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精选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精选

《老张的哲学》是一本由老舍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22图书,本书定价:18.80元,页数:20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一):封建社会的讽刺

看完后很惆怅!封建社会害人不浅!老张那种社会滑头却活的那么潇洒!有理想的年轻人,有良知的普通人却处处受制!特别是女人活的太辛苦!最无法接受姑妈最后对李静的态度!王德应该是老舍本人的映射,最后也只是好人。李应和龙凤,没有勇气私奔,李应不够勇敢,还是缺失了一些男人的果敢。最可爱人的居然是赵四。书中希望有斗争有反抗,至少也要能让年轻人看到希望啊!一声长叹!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二):评《老张的哲学》

1921年,中华民国九年,22岁的舒庆春在《小说月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由这篇小说我们看出,青年时代的老舍是极其顽皮而活泼的。他语言辛辣充满讽刺,幽默诙谐又不乏哲理,他很喜欢正话反说、反话正讲的把戏。而他对于情节的排铺和细节的掌握可见一斑。文中每个人物都十分丰满:我们看到王德的天真、李应的早熟、老张的狡猾、李老人的通达,王姑妈的保守、赵四的朴实……我很喜欢赵四这个角色,我想老舍也是。他单独为赵四写了一章的介绍,就像Sounth Park的Butters一样。赵四是当代的“梁山好汉”,他为人仗义、热情、善良,虽说有时助人过猛,但他确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好人。可因为什么他要在当时的环境中格格不入呢?是交友不慎,还是时代的悲哀?这就是好人的结局吗?这就是好人的结局。我们的主人公们,都被生活摧残的体无完肤。反而老张、小蓝因为有他们的哲学加持,因为和时代融入的甚好才能做到顺风顺水。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我们甚至都无法假设。在一个除了《国文》和《地理》什么都没有的时代我们拿什么说服他们、拯救他们呢?他们都是旧时代的牺牲品,他们没有突破文化、伦理、亲情、家庭的重重束缚,只能一步一步画地为牢,走向坟墓。

2021.3.21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三):读遍老舍好吗

那段时间执情老舍

直到读到这本

阅读节奏明显变弱

读完这本后痴迷渐褪

也许久再没念过老舍

这本书颇为拗口生涩

让人对文字代沟有深刻的感受

我们已读不懂远古文字辨不清古典诗词又开始对民国白文吃力云雾

时间对文化的推搡风蚀雕筑你必有体会

但在洪流中涤清的经典始终会让人敬仰顶礼与惊觉自身的无知

就像无论如何

谈及老舍

他仍是我想要读遍并且会向你布道力荐的作家

在摆脱了应试教育之后

抛却叛逆激亢秉持平静理性的去回首当年语文教科书

你不得不赞赏编委会老学究们的选文选作

语文课本在我人生成长中从来都会是巨人般的存在

在初中读到孔乙己时心中汹涌澎湃

讶异于鲁迅精神世界的丰满伟岸与他文字的锐利疼痛

还因为课本中只言片语的选文选段而认识并当时便许愿长大以后定要详读的作家

离开课堂而今真的长大的我也没有辜负十几岁的自己

我一直在拥抱着那时的默愿

仍在追随着课本中的文斗

也在岁月推移的风浪中去结识更多的写作者

在学生时代我没有得到试卷上红色的高分

但在蒙泽教育的后期伸长上我定是那个让洪恩细水长流的优等生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四):再怎么幽默,也是黑色的

之前读过的老舍的小说不多,印象最深的是《骆驼祥子》。既为里面的老北京城的描写而动容,更为祥子跌宕起伏的人生而嗟叹。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一定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会那样的细微地观察一个社会底层人力车夫的一举一动,记载他的酸甜苦辣。从这一点而言,老舍真是一位悲天悯人的作家。

《老张的哲学》是不同的。有一些诙谐的意味在里面,我们姑且叫它黑色幽默吧。老张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敛财。算盘打得乒乓响,绝对不会吃亏。故事围绕两位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展开。因为大人们(均是女方家长)欠了老张的巨款1000元,被胁迫着,诱导着拿女儿抵债。而这两位女孩都有了情投意合的,但并不富裕的对象,李应和王德。

阅读的过程中,因为语言诙谐的原因,并不觉得难过。只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心揪得越来越紧,既希望这些年轻人得到幸福,又觉得这不太可能。等读到最后,一颗心放下了,然而故事的沉重却让人难受很长时间。所谓黑色幽默,结局仍然逃不出悲剧。

老张是很可憎,可似乎并不是唯一的元凶。李静的姑母,便是一个既可怜又愚昧的人。竟然糊涂到让侄女去为弟弟抵债,认为男方虽然老了点,但有吃有住过上好日子。最终侄女悔婚,又觉得丢面子,不愿意接纳,直至侄女走投无路,自尽而亡。另一个可怜又愚昧的人,便是王德。本来他对李静一片痴心,跑到李静嫁老张的婚礼上去闹。可是父母为了给他压惊,给娶了女人,为了尽孝也就认了,不再理睬李静。也算是杀人的真凶之一。说起来那个社会都是凶手。此文写于1920年。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面临新思想的旧社会。已经出现一些有人文思想的,讲究人性的人,比如信仰基督教的龙树谷,仗义直言的老赵,还有李静病中的叔父。

老舍运笔的功力了得,短短10万字的中篇,人物生动风趣,故事荡气回肠。以此为蓝本,足以拍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再加以悲天悯人的胸怀,老舍绝对可以算是文坛上的巨匠。同样是北京的作家,不知道冯唐读了这小说,还怎好意思说出那些个狂妄的大话?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五):用幽默说话

老舍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华民国八九年至十一、二年之间。作家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故事,让人唏嘘。

我承认我一开始笑得很欢乐,直到后来习惯了他的语言,我就笑不太出来了,即便我觉得这句话这样说出来还是挺搞笑的。

老张是一个有一定文化和计谋,又有那么一点自知之明,臭不要脸且又嗜钱如命的小人,历史上常常是小人得志,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又或许是那个时代成就了他。

而其他人物则不然。在新文化新思想与旧礼教相互冲击下的那个时代,也就是民国时代,有很多出众的才子佳人,也有很多被时代与社会牺牲的小人物。这部小说写的就是小人物的故事。但其实说到中国人这一特定群体的扭曲了的心理,这些人物代表的又岂止是那一个时代。

受旧礼教束缚,不敢争斗只敢逃避,所以成了时代牺牲品,李静如是,李应如是。敢于斗争,却始终没能抵挡现实洪流,像兽之走圹,之后在现实与社会的压迫下收心敛性,做父母希望其所成为的那种人,王德如是,龙凤如是。

赵四所拥有的赤子之心让人佩服可又同情。为什么世人那么现实,为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总让人瞧不起?可他却也把生命看得很透彻,生时则生,死时则死,生与死之间的这条路本就是受苦的过程,愁锁苦链栓着我们的身躯不让我们躺下,所以我们苦苦地熬,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们觉得世间再无苦事,我们便把最后一口气吐了,死了。

生命不该这样浑浑噩噩地耗,也不该草草地了结。爱就爱,该争斗的时候便争斗,这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懂得的道理,只可惜那个时代的他们不太懂。现实两个字太沉重,压死了太多人。

可是老舍的语言却为何那么幽默?笑语中看悲剧,分外悲哀。老舍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但其实最让我开心的还是小说里头那浓厚的老北京味道。那次去护国寺大街,走到东面往北走,也是见到百花深处的牌子,就被吸引了,之后便和泽熙在小胡同里穿梭,小市民小生活,这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生活呀。豆汁儿喝过几次,好不容易才习惯了那个味道。旧鼓楼大街的旧鼓楼早就不见了吧,现在的鼓楼,在我照的照片中,它的前头还有一辆公交车经过。德胜门没去过,改天去一次好了。天安门前经过好几次,公园去过好多个,然而中央公园我还真是不曾涉足,前几天好不容易才算是进了一次太庙,好吧,我会找个机会进去看看的,当然知道,里面形形色色的人不再是当初那些人,我要思考的问题也不是女人是不是玩物。

十万字,不算长,可它包罗万象,把那个时代农村底层的几乎所有都写出来了,老舍文笔固然好,阅历与见识更是不容置疑。谢谢老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