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经典观后感集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经典观后感集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是一部由罗万·迪肯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观后感(一):一些杂感

朋友聚会喝着红酒、香槟吃着披萨、沙拉

这位英国人开着法国车标致、那位瑞士医生开着德国车大众

穿的衣服跟我们差不多,或者说是我们学习的他们

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看上去是自己的,但其实不止属于自己,因为你的死可能会给你的家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楼梯扶手的白色是英国式的白色

他们在家里是不脱鞋的

用的笔记本电脑是dell、hp,手机是三星、Apple

我一直是支持安乐死的,死有时候比痛苦的活着好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观后感(二):一些杂感

他家竟然有一个佛像

朋友聚餐吃沙拉、披萨,喝红酒、香槟

他们穿的服装跟我们也差不多,或者说是我们学的他们

家里墙壁、楼梯扶手的颜色真的是典型的英国白色

英国人在家也穿着鞋

这家英国人开的车是法国车标致,而瑞士人Erika开的车是德国车大众

瑞士环境真漂亮

人的生命不止是自己的,也是自己家人的。因为你的死会给家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这样想来,人真复杂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观后感(三):生命的最后,你想怎么度过?

看到西蒙第二次去瑞士实施安乐死,他躺在病床上,进行最后的程序。在打开药物开关之前,非常努力的打开手机里自己之前录制的音频,表达自己对黛比的爱意,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瞬间涕泗横流。他真的是一个很善良,很暖,很周到,很有仪式感的人,尽力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幸福。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他可能无法忍受失去自己所有的尊严,只能给自己的亲友带来负担,与其如此,他毋宁死。

他去世后两周,黛比已经忘记了他在病床上放的录音了。我当时觉得多深的爱,可能也挡不住岁月的流逝。黛比当时还说,西蒙去瑞士是最恰当的时候。当时亲友们仍然爱他,也可以接受他选择安了死。可能当时照顾病人的辛苦和对病人的爱已经可以相抗衡了吧。身体上的苦累是可以消耗心里的爱的,速度还挺快。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观后感(四):关于我设想的我的结局

我所接受的教育,我说学习的医学知识,都在告诉我,死亡也多情,但现在的我,仍然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仍然是愚昧的众生的一员,我仍然无法做到支持或者不去劝说一个和我有或者没有亲缘关系的人,舍弃苦苦支撑,即使这段毫无意义的支撑带给他的痛苦大于欢愉。

但每次观看类似的影片,我总是要感慨自己早早就许下长命百岁的愿望,都一再告诉自己要爱惜身体,要尊重衰老,要敬畏生命。

有时谈起垂垂老矣,其实我并不太能想象到那个场景的凄惨和痛苦,在我的愿望里,我是一个还不错的人,我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会在一个宜人的秋天,在一颗挂满黄色银杏叶子的树下,在一张摇椅上,身边最好有我的丈夫,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或者没有他们也可以,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不觉得很惨,然后缓缓闭上眼睛,然后金黄的银杏叶铺满我离开的旅途。你看,这样说来,我完全没有一点点想法认为,我人生的末尾,会在一个雪白的房子的一间雪白的屋子里,躺在一张雪白的床上,面对一堵雪白的墙和轰鸣恼人的机器。

对于安乐死的态度,有一种深深的矛盾激荡在我的心里,我是贪心又普通的愚民,我希望人们的告别体面而温暖,又偏执地希望他们活够身体极限的最后一刻。如果一定要表述出来,换算成数值,大概可以浅浅表示成75%的否和25%的是,但是这个数值也没有什么深切的含义,甚至在同一个例子里,我都不能和自己达成一致。我十分厌恶疼痛体验,但是无知无觉的活着好像也并非我所求,洒脱放手也许只有一次的生命,变成天地的一部分,说起来很酷,可是仔细一想,有些东西只有我以我的形态存在,对我才有美好的意义,比如阳光烈日,比如花鸟鱼虫。

整个片子播放完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家人的悲恸,不是西蒙的选择,而是影片最后,西蒙伴着音乐手舞足蹈的快乐,是一个人之前几十年的际遇造就的此时此刻,那是鲜活的生命带给我的感动,是我敬畏的生命的伟大和神奇。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观后感(五):生命自有凋零时

生老病死,这些我们人生中的关键大事,从我们刚来到这世上开始,似乎就一直由自然规律支配。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到这世上的”。我们的来,已经是仓仓促促,事先没有被告知,孑然中接受了自己的一生。到将死的时候,也还是听从命运的洪流。有人的运气好点,年事已高而自觉光阴将去,从容等待好了这一切的到来,最终安详离去。但也有些人,本来还期冀着生命中各种美好的时刻,却因为飞来横祸,无助地停留在了那一刻。因此,私以为,能从容、自觉、信心满满的选择自己的去路,是人这一辈子中最酷的事情之一。因为它实在太难能可贵。 安乐死。在康德看来,这违背了普遍的道德律令,因此要绝对被禁止。不过事实上,安乐死的确不能被普遍化。对于每一个安乐死案例,都要经过个案推敲,以真正确定当事者的意愿。私以为绝对化的禁止是对人生命自由的干预。本人也体会过因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而非常消极沉闷的时刻,因此非常理解那些身患重病身心遭受巨大痛苦想要快点解脱的人的愿望。议员们会说:“怎么死是上帝的事情。如果允许安乐死在英国的合法化,那些富裕的老人们可能会被家人怂恿,而做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决定。比起让他们能接受安乐死,不如我们加强临终医疗关怀,让这些将逝者能在世上活的更体面、更快乐,从容等待死亡的到来,而非主动、提前结束”。影片中的西蒙是极有主见的人,成功人士的高自尊感让他在身患运动神经元病而身体机能日益退化后感到无上的羞愧与痛苦。他的家里人极力反对他的安乐死,却在他痛苦到尝试自杀后决定支持他的决定,远赴异国他乡去提前结束生命。在笔者看来,允许安乐死,是对于患者生命自由的尊重。尽管没有绝对的个人主观化的自由,但比起让安乐死入刑、协助者入罪,安乐死合法化可以减轻家人们的顾虑,从而支持患者发自内心的自由意志。 当然,这份自由,必须要经过充分的检验与个案衡量。瑞士的安乐死机构为西蒙做了充分的评估,以确定选择安乐死是他的真实决定。除此之外,安乐死难以被普遍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是昂贵的。对于深陷重病的穷人来说,他们没钱去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也没钱去支付安乐死的费用,他们只能选择在生命的终点默默承受,平静或者无助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应该推广社会保障性质的临终关怀,让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的终点,平静等待死亡的到来。相比于那些遭受生命突然之殇而丧失生命的人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