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是一本由周作人 著 / 刘绪源 辑笺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读后感(一):难得的好书!非常值得一读

这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你是很值可以把它当散文集来读。周作人的文风清新畅达,自然随和,让人如沐春风。~

周作人一生充满争议,而此书收录的文章集周作人数年所作,从中我们也可对其身世命运和心路历程做一次探寻,以窥全豹。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读后感(二):刘绪源辑笺

周作人是最早译介安徒生的人,是最早在中国全面系统倡导儿童文学的人,也是最早投身于儿童文学研究及批评(包括儿童文学翻译的批评)的实践者。“五四”以后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与他的理论批评大有关系。然而他又是个特殊的理论家,他没有理论专著(《儿童文学小论》也只是一本批评与论文的合集),他的所有创见都在散文随笔中(其论文严格说也还是“美文”),这一点与鲁迅十分相像。所以要找出他的理论构架,必须在大量的文章中寻觅,这不同于读那些框架谨严的论著。但因文章好,读来另有一番乐趣。且因不受论著形式限制,作者之全人自由出入其间,所以内容特别丰富,在接受理论启迪的同时,也常令人灵感勃发,产生积极联想,遂有诸多心领神会之效。 ————刘绪源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读后感(三):零点一

周作人一共写了七篇谈玩具的文章。

我读完他的第一篇《玩具研究一》,发现他对于儿童是极其体贴的,周作人可以说是“中国儿童”的第一个朋友,应不亚于日本的河合隼雄。

周作人发现那时的儿童玩具仍不改旧观,依然猥琐、拙陋,人们无改良意识,父兄、玩具商、小儿皆茫然。因此,周作人提出“游戏者儿童之事业,玩具者其器具”,应当对玩具审慎地择选。周作人总结了七条标准,“一实用,二教育,三卫生,四运动,五经济,六审美,七技巧。”这七点,可操作性极强,同时又能兼顾儿童心理与身体,细致体贴如此,真是让人感动,也让我对这些有了更为清晰具体的认知。

玩具的制作有着审美的需求,却也不可过于艺术,“以儿童趣味为本位,而又求不背于美之标准”。小儿如野人,对于浓厚正色尤为喜爱。因而,玩具的制作应审察其色彩、形状、花样,不能糊弄、迎合孩童。而第二点教育,则是希望此玩具能够同时发达小儿感觉,修养其品性,在直接教训与艺术极品中有所调和。周作人考虑到经济、运动、卫生,也让人很有受益,经济则是要求物美价廉,运动则是要求便于携带,如若不价廉,不便利,小儿玩的不尽兴,摔的也不自在,这种破坏力也被遮蔽了。小儿爱毁坏玩具,却也筹思如何修合,这可说是启发他的智识。

玩具的起源应在各国都有,最常见的大抵是在儿童的坟里,作为玩具殉葬。中国还有一种“俑”,以替代活人。小时候所玩的烂泥菩萨之类的泥娃娃,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又因为玩具殉葬到底是比较少的,因而本可以有所用的玩具发展已找不见了。而在中国就连对玩具的文字记录也少之又少。实物与文字的缺失与中国文人的儒家思想有关,文人多轻视之。而在印度等文献记载中,可见态度的决然不同。

玩具其实可以说是儿童的福利。对玩具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儿童的重视。中国古代的儿童少,现代的儿童看身份。就如今,城镇里的所谓玩具,廉价塑料感太强,儿童审美还未形成,被塑造。儿童好动、好玩,也好养。阶层决定如何愚民。周作人说旧的如泥塑的阿猫阿狗也应得到新发展,和新式玩具并重,因为旧式的更近儿童日常。可惜,现在的儿童不玩泥巴,他们有新玩具——手机。

玩具之骨董的趣味,骨董家(真正的)也可以被称为赏鉴家、好事家,他们不以年代不以稀奇而收藏,而是以趣味的“顽童心情”去把玩,而“抓住了他的玩具的顽童,便是一个审美家”,这两者是十分相像的。中国人素来对玩具冷淡,周作人偶然在古代散文里看到一两句描写小儿玩具的文字,心里欣喜。人形玩具是玩具的基本,在中国是缺少的。周作人认为“洋娃娃”是顶可爱的玩具,我们只有演戏用的傀儡,本国制的娃娃也还是黄发碧眼的。现在似乎市面上也有黑皮肤的洋娃娃了,不知道有没有黑发黑眼睛的洋娃娃。从表面看,像是金发碧眼垄断了洋娃娃。

周作人共写了十篇谈歌谣或儿歌的文章。

儿歌的起源大致分为两种,一儿童自造,出于游戏;二是大人所作,儿童歌之。儿童尚幼时,对于声音、音调有所喜好,虽不知意,无妨,节奏与韵律夺声。小时母歌,长大儿戏。有些童谣出自大人之手,有所影射及谶语意思,流传久后,则变为“失其意而为寻常游戏者”。“童谣与俗曲歌本同源而支流,儿童性好模拟,诵习俗歌,渐相错杂,观其情思句调,自可识别。”

许多关于童谣的书籍印刷粗劣,其上的图画都是些“傀儡画”,也就是绣像式插画,毫无生气与艺术感,倒不如没有。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读后感(四):一本可以当做美文读的儿童教育书籍

认识周作人是多年前偶尔得到一本《故乡的野菜》,文字平淡冲和,意境悠远,虽是怀旧之作,却没有情感的泛滥,而是呈现出了一幅淡雅优美的江浙风景民俗画,我很快就喜欢上了。之后又买了他的文集,发现他的所有文章都是如此的感觉,他自己也说了,他的散文力求一种平淡冲和之感,其实这个也不是很好解释的感觉,仿佛就是一种茶,看起来喝起来都是极平淡,然而余味悠长。他的写作特点一个是我前面说到的这种克制情感的淡雅,一个还有就是丰富,这是唯有读书多才能做到,他即使写非常平常的物件也可以随手拈来有趣的典故,所以即使非常短的文章,也是丰富多姿,十分耐读。

而这本《周作人论儿童文学》的购买则是好奇所致。之前看他的文以及照片,不会想到他是一个对于儿童和儿童文学有研究想法的人,而事实我真是存了极大的偏见,他其实是一个最爱孩子最懂孩子的人。这本书的扉页介绍他时有一个头衔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人”,然而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而是编者刘绪源选编的周作人多年写的关于儿童教育,儿童理解以及儿童文学的散文,编者称之为“知堂美文”,文章的风格自然是和他其他的作品一样,文字平淡,内容丰富,意境悠远,思想深刻,很多观点直至10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很新很有卓见的。

这本书所涉及的关于儿童的内容十分多,包括儿童定位,儿童心理,儿童的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童话,儿歌,关于儿童的文学作品等等,我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论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儿童本位就是明确认识到儿童是与大人不同的独立个体,在评价他们的行为和作品,以及为他们做相关事情时也须从他们的角度考虑。这个观点是贯穿在这本书里他所有的文章里的,譬如他非常推崇安徒生的童话,原因就是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从儿童角度看世界,同时又是用儿童的语言讲出来的。在《小学校成绩展览会杂记》中他批评了评判者以“无明之主观”用一个标准评价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作品,并对各种作品做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十分强调创意和儿童的活泼自由思想。在前一篇《学校成绩展览会意见书》里他就提出了希望“保存本真,以儿童为本位”,指出“年龄不同,工拙有殊,但须各尽其力,各致其志”,也就是让孩子自由表达想法,充分发挥能力。这也使我想到现在的幼儿园小学通常要求孩子做一些手工作业,但是往往是家长代为制作,最后变成了家长的较量,而非孩子的比赛。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包括童话,儿歌,诗歌,科普图书和小说等。在这本书里周作人对于儿童文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长儿童之想象,使在后日能欣赏艺文;了知人生大意,为入世之资;多识草木鸟兽之事,知自然大且美”,也就是增加儿童想象力,提高审美,认识人生,了解自然草木。

在这一方面,他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了很多神话传说(古老的童话)并解释儿童思想与原人思想之类似,可以理解此类作品,同时推荐了很多好的童书,比如安徒生的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穿靴子的猫,法布尔《昆虫记》等。在推荐这些时,他提到“无意义的有意思”,指出“无意义”才是最接近儿童世界的,是以“空灵的幻想和快活的嬉笑”满足儿童“空想旺盛时期”的需求。他一直强调,我们不要去为孩子强加道德的教化,而是应该顺应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让他们慢慢长大。在《我学国文的经验》里,他提出一定要孩子多阅读,“不然便不能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部,不能磨练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同时他说了,孩子需要的不是商人撰写的东西,而是适应他们天性的文学作品,也是这个意思。

在《儿童的文学》里,他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文学读物选择给出了非常认真详细的指导意见,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和需求是不同的,应该给予的精神食粮自然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三到六岁孩子的儿歌重音节的有趣,童话则选天然故事,荒唐乖谬才是符合小儿思想的。

在文学这一块,他一直强调的是:给儿童的东西不能太教育,甚至要去教育腔调,最忌灌入大道理,这是中国人的通病,即使现在也还是如此的恶,比如我就见过一套书叫《小故事大道理》,大人总是希望通过一些故事让孩子去明白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又添加得那么牵强生硬,实在让人生厌。当然现在也是有很多很好的作品给孩子们的,那么家长在给孩子讲的时候,应该避免去问孩子学到了什么,或者自己去大讲一番道理。只凭孩子去理解喜欢就好了。

书中还涉及其他与儿童相关的事物,比如如何为儿童选择玩具,如何为儿童提供好的性教育,关于儿童的文学作品,还有作者自己的一些儿时忆旧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些观点。文字的好不需多说了。同时我看到的是作者非常认真的态度,这是学人的态度。在《安得森的十之九》中,他写自己初读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时的感受:

当时觉得这幼稚荒唐的故事没甚趣味;不过因为怕自己见识不够,不敢菲薄,却究竟不晓得他好处在哪里。后来涉猎民俗学一类的书,才知道格林童话的价值......至于安得森的价值......才明白他是个诗人,又是个老孩子,所以他能用诗人的观察,小儿的语言,写出原人——文明国的小儿的思想。

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的诚实和认真。不懂的就承认不懂,懂了才会客观地去评价欣赏。这也是他作文的标准:真。他在讲儿童写作时也是强调这点,首先要真,文章要“简要清通”,要发表自我的意思,而修饰文句则在其次了。这也应当作为现在很多大人和孩子的写作标准。

此书既可以作为美文来欣赏,亦可以当做儿童教育书籍来参考的。编者刘绪源的“笺”也能很好帮助理解作者的思想,语言和写作背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