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唐西域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唐西域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唐西域记》是一本由董志翘 译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7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一):以宗教的理由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定心灭的罗汉,是冬眠?是“粽子”?

去掉宗教,灵异元素,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游记。我对玄奘的认识全都来自80年代的西游记,看了这本书发现他是一个拥有信念的行者。

玄奘用步行丈量了从中国到印度的旅程。当地的地理,风俗,宗教,经济被他详实的记录了下来。

不仅仅是回忆录,游记,还是一本内容丰富的风情录。

很羡慕玄奘有公费支持,很羡慕他能为自己的宗教信念完成凶恶的旅途。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二):游记

这本书描述了玄奘从大唐出发,所走过的国家地理情况以及人文风情。也介绍了一些佛教知识,主要是佛教传说。

里面的佛家故事大多阐述了佛祖如何地博爱众生。但是,很多故事描写了对外道的鄙视,比如外道在一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佛教派了一个贤达之人与之辩驳,外道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俯首称臣。但具体的辩论内容,本书都没有详述。这与佛家博爱不相符。且佛家的博爱不分是非。里面有个小偷要偷佛祖头上的宝石,因为佛祖石像太高,他够不着。所以小偷抱怨说:“既然佛祖要博爱,怎么都不爱我。如果爱我,就弯下腰,让我够到宝石。”佛祖一听,立刻显神通,把宝石给他。如此不分是非的博爱,也就罢了。

作者文采斐然,语言精道,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本人的大气磅礴。读起来非常地享受。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三):提婆的故事翻译有问题

313页,提婆的故事翻译很不好。

提婆菩萨自南印度至此伽蓝,城中有外道婆罗门,高论有闻,辩才无碍,循名责实,反质穷辞。雅知提婆博究玄奥,欲挫其锋,乃循名问曰:“汝为何名?”提婆曰:“名天。”外道曰:“天是谁?”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谁?”提婆曰:“狗。”外道曰:“狗是谁?”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谁?”提婆曰:“天。”外道曰:“天是谁?”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谁?”提婆曰:“狗。”外道曰:“谁是狗?”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谁?”提婆曰:“天。”如是循环,外道方悟。自时厥后,深敬风猷。

翻译居然是:外道:“你叫什么名字?”提婆答:“名叫天。”外道问:“天是谁?”提婆答:“天是我。”外道问:“我是谁?”提婆答:“我是狗。”外道问:“狗是谁?”提婆答:“狗是你。”外道问:“你是谁?”提婆答:“你是天。”……后面就略了。

提婆的名字翻译成汉语就是“天”,当外道不停追问下去时,提婆用一个“狗”字回答外道的“我是谁”,一个“汝”字回答外道的“谁是狗”,讥讽外道是狗,就像神雕里杨过的“小畜生骂谁?”,而本书生生把诙谐机智的提婆嘴上占人便宜,变成了自黑+精神错乱:“我是狗”,“你是天”……不忍直视。只能猜想或许译者并没看懂这个故事……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四):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

2022年第42周 《大唐西域记》

作者:玄奘法师

读书短评:

1.玄奘法师走了那么远,不仅是在取经,更是在回家。许巍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他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泪流满面。

2.玄奘走过了一百一十个国家,加上听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用十余万字介绍了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佛教圣迹和故事传说。尤其是五印度诸国的互相攻伐,也是血雨腥风。每个民族的历史里都写满了杀戮,世间太需要佛法的度化。

3.沙漠中打翻了水袋,他没有哭;大雪山上部属一个个倒下,他没有哭;高昌国主的强留和绝食抗议,他没有哭;强盗一次次掠夺残害,他没有哭;但来到了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看到人烟稀少、佛教势微,菩提树旁的菩萨像已经被黄土埋到了胸口,他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4.佛陀涅盘后,三位护法名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和戒日王为佛教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书中很多佛寺、佛塔均为三大护法王建造。

5.阿育王前世的布施是一把泥沙;阿育王今生的布施是八万四千佛寺、八万四千佛塔;阿育王临终的布施是半颗阿摩落果,功德却大于一生布施,因为这是他生命最后所拥有的全部。

6.佛经的四次结集:佛涅槃后大伽叶等五百比丘在王舍城结集;佛涅槃百年,耶舍陁等七百比丘在吠舍厘结集;阿育王时代,目犍连子帝须等一千比丘在华氏城结集;迦腻色迦王时代,肋比丘等五百比丘在迦湿弥罗结集。

7.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如意论师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五):玄奘法师是个勤奋的人

马云旗下阿里巴巴有一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名叫宝尊(BZUN)。一直好奇这个名字的来历,直到有一天,我读了这本唐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华书局出版,董志翘译注),才知道引自书中“宝位居尊”(P18)一词。想想,有空读点书真好。

金人飞天,白马驮经。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起,之后的一千多年,为了瞻仰佛迹,寻求佛理,自三国直到明代,西行求法者众多,其中尤以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东晋时期的法显(著有《佛国记》)、唐代的玄奘、义净(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堪称其突出代表。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又以其翔实、深入而著称。

唐法师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卒于唐高宗(664年),陈姓,名祎,法号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人。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向朝廷陈表,要求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但玄奘决心已定,乃孤身“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到贞观十九年(645年)春正月回到长安,历时共十七年。

玄奘西行取经的线路,始长安神邑,经凉州出玉门关,到达天竺(今天的印度)。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正式东归,经由我国新疆南路的于阗、楼兰等地回国,历时17年,徒步行程五万余里,赍归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657部。

《大唐西域记》全书十二卷,共十余万字,记叙了玄奘西行到过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我们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地理、物产、人文和传说。当然,全书的重点还是印度。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主要情节来自于这本《大唐西域记》。

一千多年前的这本《大唐西域记》难读不难读?其实一点也不难读,耐心读下来,反而感到其用词精美,许多词语甚至引入了今天的概念,比如现今农村的土地“流转”一词,佛教是指因果相续而生起的一切世界现象,包括众生生死。

我们称印度为天竺国,那印度人称中国是什么呢?叫“摩诃至那国”!

顺便说一句,每年的4月8日为佛诞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