治武功的君主,不少都是在前人打下的基业上发扬光大。弗里德里希大王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君主。书中的第一章,作者细数了先辈们给弗里德里希大王留下的遗产。经过曾祖父弗里德里希·威廉、祖父弗里德里希三世和父亲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苦心经营,17-18世纪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在统治时期(1640—1688年),通过建立常备军、中央权力机构枢密院、高效的财政系统等制度,削弱等级会议的作用,在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地上重新树立了君主权威。但是在他1688年去世的时候,勃兰登堡还只是个二三流的国家。

勃兰登堡选帝侯国从诸侯到称王,则是在弗里德里希三世统治期间(1688-1713年)实现的。凭借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中对帝国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勃兰登堡获得了称王所必需的认可。于是,1701年1月18日,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宣布,他将是“在普鲁士的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同时选定柏林作为王国的首府。之所以是“在普鲁士的国王”(in Prussia)而非“普鲁士国王”(of Prussia),是因为西普鲁士仍处于宗主国波兰统治之下。

弗里德里希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国王的自画像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在统治期间(1713—1740年),继续增强王国的军事实力。他一方面通过购买新领地,加重赋税,不断提高王家领地的收入,另一方面把普鲁士军队从3.8万人增加至8.3万人,由此普鲁士成为欧洲第三军事强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等到1740年,28岁的腓特烈二世从父王手中继承了相当可观的遗产: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个习惯于服从的忠诚的贵族阶级;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一笔数额巨大的战争基金,足以在不额外征税或是贷款的情况下发动战争。这无异于继承了一架高效战争机器,而向往成为英雄的腓特烈二世,马上开启了他走向伟大的征程。

即位不到半年,弗里德里希就料定哈布斯堡君主国孱弱不堪,以及欧洲几大列强无暇干预,于1740年12月16日率领军队,“大张旗鼓地渡过了卢比孔河”,越过勃兰登堡与哈布斯堡治下的西里西亚省之间的边界,发动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1740—1742年)。并通过此后的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1744-1745年),在1745年圣诞节,迫使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王签下《德累斯顿和约》。当腓特烈二世12月28日凯旋回到首都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并首次在公开场合被欢呼为“弗里德里希大王”(Frederick the Great)。“大王”这个称号只有他和曾祖父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得到过。

《罗斯巴赫战役》。1757年11月5日,弗里德里希在罗斯巴赫赢得了胜利。

为什么当初弗里德里希大王在1740年要决定入侵西里西亚呢?作者指出,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博取他的荣耀,以显示他是一个男子汉,而且是比他父亲更优秀的男子汉。从那一刻起,他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和平了。他已经鲁莽又笨拙地闯进了欧洲的大国之列,但永远无法在这行列里放松下来,因为目前占据位子的国家总是想方设法要把他再推出去。

当然,以后的历史事实证明,先发制人占领西里西亚省意义重大。可以这么说,弗里德里希统治时期军事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他很早就征服了西里西亚。

1756年,奥地利在法国、俄国、瑞典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意图夺回西里西亚省,并“将勃兰登堡王室降级到它原来所在的二流国家水平”。这场战争也称七年战争(1756—1762年)。对普鲁士而言,七年战争是一场为争夺大国地位进行的生存斗争。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入侵,弗里德里希大王决定像16年前占领西里西亚一样,采取了先发制人策略,立即占领了充满敌意的邻国萨克森选帝侯国,以制造急需的战略缓冲区域。占领萨克森获得了巨大的后勤好处,不仅让普鲁士垄断了几乎整条易北河的通航,保障了食物、饲料和弹药能够顺畅供应前线,同时,榨干萨克森这一欧洲中部最富有的省份,维持了弗里德里希大王接下来六年半的战争大业。经过七年的战事,打了16场主要的会战,尽管普鲁士输了8次,而且通常在人数上处于严重劣势,但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军队在1762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解释七年战争胜利的原因时,作者只是将其归结为弗里德里希大王继承到的力量、他臣民的非自愿牺牲、敌人“愚蠢”和联合作战的固有缺陷。尤其是敌人在统一指挥和协调作战方面的劣势,是弗里德里希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5个盟国的战争目标各不相同,导致他们不能协调好他们的战争投入。如拿破仑就评论道:“一切都倾向于证明,如果法国、奥地利和俄国这些大国能认真行动的话,弗里德里希不可能抵挡得了它们一年时间。”

至于弗里德里希大王在七年战争中的个人贡献,作者总结道,弗里德里希将军事机器的效率提升到更高,作了重要的改进并大大增加了其规模。他在促进内政和军事管理上树立的个人榜样所激发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作者看来,弗里德里希大王成功的最大因素在于:无论情况看起来多么绝望,他都能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冷酷的决心坚持前进。总之,他是一个中等水准的将军,但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军事领袖。

临终前的弗里德里希在无忧宫的露台上

然而,这样一位被普鲁士人和后世德国人视为伟大君主的弗里德里希大王,却有着一段极为压抑的青少年时期。在父亲弗里德里希·威廉看来,讨厌军队、思想自由的弗里德里希缺乏“真正的男子汉的志趣”,因此要把他变成一个顺从的工具。而他采取的手段很残酷:他从来没有表扬过儿子,从来没有对儿子流露过慈爱,对待儿子的态度比对待宫廷小丑还恶劣。这种残酷的手段,甚至导致了弗里德里希在1730年出逃外国。出逃计划失败后,弗里德里希选择了屈服。

《弗里德里希大王》一书不仅全面梳理了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内政、军事、外交成就,展示了普鲁士崛起之路上的一段重要历史,还通过早年的成长经历、同时代人的评论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多面的、复杂而痛苦的弗里德里希大王。

《弗里德里希大王》读后感(四):PUA养成系,驯服与崛起:文艺君主的自我重建和斜杠人生

小冒坚持原创的797篇

月读20本书09:父与子,极与极,自我重建与良性亲密关系。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电视剧是人类退步的滑滑梯。

周末沉浸在各种土甜剧,开挂爽剧的我,滑滑梯退步的快乐之余,一直在认真精读这本硬核历史传记。

这个名字,别说你们会读都读不利索,我之前也对这位欧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位帝王,知之甚少。

提起普鲁士帝国,我能想起的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

弗里德里希绝对是重要人物。

他1740年继承普鲁士王位时,统治的还是一个领土分散的弱小王国,到他的统治结束时,普鲁士已经跻身欧洲大陆的强国之列。

在拿破仑之前半个世纪,他主宰欧洲政治、军事和文化生活的国王。

但他又不同于其他伟大的历史人物,我原本以为这本传记也是硬核枯燥的高光时刻历史事件盘点,没想到,还原了一代帝王成长记,功过是非人性争议,都留在这些历史记载的缝隙里。

我在两代弗里德里希的父子人生经历和相处模式上,看到了突破艰难建立自我,和外界建立良性的亲密关系,有多重要。

父子之间尚且“爱你在心口难开”,更何况君主和他的继承人,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关系。

弗里德里希大王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和弗里德里希是天壤之别的两个极端。

父亲威廉冷血,独裁,举止粗鲁,受遗传病痛的影响性格更加暴躁,难以捉摸。

他对学识毫无追求,最大的爱好是打猎,夺取生命的快高,所以他建立了庞大又高高在上的军队,在他的倾向性下,权力远高于文职官员。

但他拥有帝王该具备的特质:机敏果敢,坚定不拔,想要做到的事一定会成功。

而弗里德里希呢?

作为不般配的夫妻的孩子,人生的前6年里,他做选择并不难。

父亲那里责任,严厉,残忍和虔诚,他只要选择母亲就好,有爱,有修养,有关怀,被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人事物环绕。

深受温柔的母亲影响和遗传,他自带法国浪漫文艺的气质。

他喜欢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那些丰富的,宽广的,精神享受令他心醉,对知识的探索追求如痴如迷。

可惜,他是王储,还是如此专断强势的君王的继承人。

聪明的小弗里德里希学会了伪装,双面生活。假装热爱父亲喜好的狩猎,操练,射击,以及自己的130人小连队,默默地放飞思想。

直到青春期,巨大的分歧差异连同青春期的叛逆,终于让父子俩都意识到,继承人养成计划的问题。他想逃脱父亲的掌控,但是所有抗争都是苍白无力的,代价是一次一次失去自己真爱的人事物,彻底失去人生的掌控权和希望。

反观威廉,为什么不愿意放弃这个与自己截然相反的儿子?

至少我觉得,这似乎是很多大权在握的强势帝王的通病。

不论父子情谊,或者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作为君王来说,继承人如果是缩小版,年轻版的另一个自己,可能要比这个不成气候,可以随时修理打压的儿子,更加让他不安和猜忌。

他需要继承人,但并不想那么快远离权力的中心。

可想而知,继承人的理想人选,弗里德里希都不能算是屈服,更像是动物性的原始驯服,那种建立在鲜血泪水,残酷现实的动物性的自我放弃。

所以为了换取一点一滴的自由,他开始接受父亲安排的婚姻(他有自己的同性密友,被父亲处死),逆来顺受,忍耐住父亲所有的屈辱PUA言行,默默等待解放的那一天——毕竟威廉身受卟啉症的折磨,大限不久矣。

在屈辱中,他是靠着自己重拾爱好,来重整信念,重拾自尊。

甚至默默坚定了三步走的小目标:

这大概也是如此文艺,命运多舛的青年,如何开始决心做好君王的契机吧。

他为的,就是给予自己方方面面的自由。

某种程度上,王位带来的权力和金钱,可以支撑他做任何热爱的事了。

弗里德里希有着复杂多面的性格,他有时是冷酷无情的君主,有时是运筹帷幄的战场指挥官,我更感兴趣的是,他那些“用爱发电”的斜杠人生。

他开始做热心的艺术赞助人:

歌剧——

投资招募歌手,和建筑师一起建造歌剧院,被誉为“德国新帕拉第奥主义第一座重要的纪念碑”,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独立于皇家建筑的歌剧院。

不仅从外观上阐释影响他的美学,他上位期间所有演出的剧本都在提倡美德,逆境中的勇气,中庸,无私和仁慈,都是符合古典时期理想统治者的内容。

音乐——

他发起的音乐事业的另一端是塑造音乐氛围,推动创作。

他生活时刻离不开音乐,私人时刻,在卧室和书房独处时他自己进行长笛演奏,还是一位相当有造诣的长笛演奏家,作曲家。

公共领域里,他能踏足的范围,音乐都在展示,表达,甚至是外交。他喜好的音乐保守主义,也对当时的氛围产生一定影响。

哪怕音乐还是属于特定人群有资格有时间享受的活动,但至少在正式场合被重视。

园林,建筑和装饰——

他的艺术灵感已经不局限于,为自己建造高雅精致的“弗里德里希式洛可可风格”的音乐室,

还有翻新夏洛滕堡宫,建造莱茵斯贝格和无忧宫小规模建筑,最后到大规模展示性宫殿,波茨坦新宫。

为了装满这些大大小小的宫殿,他又开始有了新身份“18世纪中期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

一定的创作自由——

他统治的普鲁士,还对很多颠覆性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庇护,和那个时代的其他主要思想家保持着活跃的联系。最有名且关系不错的是伏尔泰,甚至和卢梭也有联系等

这些帝王身份之外的故事,说实话,我充满了羡慕。

真,有钱任性,不管不顾地拓展兴趣的自由人生。

另外他也证明了,才华横溢,就是不适合做帝王的人,追求爱好的同时,也未必不能有所政绩,两手抓,两手都可以兼顾。

联想起李后主,宋徽宗,只能说,时也运也。

热衷于艺术文化的掌权者,远好过其他骄奢淫逸,为非作歹的偏执。

为热爱和自由而活的信念,或许拯救他不至于变成一个偏激阴暗的人,也能慰藉父亲留给他的终生阴影。

但过多占有身外之物的情感补偿,边际效应递减,到某种程度,也会不堪其累,不再享受,成为负担。

如果不是为了爱好大兴土木,一掷千金,他的国家会更加富裕,他也许可能更快乐。

毕竟我们只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没有那么多。

(三)轻松趣读历史科普的意义?

蒂莫西•布莱宁这本宏大的传记讲述了弗里德里希精彩的一生,当然也有他作为帝王的成就。

在他统治下,普鲁士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彻底变革,综合他的人性和成长,思想和内心,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普鲁士崛起为欧洲强国的历程。

但看与不看有什么区别呢?

这大概也是我走出舒适区,刻意安排自己阅读文化历史类科普大部头书的原因:

1. 读史,可以明鉴——或许老生常谈,但面对自己人生一片茫然,一筹莫展的时候,如果类似的人生经历包括抉择和结局摆在那里,总会有些启发,不是吗?

2. 自我这个东西,还是需要不断触碰不一样的人事物,不断反弹回来,认识自己,重塑自己。

还是那句,你是谁,你想看到什么,你就会从历史故事中读到什么。

然后思想指导行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 阅读本身就是快乐。这一份精神享受,不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古人尚且可以通过“无用之美”修身养性,自省提高;反观当下,盲目和忙碌的快节奏背后,多少人沉溺于即时快乐,横流物欲,在泛娱乐化产品消磨时光,从而生生变成了“美盲”“空心病”?

我的历史知识体系,也不足以让我写出多么深刻宏大的观感。

一本好科普书的价值,就在于,像我这样的白纸读者,轻松读完,还能留下些信息量和自己的思考,就很好了。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