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旗袍》的读后感大全

《红旗袍》的读后感大全

《红旗袍》是一本由(美)裘小龙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旗袍》读后感(一):没有悬念

没有诡计,没有悬念,没有逆转 —— 连逆转的预期都没有。

算是社会派吧,还带有一些政治小说的色彩。不过,总的来说,就是一段猎奇故事。

PS.

背景是 1990 年代的上海,一处处地名看着很熟悉;不过,小说中的时间比真实的世界提前了 3 到 5 年的样子。

《红旗袍》读后感(二):【无泄底】谁来祭奠?

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固有的含蓄,没有精彩的本格诡计,只有循规蹈矩的侦查,线索也是如细水长流般给出。由连环杀人案牵扯出了那中国最“红”的十年里发生的一个悲惨故事,如果定义的话应该是典型的社会派,最后的那番演讲很让人热血沸腾,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我不禁感慨:我们老说岛国人不尊重历史什么什么的,但我们在指责他们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自责一下自己?我们是否有真正的反思过自己的历史,那些红色浪潮冲击下的牺牲者该由谁来祭奠呢?一个是对外侵略,一个是自相残杀,岛国人已经有了他们的经国神射,那么我们呢?那些在法律被践踏的年代里肆意妄为的人们又到底该由谁来审判呢?

《红旗袍》读后感(三):被压抑的文学抱负和诗化乡情

其实我也搞不清楚自己对陈超系列兴趣浓厚的原因。

先前说过,中国是有 “公安文学”这一神奇流派的,印象中从地摊裸尸和美女搭档中杀出重围的只有区区两部,一本是二十多年前王朔的短篇集子《火欲——警官单立人的故事》,另一本就是裘小龙那本饱受争议的《红英之死》。那本书与眼前这本同属于警官陈超系列,虽然能够看出作者通过破案的形式强烈抒发着被压抑的文学抱负和诗化乡情的意图,但宣传点的偏差和读者兴奋点的不同让它遭受了不少批评。然而我却并不认为那是部糟糕的作品,即使是从纯种中国人的角度看过去颜色古怪,但比起同类已经算是鹤立鸡群。

先说说《红旗袍》的内容本身。

它沿袭了前作的特点,在有限的篇幅内用力地展示着中国的发展与堕落。陈超这个人物仍然出淤泥而不染,潇洒而纯正,绝对属于自恋型作者的产物。全书从布局到“炫学”显得极为老套,难怪作者的女儿翻不了几页就投奔了哈利•波特旗下。不过这种老套被相对流畅的文笔和含有对于西方和本土读者双重陌生元素的场景设置牵引,倒的确散发出一种古怪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好像小时候珍爱的那些彩绘童书,虽然本本都是忠君爱国的说教,却因为那些美丽的彩绘、善良的人物和昂扬的情节而让人久久难忘。

简单说来《红旗袍》甚至陈超系列对于侦探小说的探索并不深入,融合东方元素和西方形式的创作目的基本也未达成,甚至有些情节设置过于跳脱和自以为是,然而这些瑕疵因为它所要展示的时代变迁中城市与人的困惑这一主题而变得有了着落,并且越来越魔幻的现实世界正以无所不包的姿态实现着书中的臆想。

书中的侦探陈超明喻作者本人,并且不时替作者在小说中发表着文学观点甚至诗作,只是外表出挑而对于艳遇无比羞涩,倒也算种不合时宜的天真。他虽未使作品向着杰出迈进一步,但起码与刺激感官的手抄本拉开了一点距离。当然在试图加入一些变革中的人性挣扎桥段时,作者的驾驭力就停留在了非职业层次,与哈金等人不在一个段位。

关于裘小龙这个人,除了在几本旧诗集旧杂志上偶然见其作为诗歌研究者出现,别无印象。自学英语,八九年的出逃,出卖记忆,说其是个投机分子应该绝不为过,并且应该是个运气不错的投机分子。此书借旗袍这一特定物大做文章,自然也是为了讨好英语读者群,当然这种讨好也没什么不妥,毕竟他做美国人的时间终究会长过做中国人。

书中提及的“法制改革委员会”不知原文为何,印象中应无此组织。

书末法庭上激烈的一幕在国内读者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所谓异见律师倒是真实存在着。

如果没有看错,卞之琳和沈从文二位作古多年的老先生也被拉进书内充当配角,不知有几多美国读者能够看得出来。

《红旗袍》读后感(四):一幅血样华丽的旗袍

早期创作推理、侦探小说的多是欧洲作家,由于过去的侦查技术太过简陋,大部分案件能否成功破获更仰仗侦探们的知识、天赋和经验。因此可以说侦探的神秘性和戏剧色彩为这个行业平添了不少趣味,成为小说家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佳素材。

到了近代,日本的悬疑、推理作品异军突起,为侦探小说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内容,让观众们耳目一新,成为当代深受年轻读者喜爱的一种畅销书类型。不少文学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在市场上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但是由于科技发展的迅猛,无所不能的侦破技术还是扫了解密乐趣的兴,因此许多作家更乐于把案情设置在一个久远的年代,以增加侦探的个人魅力以及解构的趣味性。

《红旗袍》把变态杀手的案子设计在上世纪90年代似乎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地点选择在上海,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个为微妙的选择。在中国的某些特殊历史时期,上海曾有着特殊的象征,也是国内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位犯罪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侦探文学在读者中虽然备受欢迎,却一直游走在文学的边缘,中国这类型的小说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体系。尽管新生代的作家,尤其是网络写手中有不少涉猎这一领域,但是在文章结构和思路上还是以日本、欧洲的推理、侦探小说作为蓝本。

裘小龙创作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从形式上来说,他完全按照西方作家塑造侦探的形式,将男主角陈探长设计成一名单身、敏锐且不按常理出牌的形象,并且还专门为他准备了漂亮的爱慕者和默契的搭档。但是为了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陈探长又是一个受到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国家公职机关担任职务的人物,使角色更符合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作品的逻辑体系非常完整,却嫌不够精致,在推理中加入了一些些宿命、玄学的点缀,反而使罪案的推理过程说服力不强,尤其是陈探长重新投入工作,在寺庙中意外获得灵感的部分有些牵强,弱化了推理思路起承转合部分的力量,转而投靠了老天爷的帮忙。不过,作品整体来说也很不易了。

不过,严格说来,这部作品并不算真正的侦探作品。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并不单纯想写一个侦探作品来引发读者的兴趣,他在其中探讨了许多有关、男女爱情等传统思想、新型思想的观点,通过不同人物的阐述,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在其中。这是在许多小说中没能看到的,难能可贵的部分。

在如此大的历史、政治背景下破案,无论对作者还是角色来说都是很“敏感”的事情,尤其又触及了贪污、腐败等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作者在结尾的处理上很有人情味,也很微妙,可是渲染却仍嫌不够,使罪案者的牺牲不够震撼,能共鸣的情感部分不多。

通过采用在观点上引经论典,参照西方的破案理论来破获案件的做法外,在作品结构、表述等方面,作者很大程度上呈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使作品看上去有些国际化,又兼具中国特色,两者的融合算完整,偶有些剥离感的地方不多。

最精彩的部分是陈探长将自己的论文和需要侦破的两起案子做了巧妙的联系,利用推理的逻辑即独立又串联的进行探讨,很新颖、很有创意,倒是表现了作品的独特性。

在《红旗袍》的书腰上有这么一句话“入围爱伦·坡奖,获侦探小说最高荣誉的华裔作家打破了西方世界认为‘中国人不会写侦探小说’的偏见。”当然入围作品并非这部,但是打破偏见倒是毫不为过,不过能不能轻易接受,对于国产侦探小说来说,它确实算不错的作品了。

《红旗袍》读后感(五):無可救藥的敗筆天份。

先這樣實在的說明一下善於拖戲演出的製作單位,該被冠上什麼樣的罪名好了,接著再來探討在實質上無趣又不合理的犯案動機,當這些都討論完畢之後,那些讓人「發現疑犯的過程」是何等的令人啼笑皆非,如果真的要鉅細彌遺地來嘲諷這個作品,會是一篇比這個故事還來的長篇大論的批判報導了。

來吧!

先說說看這說是愛倫坡講有入圍的作品,我查了一下資料。

裘小龍,詩人、詩歌翻譯家、小說家。出生于上海,曾經師從著名翻譯家卞之琳先生,早年以翻譯西方印象派詩歌知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美國留學,開始用英語創作小說。迄今唯壹入圍愛倫坡獎、獲得第二十三屆世界推理小說大獎的華裔作家。已經出版偵探小說《紅英之死》等。

雖然有這樣的宣傳詞來增添一個名為裘小龍的華裔作家的光彩,但是愛倫波獎的地雷印象還是深植我心裡,這次在不信邪的熱情孤注一擲的情懷之下,「紅旗袍」被我從曼谷又帶回台灣,在長時間的咬緊牙根疲勞底下,我終於還是惡狠狠地對愛倫坡獎項(雖然獎項的種類繁多)再次投下了不信任的大戳章!!

或許陳超這個角色在裘小龍的系列作品裡有著馬修史卡德的冷硬智慧,我在這本紅旗袍裡只知道他與劇情毫無相關的攪和在一起,時而迎風搖曳吟詩作對的浪漫燦爛,時而表現出柳下惠的坐懷不亂吊足了讀者的胃口,而且每一段的章節結束所使用的收尾筆法如出一徹,當陳超又開始吟詩遙想唐宋元明清的時候,讀者不妨一口氣連翻個五頁,因為與殺人犯的身份毫不搭嘎。

我不懂愛倫坡獎的評審們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份所組成的,看來他們都偏愛(如果真的有入圍,或許請各位前輩大德們有相關資訊可以不吝賜教,又或許入圍的並不是這本書,只是某一篇短文或者另一本沒有被我發現的作品吧!話說我也懶得去了解這個人了!)這種囉唆拖戲的故事好像,諸如一些像是之前看過的「米涅沃特斯」的「女雕刻師」,「麥可康納利」的「詩人」都是冗長界的翹楚呀!。當然這兩位大師的作品很值得一讀(但是要有十足的耐心,畢竟精彩處並不多。),但是我也不願意相信評審會把只是略為帶點姿色,卻在當燈光亮起,推上舞台後竟然是此等的衰敗的面容(示意圖可以詳見西遊二那個蜘蛛精的十六歲女兒),擺明了不遺餘力地對於祖師爺愛倫坡詆毀,讓老人家在深夜的墓園裡還是不得安寧,那耳朵裡令他痛苦難耐的咒罵聲。

故事要精彩,不一定要長篇大論的,愛倫坡這位至聖先師終其一生致力於短篇小說的創作,哪一篇不是讓你毛骨悚然地從華燈初上到天剛破曉?然而後人煞有介事地用他的名字來辦理獎項的同時,似乎已經迷失了愛倫坡的精神了!還希望哪位大德前輩們可以賜教小弟,究竟裘小龍是哪一本作品入圍了愛倫坡獎?「二十三屆世界推理小說大獎」這又是哪門哪派的殊榮?

好吧!

陳超(故事裡的主角)是個迷戀文學的警探,這等嗜好跟這件案子一點關聯也沒有,而殺人的這個有著伊底帕斯情結的兇嫌,最後聲稱是因為精神疾病而犯案的,所以就算緝捕歸案也無可奈何。話雖說是如此,在文明社會的驕傲底下總有些令人牙癢癢的缺失,對於兇嫌坦然承認,而咱們的大詩人(而且人人都知道他,紅透半邊天的程度讓川普都嫉妒萬分。)也肯依約不舉發他,畢竟他突然間沒頭沒腦地就死了(原諒我沒有耐性的眼皮,動作之快在轉瞬間已經闔起來多次。),好吧!終於結束了這本毫無樂趣,所以很多細節我也沒有太多心情再去研究合理性,或者作者想要轉型的「文學性」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歹戲拖棚,加上差勁的文筆與刻意添加篇幅來賣錢的心態,讓人望之卻步並且毫不推薦呀!

感覺比這本書好看很多的樣子。說要文學的詩句,也來一點比較特別的吧!王維,蘇東坡會不會太老掉牙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