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1000字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1000字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是一本由玛丽娜·菲欧拉托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一):爱是----温暖人心的光芒

很久没有写书评了,也是因为很久没有遇到会让我感动地敲下键盘上一个个拼音,来赞美一本书的冲动了。仿佛在人间行走多日,难免心上布满了冷眼旁观、默然于世的那些灰尘,随着作者的动人笔触,都悄然散开了。

我又触碰到自己温暖的心,那是爱的温度,是希望的光芒,是上帝在人间的天使,播散给我们的芬芳。突然想起前两天在另一本书里看到的教诲。有人问老师,我不知道如何爱戴神,老师说,那就默想你心爱的人、小动物、一件事,TA就是你的克里希那(神),把那份爱无偿地供给所有你爱的人,你在这爱中也供奉了心中的神。

我是在书店一眼被这本书吸引的,希望此刻也被这部书和我的书评吸引的人,追随内心的光与指引,这是一本很有爱的书,也许也正是此刻,你的天使正为你寒冷的心送来的金色暖炉。

感恩!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二):那是一个人心容易被救赎的时代

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囫囵吞枣——我无法在一部通俗小说面前以一种看圣经的心情去看。正在吃街边牛杂档时,就得脏兮兮、大口吃才能酣畅淋漓,可别叫我正襟危坐细嚼慢咽。在一开始调侃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时候,这种戏谑的态度就定了下来,后面就再也改不了了。一个帖子再严肃再深刻再美好,但拜托你不要把它放在“笑林咣叽”栏目啊~所以看到其他书评客们对这本书的深刻主题的讨论,总觉得自己太汗颜,一下子把人参果咕噜下去了……书评也搁了几个月也写不出来——消化不良……

一开始我会对出版社的推广有所腹诽,怎么在内容提要中将整个故事都概括出来了呢?岂不是毫无悬念了吗?但事实上,即使没有内容提要,那四个男女主角也是昭昭然凸现于故事上。而且,大概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四个人在我的视角来说都不是讨喜的角色。西蒙内塔一开始软弱而空洞,贝纳尔迪诺(名字怎么跟书中的一个地方是雷同的?)是从骨子里透出的风流,亚玛利亚和失忆后的塞尔瓦吉奥则是原生态的,性格上没什么文化和民族上的独特性。有书评客说,这本书展现是他们的自我救赎之路,这的确在西蒙内塔和贝纳尔迪诺身上可以看到,但亚玛利亚和塞尔瓦吉奥呢?莫非塞尔瓦吉奥的觉醒和对西蒙内塔的放弃即是救赎?而上帝又到底是怎样贝纳尔迪诺那种根深蒂固的游戏人间的价值观给矫正过来的呢?

我想,如果将书中的一些历史原委和文化典故结合起来再读这本书的话,可能会有更大的味道。一个21世纪的人,写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故事——不仅是古装小说,而是现代人用文言文写当代小说,连腔调心境都类似——多不容易啊。那是一个人心容易被救赎的时代吧。对不起风君,我只能写这么多了。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三):安详而美丽

从大堆的书中翻了又翻,还是决定看这一本《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这或许也与书本的封面有关,看着洁净的白色封面上印着的圣母油画,安详而美丽,心里也莫名的平静了。

实际上,故事的情节相当的简单,几乎是任何时代,任何人物都可套用的模式。富裕而美丽的西蒙内塔,与她英俊的丈夫洛伦佐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奢华的卡斯特洛庄园中。由于战争,他们被迫分开,为了生存而各自努力。两条主线,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简单明了,且在内容上也毫无特殊之处。就是两段因事制宜而产生的爱情。

可是,读起来却令人深思。

令人深思的却恰好是因为其简单。阅读过不少我们国内的畅销小说,在情节的曲折上真是无与伦比(尤其是宫廷小说),这一点可以证明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是何等超凡,尤其是与人斗,真是其乐无穷。也因此在阅读西方畅销小说时,总感觉那些情节过于简单和老套——说来说起,都是古今中外可以套用的故事,且也基本都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小说中了。

但是,情节真的是一部小说的全部吗?

没有曲折情节的故事,就不是一个好故事了吗?

事实上,再多的复杂情节到最终依然会有雷同和重复的时候,再勾心斗角的故事最终也会让人看得疲惫。留存在读者心中的,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精彩纷腾的场面,却是细腻和真挚的情感。一如我们经常擦肩而过的奥斯卡大奖,往往不会落在我们国内名导满目灿烂光芒的大片上,而是某些制作成本不算太高,却很细腻感动的片子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的确是一本好看的小说。

在故事中,战争,将一个贵妇,变成勇敢的斗士;将一个纨绔子弟,变成诚实善良的木匠。隐藏在他们华丽外表下的内心里真正的情感,也一点一点的体现出来。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对真爱执着的追求,那超越血统、超越阶级的友情、爱情,都令人无比的欣慰和感动。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欧洲的风貌,那种别致的建筑韵味、浓烈的艺术气息、可怖的种族迫害,也都一一完美的呈现在书中。

阅读时依然会被深深的感动。因着这些遥远的历史,那些人儿的真挚情感。也为着最后一刻,洛伦佐的放手。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四):方舟中的独角兽

我此前从未读过《穆拉诺吹玻璃的人》,也没有品尝过杏仁酒。读完这本书后,我却对前者和后者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漓江出版社也让我对他们的外国文学方面的出版策划能力刮目相看。此前我已经读了很多在国外“享有盛誉”的作品,却没有哪一本真的能让我惊艳,朋友说美帝国主义通过烧钱能把一堆烂书拍出如梦似幻的效果,使少男少女忘记一探原书的究竟,诚不我欺。根据这种该死的规律,我由衷的期盼《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千万不要改编成影视作品,因为既然坏的书拍起来很美,好书必然要被那帮混账徘徊,这是我绝不愿意看到,况且此书若真的有相应的作品出来了,我怎么能忍住不去看呢~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其中只能概括这本书两个故事其一,即西蒙内塔和贝纳尔迪诺 卢伊尼的爱情故事,但也不能说题目范围太狭窄,因为另一方亚玛利亚与“赛尔瓦吉奥”的爱情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着宗教的庞大势力在为这个故事张本,所有的偏见,所有的歧视,都建立在当时特殊的宗教信仰之上,让我不禁联想起史上最荒淫的教皇,那位来自于西班牙波及亚家族的刽子手,他的当选曾使整个天主教世界陷入恐慌,然而,世界并没有因他而崩塌,他的小儿子战功赫赫,他的女儿美名远扬。故事中的红衣主教索利斯 德冈萨雷斯无疑就是那位教皇的翻版,只不过更为低级,他利用宗教裁判所诛杀甚至就地处决他所遇到的犹太人,将所有与犹太人通婚的人都视为异端,正是这些口口声声要执行上帝旨意的人最为肆意歪曲上帝的博爱,因了他的“照拂”,战争使卡斯特罗庄园成为蛮荒,马诺多纳塔失去妻子后为了苟全两个儿子的性命还要将自己奉于火刑,这两个凄绝虽美好的爱情故事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曾经的主人成为巧手的木匠,达芬奇最爱的高足与寡妇相守。宗教总是这样,它夺走了什么,又对你隐喻些什么,当西蒙内塔忍受屈辱做圣母画像的模特时,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苦涩爱情而酿造的杏仁酒拯救了整个庄园并流芳后世……

正如作者在注中所说:西蒙内塔出现在圣莫里斯修道院墙壁上的每一个女圣徒和每一个抹大拉的玛利亚的脸上,在莎朗诺的每一位圣母也都是这个女人……也许曾在贝纳尔迪诺在世的时候生活过,也曾在他心里;或者,可能她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本书中一些是真实的,一些不是。这些都不再重要,为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读后感(五):宽恕与治愈

英国小说一向给人优雅柔美的感觉,菲欧拉托的这本《杏仁树下的圣母玛利亚》也不例外。作者自言,小说创意来自迪沙朗诺杏仁酒的传说。小说中因战争失去丈夫的年轻貌美的寡妇西蒙内塔-迪沙朗诺与达芬奇弟子贝纳尔迪诺-卢伊尼之间的爱情。原本花花公子的贝纳尔迪诺-卢伊尼对西蒙内塔-迪沙朗诺一见钟情,从此情根独种。西蒙内塔-迪沙朗诺家道中落,不得不变家里所有的物什,并为卢伊尼作模特换取金钱以守护种值大量杏仁树的庄园。卢伊尼将沙朗诺教堂里所有的圣母像画成了她的模样,在逃亡修道院时依然凭着思念中的西蒙内塔印象画出更多圣母形象。而西蒙内塔在做模特的过程中渐渐也爱上了卢伊尼,并为他发明了杏仁酒,挽救了庄园中差点被砍伐的杏仁树。与此同时,西蒙内塔的丈夫洛伦佐原来没有死,失忆被救与另一位美丽的乡村女子相恋。两条爱情线,不过结局完美,洛伦佐恢复记忆看到西蒙内塔的幸福生活,宽恕了彼此,选择了失忆后的生活。

语言优美动人,情节相对简单,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贝纳尔迪诺-卢伊尼对于宗教画的理解,认识西蒙内塔之前,他是魔鬼,但却能画出无比纯洁的天使天堂;深爱西蒙内塔之后,他渐渐从所画的宗教画中“超渡”,成为真正悟的纯洁天使。贝纳尔迪诺-卢伊尼对色彩的疯狂,在作者对感观描写的字眼中一一呈现。这里也特别要感谢翻译,将那种很难描述的感觉写了出来。贝纳尔迪诺-卢伊尼身边的教职人员对他讲述的那些宗教画来历,典故也非常吸引人。甚至让我想去找来对应的画作一个比对。融情感于画作之中, 幼年时的遭遇,刻骨铭心的伤痛,以及无差别的温暖关怀,还有那些才华横溢的画作表达,天才背后的爱与痛,人性的真实与平凡都让人感同身受。

保守的中世纪,寡妇门前依然是非多。西蒙内塔悍卫土地的勇敢,让我想起《飘》里的斯佳丽。她像男人一样抛头露面,像男人一样为衣食挣扎,当反犹太人的宗教偏见依然在沙朗诺小镇中存在时,她毫不畏惧地选择了帮助她的犹太人做朋友,并在危难之时给予庇护。如果说贝纳尔迪诺-卢伊尼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被治愈被圣洁的色彩,那么西蒙内塔便被赋予最大的勇敢与宽恕精神。

真挚的爱情,让贵妇走下圣坛,走入民间,仆伏于土地;也让贵族放下偏执走近平凡生活,走向爱情;也让天才正视伤痛,放下脆弱勇敢追求。爱,让这个故事宁静而优美;爱,让这里的酒更醇,色彩更亮丽,更迷人。

封面好美,正文许多字眼做了加粗的强调,而且细心的翻译还做了许多帮助理解的标注,特别专业---这点在许多译文小说里都没有。 当然,排版还可以再改进,正文可以更精致些。

故事介于四星五星之间,鼓励五星。同时期待看到作者的另一部新作《穆拉诺吹玻璃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