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摘抄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摘抄

《鲤·文艺青年》是一本由张悦然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一):我该怎么办?

我真的想这下去 真的, 可是我 我写不下去了 真的要停下去吗? 这么多年了, 我真的不知道我所坚持的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可是现实那 理我这么远, 没人理解我 我该这么办?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二):文艺青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年纪无关

文艺青年这个词有着柔软,年轻,精神化,理想这样的意涵。这个概念和如今的时代和世界有着怎样的关系。文艺青年是一种人种么,他们是否对文字敏感,而对数字迟钝。这样的人种是超前的,还有古老的。文艺青年有出路吗,他们需要引导来参与这个世界的建设,还是积聚他们的光芒来反映时代的幽暗,这种鲜明而短暂的光亮究竟是什么意义。他们会越来越庞大吗,他们会长大吗,长大后的他们是什么样子呢。文艺是一种适合某些人的生长方式,青年即时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标志,这个道理不新颖,但很准确。

那么,文艺青年,请时刻准备着。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三):我爱白

我觉得这个美白知识分享博客还是很不错的 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相信只要白了 那么离美丽也就不远了 话说一白抵三丑 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希望大家来看看 http://blog.sina.com.cn/u/2935110824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四):芳香盈路。

八月就这样走到了尾巴上。可是我却开始期待阴历的八月了,那个时候全城的桂花都开了吧,芳香盈路。

在上海的某一条路,你会意外的遭遇香气。香气袭来,会吹跑一些坏运气。张爱玲有文字写:秋是一个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在厨里吹的箫调。

上海的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某个早晨醒来发现丝丝寒意,又或者是在某条马路上不经意间看到的几片金黄色的梧桐叶?

可是后来你还没来得及去拍秋景,冬天就哗啦啦的来了。

这个八月,收获了书展和婚博展。也是那次书展之后我才开始那样密切的关注周嘉宁以及她们的鲤系列。

然后真是很爱她的文字。所以对于这一期文艺青年的主题,满怀期待。

只是无论在网店还是书店,都还是预售的状态。

期待一本书的心情似乎比婚纱照更强烈。

沈小岳说起点晚了,还有拐点。只是我现在还是找不到拐点的位置,会忍不住的心生迷茫。

所以很希望很希望在这座城市,找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可以因为文字经常的聚在一起,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喜欢的事业。

那么亲爱的你们,在哪里呢?

《鲤·文艺青年》读后感(五):我是不文艺了?还是不青年了?

其实我很少从电商处买书,不喜欢那种打折的廉价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快餐感,总觉得不够态度。

有几种情况我会考虑,实体店里没找到(当然,我也不会特别认真的找),或者真的只是一时手痒,明知道自己以后会嫌弃也还是忍不住想买。这本是属于后者,和一本前者一起买的。

全书最吸引我的大概只有书名,我好奇于人要怎么形容这个怪异群体。

因为这个原因,让我翻这书的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包括那些对谈,有些观点,有些态度,有些思考。

后来的几篇,还是比较干净的文艺,尊重生活质感,带着热爱的温暖,和执拗的追逐。

进入小说部分之后,我开始莫名其妙了。也许是自己太久没有读小说了,总觉得像在翻一本比我出生早的人在比我出生早的时间写的的故事。抱歉,这些年世界变化快。

我不喜欢读没有共鸣的东西,后半本于我而言,除了诡异,找不到更适合的形容。于是我怀疑,是我不文艺了么?可是我一直是所有朋友严重剑走偏锋的文艺女青年啊。那些诡异的情节和诡异的人物设定了,我找不到什么我可以理解的感情和关系。若不是我强迫症的驱使,应该是不会有耐心读完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