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杀戮开关》读后感锦集

《杀戮开关》读后感锦集

《杀戮开关》是一本由[美] 尼尔·贝尔 / [美] 乔纳森·格雷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戮开关》读后感(一):能看,开头精彩,结局实在是差强人意

一本能看的小说,刚开始看的时候,节奏很紧凑,情节推进很快。我知道那个昆丁肯定是出来打酱油滴,肯定不是真正的黑手,所以就各种猜测。本人对伊恩的死灰常心痛,一个多好的小伙纸啊,就突然没了,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了。然后到了后来就是大反转了,这是通常这类小说最喜欢的走的路线,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结局这么让人震撼,太无语了,不鞋底了,但是只能说,结局差强人意,虽然可能这样处理结局很有教育意义或者社会意义神马的,但是开头和结局让我感觉很不搭啊…………个人观点,仅此而已。

《杀戮开关》读后感(二):结局虽看似出乎意料,但在意料之中。

结局虽看似出乎意料,但在意料之中。从克莱尔一开始说出昆比是凶手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当尼克为首的警察在全力追捕的时候,我已经确定了这种感觉。在对每个女尸进行尸检的时候,总是有说不通的地方,这些不免使该小说有点老套。但故事情节还是紧紧相连,尤其是对环境的描述,有种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该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该小说有大量的心理学、法医学和生物学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开阔读者的视野,对非自己了解的领域有一定的关心。该小说描述的系列杀人案,根本的起源是科学探索上的失败。每个人总是想以一个小的错误掩盖更大的错误,但殊不知,一旦这个错误的开关打开,它就不会随自己最初的想法随意关上。在这点上,小说给了人类一些启示,切不可让自己认为的善意成为他人权利的剥夺者。

《杀戮开关》读后感(三):不知杀戮开关何时打开就像不知人类何时开始思考

各国的推理小说都有自己强烈的特色,以前一直都很钟爱日本的推理小说,因为对人性的描写深度及手法都极其细腻,让人抓不到线索直到最后才会恍然大悟。自从看了哈兰科本的小说就对美国的推理悬疑小说充满了兴趣,虽然很多时候手法上显得有些老旧,但是美国作者特有的写作速度及激情让人感觉像看好莱坞大片一样过瘾,特别是这本书是热门美剧《急诊室的春天》&《法网游龙》&《天赋秉异》制作人兼编剧尼尔•贝尔和乔纳森•格雷共同制作的,整本书的镜头感很强。

美国的电视剧及推理小说都很懂得抓作者的心理也十分贴切美国警察的办案流程,所以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特定的办案手法受到推崇,比如早年的《达芬奇密码》引起的密码波,后来《首席女法医》带动的法医类书籍(可能不是《首席女法医》带动的,但在此期间《首席女法医》还是占了不少的版面),本书是号称美国首部司法精神病学悬疑小说,也让人期待此类推理小说带动的热潮。

很多心理学家及教育家都反复提到,成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及性格决定于儿童成长时期的经历,比如佛洛伊德提出的从小时对性的压抑导致成人的特殊性格的呈现。幼儿时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单看孩子的天性与悟性了,但很多成人只是年龄增长但心智还是停留在一个阶段。孩子对于负面事情看上去都忘得很快,但有些是真的忘了,有些是深埋在心理而会随时爆发。所以本书的两个主人公都有心理阴影,一个是儿童时期留下的一个是成人后留下的,所以当他们面对有相同心理阴影的嫌犯时会感同身受的先入为主,同时他们面对相关问题的软弱性又顺理成章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不可否认故事的内容很美式,从作案手法到发现线索都很美式,一堆看似没有关系但又有些不正常的线索带出了一个很美式的结局,英雄阻止了犯罪集团的罪恶活动拯救了世界,但不可否认,这种美式英雄主义还是很过瘾的,当然随着故事的发展和更多的伤痛,主人公也被迫成长到可以淡定的面对所有的一切。

《杀戮开关》读后感(四):悬疑欧美风

悬疑推理类的小说,我看过不少,但像《杀戮开关》这种类型的却不多。《杀戮开关》具有典型的美剧风格,情节连贯,结构紧凑,悬念十足。案件接二连三的发生,每一次的发生,都让人觉得和昆比有关,不断的妇女被杀,不断的斗智斗勇,使得气氛越来越紧张。而参与破案的警探,却不是十全十美的英雄形象,甚至与“高”“大”“全”丝毫不沾边。这又让人不得不怀疑起警方的破案速度来,于是在这种挣扎中,剧情蔓延展开。

此书的推理过程不是日系的本格或社会派,情节的展开不依靠过多的推理细节,而是人物的心理。这里的人物不仅仅指嫌疑犯,还指参与案件侦破的人。嫌疑犯昆比的心理问题无需赘述,在书中这是一条明线。这本书奇特的地方在于参与心理侦破的人员克莱尔,自身居然有心理问题。她童年朋友艾米的无故失踪绑架,一直困扰着她。昆比的讲述,加重了她童年的阴影。童年的回忆,和现实的案情,又纠缠在一起。尼克作为警探,也有着致命的弱点,妻子的逝世,身体的受损,视力的衰退,让他越来越难以胜任警探这一工作。而倔强的个性,又让他难以对他人言说,硬生生地扛了下来,也给同伴造成了一些伤害。故事进行到这里,凶手仿佛已经浮出水面,如何抓住凶手,这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警探一步步的落空,凶案一起起的发生,使得抓捕凶手刻不容缓。而最后的大逆转,也颇有看点。

这本书整体上沿用了美剧风格,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的心理描写,还有明暗双线的手法。非常具有欧美范儿,也比较容易改编成美剧。看着看着脑海里总会浮现起改编成电视剧后的情景,一边是凶手行凶,一边是警探侦查,两边同时进行,却总是错过。还有克莱尔的心理变化,这又是一种情景专业,从眼前之景,转移到回忆之中,颇有些许意识流的味道。或许,这就是欧美悬疑推理和日系悬疑推理不同之处。请原谅我加入了“悬疑”二字,这种紧凑的结构,也形成了一种悬疑气氛。欧美悬疑重心理,日本悬疑重鬼怪。

故事结束,然意犹未尽之感,如品香茗,总有回甘。

《杀戮开关》读后感(五):一场心灵丛林里的救赎

这是一部离奇的心理犯罪小说。

女主人公克莱尔,童年时代因为亲眼目睹一起玩耍的好朋友被恶人绑架,无助、自责的心理阴影如噩梦般一直伴随她长大成人,完成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业,成为一名初出茅庐的精神科住院实习医生。为实现其从事对罪犯大脑的解剖分析和研究的理想,年轻的克莱尔申请加入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个极富声望的研究项目。

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心灵的过程是一个可怕的过程,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带着对艾米遭绑架生死不明的自责,克莱尔原本希望通过直接面对人类难以想象的最严重和扭曲的罪犯大脑进行治疗,找寻出一种有效的精神治疗手段来防治恶性犯罪行为的发生,却不料因此被自己的导师利用,从此身陷一场又一场精心策划的杀戮危机……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部描写心理犯罪的小说,竟是出自美国两位知名热门连续剧编辑和制片人之手,他们既不是职业作家,也非心理学专业人士,故事更不是取自世上任何真实的事件,却和众多的悬疑小说家一样,有着从大脑到笔头的至真领悟。他们所营造出来的诡异氛围,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想象力,还有驾驭如此繁杂零乱的人物心理的控制力都很出色。在离奇曲折而又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中,将犹如梦魇般的追杀,人性的复杂多变,心理的卑污和阴鸷,鲜活地展现出来,挑战阅读者的智商。倘若不是看完最后一章,真的搞不清楚哪个是杀手,哪个人是真正的幕后始作俑者。而当真正的谜底揭开时,往往给人感觉是有些无法接受,或许是作者极力想让这个结局来个出人意料。

阅读悬疑小说不象读通俗小说那样一马平川,轻松自在正。300多页的作品,陆陆续续地花了我约莫一周的时间,速度当真是不够快,因为我时不时需要反刍回味一番其中滋味,而这也恰好就是此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所以打算读这本书的朋友,你最好极尽耐心去读,否则很容易被两位剧作家充满误导性的文字描述所迷惑,糟蹋了这部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