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萍小姐的主意》读后感摘抄

《萍小姐的主意》是一本由(英)约瑟芬·铁伊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萍小姐的主意》读后感(一):"心理学作家"被打脸的故事

2014.08.02

这一套新星版的铁伊怎么说呢, 翻译应该都不是名家,所以有些句子读起来真磕磕绊绊很是酸爽,但看上装帧很用心的份上忍之.另外我能说这封面扫图简直了么? 看着跟D版书地摊货似的.明明实物很精美,虽然定价略贵.

铁伊的书要沉下心来读,因为她的节奏太舒缓了,但这本书舒缓中也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腰封上把她当红楼梦之类的就未免有些过了.但不失为一本佳作. 她不似一般的推理,一上来就给你一个谜团促使你看到最后一页. 如果没有看过内容简介的话,你甚至觉得,这是一本校园小说吧.可是我看了内容简介啊,里面说有一个女学生意外死亡啊这就是那个令人纠结的谜团啊有木有,结果呢,其实是一直舒缓的铺垫,铺垫,再铺垫,到快结束了才突然死啊,心塞.捂胸.

前方剧透

虽然诡计并不是特别的让人意外,但里面夹杂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思考,当然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心想说这心理学家也太糙了,拿啥都能当证据的, 结果果然被打脸啊有木有.顺便也抨击了一下作家遍地是,心理学家谁都成的社会'现'状? 哈哈哈,漂亮

《萍小姐的主意》读后感(二):如果叫《毕业前杀人事件》将多无趣

虽然不需要把书封上的“你怎么读张爱玲,就可以怎么读铁伊”(朱天文乃真的觉得铁伊和张爱玲有可比性么…不过考虑到朱某竟曾将自己与张爱玲比肩也就…释然了)当真,但也不能把本作当做普通的传统推理小说来阅读:全篇将至尾声时才出现区区一个运动伤害致死受害者,而“凶手”似乎靠猜的就可以知道是谁,没有快节奏的故意杀人事件,没有对蛛丝马迹一一抽丝剥茧的推理,没有非要把相关人员汇集一堂后才道明真相的侦探,有的只是游走在各色女学生与女老师之间的自以为是的萍小姐,加上铁伊惯常的仿佛冷眼旁观偏又带着脉脉温情稍显细琐的腔调,实在很容易赶走期待着猎奇凶杀与精妙推理的读者,甚至只要一个上世纪中叶英国乡村女校的背景就足以令部分人望而却步。

话说女校一直是众作者笔下的多事之地,无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覆灭的《简•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还是初中版Gossip Girl的《女校风波》,无论是布满青春隐痛的《放学后》,还是少女们的绮丽园的《为青年设立的读书俱乐部》。本作的女校也同样如此,上课,考试,毕业,就业,所有的学生都被秩序统治,所有的时间被排的满满当当,所有的事情都井然有序,封闭狭促的环境和心绪复杂的少女实在太容易演绎出在沉默中的爆发的戏码,就连铁伊在故事一开始就借花核桃之口说出了“学校每个人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实际上无时无刻都有些东西在发疯”,可事实上直到故事完结也没有什么惊天突变,讲得还是寻常的人性善恶。

最可怕事情莫过于自认为功德无量的萍小姐在心满意足的离校前夜偶然发现的真相,最可怕的人也自是毫无心理负担又一副理所当然摸样的鲍尔,可就是这样鲍尔让人记住的也是她阳光开朗古道热肠心无芥蒂的优秀一面,就连她的“恶”在从不屈服、“维护正义”的包装下也不会太过面目可憎(恐怕也与受害者是那个没有人会为她流泪的鲁丝不无关系)。然后就是两个纯粹的受害者,英尼斯和鲁丝。英尼斯要为鲍尔的“两肋插刀”和萍小姐的自我满足买单,在满怀感激的认领一桩“意外”死亡事件的同时赔上梦想和未来;鲁丝则为了她努力克己和不择手段得来的她承受不起的青睐付出性命的代价。“意外”看似偶然其实都是性格使然,英尼斯的优秀孤傲让她不能接受带有罪恶的益处,甚至不惜为此“赎罪”,这个面相就带有悲剧意味的女孩,似乎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再想到她的出身和家庭,惜哉,惜哉。对鲁丝的印象很难脱离萍小姐的主观感受,而萍小姐眼中的鲁丝是如此粗鄙而招人厌恶,事实上也正是她市侩的经营为自己赢得了一次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辉煌,若不是那要命的“嫉妒”,鲁丝的人生多半还会有更多次的辉煌。萍小姐自不必说了,英尼斯和鲁丝都做出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也都为这个选择承担起了哪怕是自己承受不起的后果,甚至就连鲍尔也是如此,于是铁伊也没有简单粗暴惩恶扬善,只留下了萍小姐带着受挫后的狼狈茫然与仓皇离去的背影。

《萍小姐的主意》读后感(三):慢慢喝着英国茶,让那玩意弥漫

首先不认为能把这书归为侦探小说,或者说不要归为传统侦探小说,也就是因为你不用打开那种侦探雷达,四处努力查找蛛丝马迹,查找案情细节,推理凶手。可以放下那些引人入胜的、颇为自豪的、抽丝剥茧的推理。如果不是必须至少是强烈建议。

不用太多推理,当然不是说这部小部头作品事后不用回顾。当阅读完这本书后,都不来不及细细的梳理文中那些人,完全来不及,因为她们就浮现在你的周围,虽然隔着那么远的时空,虽然那些优秀的、迷人的、传承的的品质在当下需要努力去剥开硬壳,而最终还是有很大可能发觉内里也已经坏烂了,但不可否认仍在我们周围。或者为了让生活自己变好一些,可以假想那些东西还在或还会在。毕竟没有义务让读完一本赏心的书立马让自己发觉还泥泞中荡漾。

铁伊完全不按讨好读者的路数前进,自顾着细细的、淡淡的、慢慢的、特立独行的、带着理智与情感、有种浓浓的英国茶味并对男性心理甚至对男性整个都不太感兴趣的笔触推进着故事,随便把作者的清高寂寞也一并附送。如果本评论的那种琐碎、冗余、罗嗦,把简单明了的关注点乱撒一气随意拼凑的风格让人联想到无聊细碎等字眼,那完全与铁伊无关。本书绝对不无聊,除非有人认为品茶中让思维随意的、遐意的、写意的思考是件无聊事。当然那些硬派侦探迷会很不爽,怎么还没人死?怎么还没案情?怎么还没出现正义的声音?怎么还没哪怕以为颓废是品味的侦探出现?

不无聊也并不带代表本书要叙述的是一个不平淡普通的故事,当然铁伊会让我们对那种人性体悟一点点女性化的透开,像那种淡墨滴到宣纸上然后浸到桌面上,当然不会浅薄的。随着阅读,发现那些可爱的可恨的无法抛弃的人性在一些特别条件下的刺痛中犹如条件发射般的舒展开,甚至会让思考,这本萍小姐,有厌烦的人吗?厌恶我们自己?

————————————————————————————

当然写评论不剧透就没意思了,当然我的恶趣味粘着一段思考后还是精巧的放弃了。这段如果我还是没说清,那么我的意思是说我要剧透一下。哦,不?

没关系吧,一本不是侦探小说剧透没关系吧?

不认为铁伊最后峰会路转阐明凶手其实是女神,应该不是,那只是铁伊的小把戏。女神虽然有动机,但不相信人性会冷漠成那样,心理反应不太符合,仍然认为英姑才是,毕竟心理反应摆在那里。鞋子问题,关系那么好都快好成拉拉,借穿下有问题吗,再说还可以栽赃,所以算为女神解脱,要不那的确是内里坏烂了。

————————————————————————————

另 : 金波版勉强及格但用语华丽而不吻合原文那种低调, 梅辛版稍欠文字精巧但总的不错,至少要比金波准确些,两相比求次差,梅版吧。

好吧,一句话结论:不要把本书当成侦探小说看,不要开侦探模式,没有智力没有推理细细的喝英国茶仍是一种享受,反正铁伊就是那么努力的不讨好读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