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是一本由海上雅臣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读后感(一):以赤诚的生命之力,撑心中艺术之汲取。

以赤诚的生命之力,撑心中艺术之汲取。在最初,有一是为追求艺术、追求美而进行绘画、书写。后来,经历的种种,为他的艺术注入了生命力。那实实在在、活在当下之力,有一并将之表现在艺术中,同时也将艺术(书写),变成反滋生命/生活的力量。两两相补、相生,才长久不衰,灵魂永咏。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读后感(二):透过海上雅臣的书去一探这位殿堂级艺术家的乐与路

艺术,见仁见智,有一的书法是一种艺术,但是是否你所喜欢的那种,就不好说了。但是这不耽误我们去透过海上雅臣的书去一探这位殿堂级艺术家的乐与路。手上藏有一本海上雅臣签赠的《栋方志功》,毛笔书就,可以说海上雅臣的书法功力果然也不弱。有一与志功,日本当代艺术家,一书一画,基本已经齐全了。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读后感(三):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他

对这本书的期望过大,就没有了那么多惊喜了。书的内容也不像第一次看到井上有一作品的那种惊艳的感觉了,但里面的图文作品倒还是很有美感能打动我的。

初识井上有一是源于一次去山里的拜访,书中那名叫一了的独立艺术家所推荐的。那时候初见井上的字,感觉就像是人的内心写出来的一样,就是这么个感觉。而且在构成上没有汉字本身的束缚(虽然写的是汉字)。特别是那张井上手握大笔写字的海报,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我想井上的字,是争议很大的。喜欢的人,一定是被触动到了什么,不喜欢的人,也很正常,就是没感觉。

本书详细介绍了井上有一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艺术上的。从绘画如何走向书法,如何在书法上找到自我,又如何克服他所说的五十后危机而成为一代书法巨匠的故事。中间不乏一些小插曲,东京大空袭、不得志时的颓废、对文字的否定和回到文字、还有他那无私奉献的妻子以及造成这本书的出版的与海上的相遇。

看来每一个领域的大家,都是经历了很多否定、曲折的过程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不得不说,造成一个人的成功,一个是个人的努力,努力的基础之后还要发现天赋,这已经是一个偶然了。再加上一个与当下的环境的联系,又是一个偶然。所以任何领域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我们看井上,他也曾经气馁过,怀疑自己是否还要坚持,也许那时候写的还没有我好呢,而且论起步也不是很早,后来却有这么高的成就。大空袭带给他的经历,家庭生活上的窘境,枯燥平凡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重新拾起自己的信心。这些转折,也使他在今后的创作上能提出很多怀疑,最终走向内心的艺术。

对于这种类似传记类的书,在人的品质上,特别是值得歌颂的品行,我大多是持保留意见的。发现每一位大艺术家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靠山。梵高有迪奥,席勒有他的那个女人,井上也有他的喜九江。这些人其实也值得歌颂,可惜他们的人生都奉献给这些出了成就的人了,自己有什么天赋却没有发掘过。书里井上的作品,真是看着感觉他是个纯粹的人,对待自己热爱的事情,充满激情。那个字,就如同扑到你眼前一样,和他本人的外形也如出一撤。纯粹、傲娇、奔放、可爱。并且他给学生画的肖像也非常有味道。

和有一齐名的栋方志功有一句话,感觉对于艺术家固然重要,但感觉有时候并不可靠,要用力抓住那种玄秘幽逸,而又稍纵即逝“精神”或“气韵”,不仅需要灵敏通彻的直觉,还需手上强有力的捕获能力,这就看你手上凝聚了多少“汗水”与“心血”。的确,这是每个想成为大家的人都需要经历的,就像那个一了对我说的,艺术,是没有捷径的。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读后感(四):书法的温度

独树一帜的现代书法家。自称“一匹狼”,以“彻底的愚”为信条,贯彻反传统主义,但是,他的书法尖锐地提示了“写”行为的原点。

——杉浦康平

这本井上有一的传记,颠覆了我们对他作为一个前卫艺术家的认识。在艺术上,他激情洋溢、放荡不羁;然而在此书中,却看到了井上先生与以往印象不同的一面:从事平凡的职业,为房子忧愁,陷入师生恋。。。。。。为艺术和人生两立而苦恼的人生,因为真实而变得亲切,因不乏生动而鲜活。

一开始看到他的书法作品,像译者杨建华先生初见井上有一书法的感觉,觉得不是传统意义的书法,没觉得好也没觉得不好。但放到历史背景中去看,结合有一所处时代的人生经历,才觉察他的书法的可贵。一生被贫所困,却保持真纯本性。不图虚名,不为名利,终身只为心中对艺术的挚爱。他那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64个“贫”字(一不小心就会看成“贪”字,这两字之差不过在一念之间),个个不同,但却勾勒出了似人般步履踉跄、筋骨带伤的情状。一如他人生的写照。

唯一在网上发现的他的视频资料,上面的他,提着黑桶,手握如椽大笔,呲牙咧嘴,卖力地书写着,这个场景看起来有些吓人,好像要把性命都搏上。他确实是以书为命,终生都在探索书法的革新。从意欲挣脱文字的束缚,后又为书法重新回归原初,始终在追求艺术的随心所欲,并最终在日本传统书道和现代派书道之间游刃有余。他的一生,犹如书中评价:守正,狷介,却能认定目标。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最后终于殉了他的艺术。

他通过作品抒发情感,也在作品中书写着他的人生经历。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是他对应人生的写照。在这本传记中,如韩石山先生所说的:“看到他品行高洁而心细如发的一面。进而看到他的行藏,也看到他的灵府,看到他的奋进,也看到他的颠踬。”

平民家庭的出身,泯灭不了他少年时的梦想,以及那颗热爱绘画的心。他走进了师范学院,几年后,放弃美术学校终究又走向书法。毕业后,作为国民教育教员,他兢业踏实,倡导动态教育法、挖掘孩子潜能,最后做了校长,无心插柳地登上了平凡教师职业的顶峰;在书法中,他无拘无束,创办《墨美》、《墨人》杂志,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有心栽花必将花开枝茂,他在现代书法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并让井上有一这个名字永垂史册。

青年时期,适逢二战爆发,经历了东京大空袭,死里逃生。经年之后,回想当初惨烈的一幕,仍郁结于心,创作了《啊!横川国民学校》这一书法作品。有他自己对战争的注释和刻骨铭心的祭奠:天明火烬尸如山,唯有焦砾空寂静;烧焦尸骸如碳素,白骨葬场何忍睹。。。。。。

整幅作品文字密集,画面凌乱,有几处纯是黑的墨,好像直接皴擦出来的感觉。作品好似是当时场景的再现,场面混乱无序,灼热的火焰在燃烧沸腾,夹杂着焦虑和恐惧,以及老弱妇孺的无助惨叫和呻吟,弥漫着死亡的惨烈气息。

这是劫后余生发出的声响,正是这场悲剧,将他的人生推向了另一个边缘,那就是离书法越来越近,那些书法带着力度和清晰的纹理,泼墨飞溅,纾解着他备受折磨的心结,

他经历了难熬的五十后危机,不光遭遇了作品创作上的瓶颈,个人情感的走向也出现问题。他在与学生茧乃的不断交往中渐生情愫。这个看起来鲁莽的汉子,竟然会用做歌写诗的方式,寄托对茧乃的恋慕:你像往常一样/将野菊小枝插在墨水瓶里/杂赭色的两朵野菊/在淅淅的秋霖中让人怜。。。。。。用这般细腻的描写,表露一个男子粗犷外表下的柔情。

炽热的情感始终是不为人知甚至连当事人都不知的隐忍形式存在着,也许在有一心里,不是出于男女情爱,而是艺术家对美好的一种本能的向往和追逐。最后茧乃结婚嫁人,他结束了这场“未果之恋”。也许“忍恋,才是恋的极致”。 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正因为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他。

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恋”字作品以及“贫”字作品,并最终克服了“中年危机”,无论在生活还是在艺术中,他都超越了自我。

20世纪后期,当整个日本沉湎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他却谴责其对自然的破坏,怀念曾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样经历了原子弹劫难的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说过,在当今大都市的喧嚣中,那个悲剧似乎完全隐退到历史意义中了。千方百计地忘掉令人诅咒的过去,尽量留住愉快的记忆。战后经济的高速恢复,是以一些美好东西的消逝为代价的,有一表达了他自身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他用充满力量的文字作出了身为艺术家的抵抗。在作品《经济增长》中,铿锵有力表露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晚年,他罹患癌症。走上不归路的他清理身边作品,对《颜氏家庙碑》殚精竭虑进行通临,尝试用铅笔、碳棒书写词书。耗费心力的书写让他病情加重,在一个梅雨涔涔的夜晚,结束了他的一生,还有他以身饲虎般的临书。

人们记住了他的光头、他的书法成就,他的特立独行。谁还知道他身为平凡人有滋有味的人生:他有的种种怪癖好,喜好做豆馅烤饼,爱吃小摊的烤串,狂热红茶菌,热衷“真向法”健身操,脾气暴躁起来,爱骂姥姥的和混账,还有个学生给起的“南瓜”的外号。。。。。。。

也何曾料想后来的“井上有一热”,各个国家无数的展览以及人们对他书法的兜售。“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身后事自留给后人评说。唯有他的《南瓜遗偈》:守贫挥毫 六十七霜 欲知端的 本来无法,一语道破“成就佛道唯有愚彻”的自己的人生。

李建华先生说他的字有时像一片浮云飘来,有时像一朵鲜花的绽放,有时又像一把利箭直奔面门,有时如一泓清水让人渐入禅境。即使同样的字,也千姿百态,他的单幅字,“风”、 “鸟”、“花”、“月”、“心”。。。。。。有孤寂、有梦想、有浪漫、有悲切、有静谧、有喧闹、有思念、也有愉悦。我们在他的作品里读出了挣扎、坚守、恣意与爱。

有一就这样日日以绝笔的姿态守贫挥毫几十载,他书《愚彻》写《自我》,以一种澄明的心境进入了孤绝的禅境状态。他暴躁却又率真,热情却又敏感,生性务实却又洒脱不羁,焦虑于生活的柴米油盐,也沉迷于艺术的本真。他神经质、谨慎、一丝不苟却又不乏认准方向一条道儿走到黑的“鲁莽”。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两种角色间穿梭,每种都被诠释得酣畅淋漓。

他犹如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种独特的个性却又似有种神秘的魔力令人着迷。读懂他的至情至性,犹如欣赏白色宣纸上的黑色墨迹,一目了然,洁净分明,繁华落尽,唯见真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