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1000字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1000字

《李敖情书集》是一本由李敖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一):g就是王尚勤

李文的母亲。

y是不是小蕾?

看相片,小蕾也是好看的很,入狱前陪着李敖。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自g之后的情书,就很少有肉麻的了。g去美国后李敖写给她的那封情书,足见真感情。这段感情,可能对李敖的感情观的转变有影响。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二):男人最爱的女人终究还是女儿?

一直觉得李敖是个可恶到可爱的人。或许是年纪的关系,看到他总会举得像看到外公一样亲切。很感兴趣他是如何追女孩子的。一代大师的真情流露会是怎样。

这本书收录了大概一共有给10个女子的情书,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给G的信。其实很都简短,没有卖弄什么文采,说得很实际,就是来回寄东西外加各种想念求关注,上午写了信,下午再写,第二天再写~ 有时候觉得淘气得像个小男孩。

因为书里都是李敖发出的信,看不到女方的反应,所以我总会YY女生收到了李敖的情信会是怎样的感觉。是不是被哄得头晕目眩,跟吃了蜜糖一样。

不过我注意到给G的信落款的时间和给另一个人H有重叠,百度了一下。果然确有其事,不禁一阵感概,任凭当时再爱再宠,过了就是过了。男人已经向新目标前进,却还没让你发现自己已从公主变成过客。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一半的篇幅,都是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的。不像给其它就算是同一个女人,落款时常跟着心思变来变去。给李文的落款始终都一样:爸爸。虽然,他对这个女儿还没有达到像普通父亲那样的付出和陪伴,但女儿毕竟是爸爸的心头肉。不管怎样,男人最爱的女人,应该还是女儿吧?。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三):男人一思考,女人就该冷笑。

看一位名人的情书的意图,无非是为了窥看一下名人的私生活,满足一个与生俱来的“八卦”本能。而一位名人,出版自己情书集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李敖是一位出了名的风流才子,但直到看他的文字,还是觉得对他这种红果果的风流设想得太过保守。而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他的多情连起码的“同一个时间只踏进一条河流”都做不到。在他对十一位女性的情信中,时间上有重叠的情况屡见。

例如,给G的94封信,横跨62年4月至66年4月,4年时间。给尚勤的第一封信是在66年4月,两人在交往时间上看起来是错开的,但尚勤是李文的母亲,李文出生在64年9月,也就是说,李敖与尚勤在起码64年初时还保持着亲密关系;而G在64年9月后赴美国,李敖则在当年8月之后就与H有了火热的新恋情……

当他——我是否能指代天底下的所有男人——给你写肉麻情书,里面有着羞涩而滚烫的情话,述说着自己对你的各种好,把在爱情中的自己自贬得特别卑微时,表明他使尽浑身解数要擒住你,而这种欲求不满的状态让他的小宇宙熊熊燃烧。里面纵有一些不甚得体的言语,都会因这种因冲动而莽撞的情怀而被谅解;而当这些情信中,加入了一些他对人生的思考,或者在扯谈家长里短的时候,就表明他把你从他身边推开了。你看G小姐在64年9月赴美之后,李敖的信虽然篇幅长了,但情意稀了,端着了,拒她于门外了。男人在女人面前的思考,无论在哪种情境下(交往中、约会中或是围墙内)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男人一思考,女人就该冷笑。

上段时间,与鑫称兄道弟的一个酒肉朋友,在一次饭局之后,从鑫手中夺过了手机,跟我絮絮叨叨说了很多的话,暗示我误解了他,我一笑而过。但他借醉竟然告诉我,他在另一个城市,有一个跟了他已经十年的情人。我知道他的意思:男人在外面挣钱不容易;这个社会不提倡一夫一妻制(还有一个生意上的朋友竟然说“一夫一妻就是一个夫人一个妻子”!);当老婆的应该知足并谅解男人;快乐即好,其他莫问;……那晚我的表现可能有点不得体,即使我没有去judge他,但我僵硬的声线已暴露了我对他的厌恶。

然而,远如有了文字话语权,可肆意输出“肉体至上论”的李敖,近如自诩为dang员,却做尽纵情之事的鑫的同事,又究竟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呢?正如李敖所说,爱情只关乎美,无关乎真与善,不应该用对错的天平来判断。既然爱情是这样毫无底线,可泛滥得如病毒滋生,只与快感有关,经不起等待、坚守、相互独占,不在生命最美的时刻独自绽放、如烟火般瞬间而永恒……那么我们世代讴歌的又是什么玩意儿?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很好奇给这十一位女性的书信怎么能够经由李敖先生本人结集出版。莫非在每段感情过后,李敖先生都要问自己的前任要回情信?对于这样的情书集,可以大飨读者的偷窥欲、并炫耀自己的情史之外,在情信的选取、增删间,李敖先生莫不在塑造着自己无底线的公众形象?李敖先生你也太具备自娱精神并不忘吆喝别人的观摩了。不过,后面给李文的信,我觉得还是可以的,真心可以作为趣味英语的教材。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四):看看李敖写的情书《李敖情书集》

看看李敖写的情书《李敖情书集》

一说情书感觉很暧昧的,大名鼎鼎的李敖,能够写什么样的情书呢?值得期待。家中有一套李敖选集,是十年前的版本了。李敖的确很大胆,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说,在他的文集中有很多内容都写到了性,不过却并非色情,而且经常就把性和政治扯到一起了。看过他的《北京法源寺》的确很精彩,小说能够写那么老道,算是大家了。不过李敖最厉害的还是批评,什么人都敢去骂,看过李敖的《审判美国》把美国的四十多个总统都拉出来审判一次,够厉害的。李敖敢骂人,并不是乱骂,而是有丰厚的学问在支撑着,李敖在台北就有好几栋房子,用来放书,很多都是精装画册,李敖说你去过那些地方,但是未必有我没去过的更了解。的确是这样的,你去一趟敦煌,其实也就是看个大概,很多石窟是不开放的,很多细节你是看不到的,很多内容你是弄不清楚的,而仔细看看几本大画册,几本研究敦煌的书,你可能会更加深入的了解敦煌。李敖在《审判美国》中也抖出他对美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学问的确很不错。

这本情书集会是什么样的呢?打开一看,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惊心动魄。狂傲的李敖并没有去描写自己和女人的故事,厚厚的一本里面竟然有多半本是和女儿的通信,想想这些写给女儿的信和情书放在一起,也有道理,女儿其实是一个男人最爱的女人,说是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都有些亵渎了父亲对女儿的那种爱,那其实是超越了情人的,更深沉更全部的爱。

前面的情书部分,看这也有点不是特别明白,情书信件都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里面说的很多内容,都是两个人互相明白,我们并不知道缘由,所以要是去掉背景,情书和信件里面很多内容我们真的看不太明白。而且李敖是个情种,情书写给十多个人,更是缺少了可读性。

不过大师就是大师,里面还是有好多情书写得很精彩,写得很李敖,很狂傲。比如那封写给LW的情书,里面写:

“我偶尔看到你,偶尔想起你,偶尔喜欢你,我用偶尔这个字眼,最能表示我的坦白,因为我从不永远爱我所爱的女人——如同他们也一直采用这种态度来回敬我。”

“你最惹我喜欢的部分不单是漂亮的肉体、漂亮的动作、漂亮的签名或是漂亮的一切,因为这些漂亮的条件会衰老、会凋谢、会被意外的事件所摧毁,会被另一代的女孩子所代替……”

“我喜欢很多女人,可是我从来不追她们,因为她们的美丽太多,性灵太少,……”

文章写得真棒,可是你仔细看看这么多的议论其实写的是什么,写的是李敖自己的爱情观、情人观和女人观,在这封写得如此漂亮的情书中你找不到一件具体的事情,你可以说是写给LW的,也可以说是李敖写给所有让她心动的女人的。

才子李敖连情书都写得如此自负,让我们可学不来,不过李敖的确有自负的本钱,不信你抄一封给你的情人试试,准被人骂回来:“你以为你是李敖啊!”

《李敖情书集》读后感(五):留将颜色慰多情

《李敖情书集》满卷都是作者曾经的情书与爱事,性情流露,真是难忘。当这些故事再次被他叙述和点开,又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情书是一个真正可以肆无忌惮的倾泻自己情感的地方,但也不能在信纸上太过真实而不遮掩地记录自己的私心,有渴望自己的心情被收信的人可以体会并理解的企盼,更有害怕被其他人察觉的顾虑,因为它是自己与情人,私情化的秘密,容不下旁人。

其实公开情书很容易引起感情风暴,因为有的材料对当事人有一种窥视或者被曝光的不适,以及牵扯一些复杂混乱的感受。想象某一天,你粉红色心怀的情书被好事者私自贴在宣传栏昭告天下,那时就能感同身受。但李敖奇在只选了自己写给女朋友的情书,而没有女朋友的情书的影子,他既保留了那应有的私隐,又让自己的悲欢情事诚实地面对世人。所以这本书是一场把作者的心打开,让我们‘查体诊断’他的真人秀。封封情书,包裹着他的爱情观,也是李敖对于那些人,所能掌握的最后纪念。

李敖说自己是爱情的快乐主义者,对于大多数的过往,有多多的思念却少有哀思,因为他喜欢“不一起下山”,他视爱,是陪伴。即喜欢过程,他可以一边热烈的爱,又能在一边保持冷漠旁观,如果出现可能,他就在还当自己开始不知道痛的时候,就此结束了爱情。这或许是他不愿去想怎么对待过程后的结果,但他认为至少保留了一份美好,哪怕是几个月或者几天。

这本情书集大多篇幅是‘G的94封信’与‘Y的44封信’,这样的设定,有点唧唧歪歪说的爱情,应了两人指代字母(GY)的巧合,似乎在自嘲李当年说情话有点让人受不了?这些碎片化的生活记录,没有吃了春药似的缠绵至死,也没有浪漫得要命,而是相当质朴的小儿女呢喃细语,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特殊情况,比如寄送东西与即时信,并且能发现也可以这么柔情的李敖,全然没有张牙舞爪的模样,他还能在日常通话中穿插自己的充满个性的想法与叙说自己的独行风格。

记得一句电影台词“男人还有什么过往,除了女人。”,看着李敖写的这些些字,这句话是对的。当时的他是那样的爱她,依赖她,依赖那份存在感。李敖很顺溜的说出自己的情欲与肉欲渴望,因为他爱她的灵魂,也爱着她的肉体,真是一个大胆的李敖。不过他也有神经过敏的一面,比如多次说不放心在异地的女朋友,并派‘探子监视’等等,不知道是玩笑话,还是真的试探,只有当年的知情人懂了。情书里的李敖总是一副脆弱的受虐的样子,女朋友稍有不高兴,就感觉自己很受伤。而对于有的女朋友,也似乎不够潇洒起来,似乎他有些不为人知的心绪不肯对人提起。

与女儿书,是一块特具生活化的柔软部分,很容易触动每个人的那根情弦,这是一份安静的父爱,但想起来也是很疼很疼的。女儿小文十二岁以前和李敖在一起的日子不足一星期,因为当时他是敏感人物,之后又入狱,这犹如一种血肉的剥离。想到今后女儿的生活,本来需要他的付出与承担,却没有能力去给予,那真的是一种痛苦。给女儿写信,能把缺失的一部分爱补回来,并且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关于女儿的一切,这让李敖觉得足够幸运了。

他在信里给女儿进行李氏的双语教学,说语法讲故事童话,中国文化与外国的文化被他用心的融入在那每封越洋的信件,我相信那是经过很多心思来组织与续写的。当看到李敖得意的说,打磨破皮鞋的钢片作为刀片切割书籍的插图,这个细节尤为动情。看着那些边缘整齐的图画,那份父爱被那些片段,慢慢的拼完整了。

这些都是李敖给她们的爱,留将颜色慰多情,脉脉此情谁有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