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杏仁》读后感摘抄

《杏仁》读后感摘抄

《杏仁》是一本由孫元平著作,皇冠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2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杏仁》精选点评:

●因为“怪物”二字吸引,但好像篇幅有些短了,过程有些快结束有些快。

●很不习惯台版书的排版方式 也因此看得更仔细 前半部分很棒 特别是外婆母亲和我三代人一起相处的细节 中间开始略狗血 一边看一边想 啊果然是只有电视剧才会有的情景/人设 最后“作者的话”又回到水准之上了 总体来说四星以上五星未满

●很好读,好久没读书了,总是因为故事不够吸引人而读到一半就放弃,但这本书我用一下午就看完了。而且故事真的很有意思,作者写的也很好。

●生活就是尝遍各种滋味后又无情流逝的。书非常好读,好奇地间隙突然又会有会心一笑的冷幽默。人对于同理心的选择反应,奇妙地又一次切合了最近身边的社会命题。

●铺垫很长但让人一头栽进故事里 感觉到了痛 也感受到了爱

●同時獲得馬欣和neko嗚喵的推薦,品質保證。 作者很厲害,淺白文字裡承載著二個男主笨拙卻真摯的情感與友誼。 缺點大概就是結局有點韓劇式狗血,但比熔爐好多了,不至於氣到扔書。

●“作者的话”值得五星。

《杏仁》读后感(一):杏仁

书中很多冷幽默,也适合那种孤孤单单的人读。

是讲一个患有先天性情感缺失的小孩子的稍异于他人的成长故事。

主人公的妈妈为了让儿子的大脑好好发育恢复正常,拼命了让儿子吃杏仁而来的书名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妈妈在教导无法共感周围人的心情的儿子说话尽量要用肯定型。

例如别人给你显示新的铅笔盒,你要说真棒啊,因为那个人并不是真的想给你看他的新铅笔盒,他只是想给你显摆。

别人夸你的时候你要说谢谢,或者说没什么,就这点水平而已,第一种是常规的对话,第二种回答就会给人留下一种你很锐敏又谦虚的印象。

然后主人公在妈妈和姥姥过世后在周围人和朋友的交往中进一步成长,体验到了爱情和友谊的故事

《杏仁》读后感(二):“作者的话”值得五星

觉得想说的很多就试试写成书评。

对我来说略失望的近结尾的高潮部分(与铁丝那一段),感觉缺了一些笔力,或者是我读到最后也代入了述情障碍的身份反而能脱离去看以至于没有那么被抓住。

心里想着打3⭐或是3⭐半,但是看“作者的话”的时候,阅读时候的心理活动又再度回来。

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亲近的也就那么几个,即便是亲近的朋友我们或许也不能了解全貌。阅读故事的妙处就在于看到主角更全貌的模样。就像千明官作家常常书写“流氓”,在《杏仁》里也看到了不那么“好”的坤的背后的故事。他的伤痛,他的光亮。阅读让我看到一个个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像一个镜头对着社会角色然后不断放大特写。

我也想更加与病人产生共情,想设想他们的故事。

“我”的故事,读着感到心痛,同时也庆幸他不能感受。这个世界很糟糕,主角们的经历仍在发生,作者也在“作者的话”里对那么小的婴儿身处这繁杂混乱世界的担忧。是在读“作者的话”有了对文本更多的共情。我的孩子如何去爱,我的孩子如何被爱。

文本的重点在“人”,在书写中也夹带了非常多作者自己想表达的关于阅读、书籍、人生之类的看法,阅读观感有点受影响。

文本的重点在“人”,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奖项)肯定,但是我还是觉得文本没有让我惊艳到不停赞叹与大力推荐,(我在写这段话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冒出其他作品,不自觉在比较,但是想想,没必要,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力量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读到最后没有想打5⭐的原因。

作者其实是用故事的形式讲出了“作者的话”,那篇“作者的话”高度囊括了她写这本书的触动点以及想通过作品表达的要点,被触动值得5⭐。

《杏仁》读后感(三):補救劇情的文筆

沒有半星真的太難了,只能憑私心打4吧,其實大概3.5?

是一本隨手買來的意外之喜。一打開第一章就迅速被捉住了,一口氣通讀完第一章渾然不覺,暢快淋漓,頗為驚艷——是我的菜。那看似克制實則濃郁、奔流的情感,無心插柳卻佈局精巧的敘事,真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體驗。

可惜等我第二次接著往下讀,也就是故事進入主情節的時候,第一章的渾然天成慢慢消逝了。隨著情節的繼續發展,這部一開始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說逐步演變成一套過於規整煽情的韓劇。

首先是太多過於戲劇化的巧合,如我代替坤見其母親,簡直是橙光遊戲裡拎出來的劇情;

其次看介紹我一度以為是坤與我之間通過暴力達成的對話與治愈,但事實上我和坤之間的感情在小說中建立得遠遠不夠,不僅是篇幅,更是深度,每一次見面感情的遞進仿佛只是為了應付情節進展,卻禁不起深挖背後的理由。尤其是坤,面對我這麼一個沒感覺的人,他那顆心又是怎樣變化的,很難理清,也就沒有理清;

在這個基礎上更讓我皺眉的是度蘿這一角色的加入,簡直是天降的仙女,之前坤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不及她一個吻來的有效。我能理解作者試圖描繪我成長過程中青春期愛情萌芽帶來的奇妙變化,但首先得明確,這不是這故事的主題,愛情以如此萬能的形象突然出現,那還要前面那麼多千辛萬苦的摸索、試探作什麼?就算要安排愛情作為轉折點,起碼也要讓過去坤做的一切撐得起這感情鋪墊。這理應是關於“量變引起質變”的故事,而不是如此草率,看著故事講得差不多了就把需要的情節硬推出來。畢竟,情節推得到,情緒和情感可不能。

總之之後就是一路非常戲劇化地奔到了結尾,又是黑幫老大,又是替你擋刀,又是奇跡復生……這就都不多說了,非常狗血劇商業片的操作,把一開始第一章裡流露出的對荒謬現實冷峻而犀利的觀察揮霍得一乾二淨(以無感覺的我這一怪物反觀察虛偽的有感覺依然無動於衷的常人,其實是很有趣的點,閃著光散落在故事中,不過並沒有得到突出,應該是作家不願意觸碰太多鋒利的、社會諷刺的東西)。但我還是慘兮兮地哭了,嗯對,這就是我私心給了四星的原因。

儘管劇情上有許多瑕疵,太方便,太狗血,太……但作家的文字充滿著畫面感,節奏也把握得恰到好處,感覺能隨時在腦內上演一場電影。雖然通過情節建立的感情說服力不強,但其文字的抒情筆調和豐富的心理、環境描寫極能調動讀者的共情心,一下子就被氛圍捕獲,也就被主人公的情感衝垮了。

對於細節的處理也非常令人驚喜。這一點韓國文藝真的普遍做得很好。細膩,真實,新鮮,打動人心。

最先印象深刻的一個是寫班導坐到沙發上,用得是“像丟東西似地,讓自己陷入咨詢室裡一張老舊的紫沙發上”這樣的表達,我的眼睛“嘩”一下亮了。

2019.1.1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