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经典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经典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是一本由(美)罗伯特S.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读后感(一):受益颇深,但感觉欠缺逻辑性

深入浅出并有各种科学实验的支撑,向读者介绍了儿童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对于育儿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总觉得在读的过程中内容和格式安排上逻辑性不足,感觉这个方面还没讲完下一段讲的又是另一方面。并且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估计是教材的缘故吧。想深入了解还得需要其他书的配合。整体不错!

深入浅出并有各种科学实验的支撑,向读者介绍了儿童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对于育儿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总觉得在读的过程中内容和格式安排上逻辑性不足,感觉这个方面还没讲完下一段讲的又是另一方面。并且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估计是教材的缘故吧。想深入了解还得需要其他书的配合。整体不错!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读后感(二):并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儿童发展心理学关键在对症下药,不断研究。

科学是充满了怀疑精神的,不同的科学家对某一现象常常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不同科学家的分量不一样,在儿童认知心理学这一板块,皮亚杰是大师,他的诸多理论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些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也不能决定他就是绝对的权威,他的很多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科学家提出了不同意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给了我一种深刻的怀疑精神的启发,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里,也许很多东西暂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我们要抱有开放的态度,同时虚心地去接纳更多的知识,研究得更全面和广泛。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充满了太多的挑战和未知,此时对记忆的研究,对认知发展的研究,如果放在成人世界,则很容易得出结论,得出更确切的结论,但是对于儿童的研究,因为各种原因,充满了挑战和未知,因此很多的领域尚没有取得很好的突破,这对儿童心理学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切都在好起来,那些孜孜不倦地将毕生的精力投入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专注的态度,这是我们应该敬佩和赞美的。

刨根问底,打破砂锅的这种精神很宝贵,人可以选择肤浅地活着,也可以选择更深刻地研究的一种精神,这是两种生活态度和活法,不读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人这么多,他们仍然可以养育子女,甚至培养出很好的孩子,但是一个人,若是开启了爱智慧,追求智慧的生活模式,他就不能允许,也不甘心自己停留在模模糊糊的一种养育,教育孩子的模式上,于是他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生命投入阅读,投入探索和研究的求知之路,即使一无所得,也是一种美妙的旅程,幸运的是,只要他投入了心血,他的这种探求就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更科学的教育养育模式,更安全更少焦虑的生活,更高效更有发展的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太多太多。

儿童在小小的个体下,竟是如此的复杂,多样和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也许在遥远的过去,人们低谷了儿童的可能性,但是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以科学家未为代表的,更多人对于儿童产生了巨大的惊奇,而这种惊奇和不可思议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于儿童的研究,即使我们仍然不能确定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么巨大,但是这给了我一种极大的启发,永远要相信人类的可能性和无限的潜能,因为这种特点从一出生就开始存在,弹性,记忆,认知加工,理解等等等等,都是我们人类所拥有无限可能的生理和精神的基础,保持惊奇,保持乐观。

现在的教育理论满天飞,所谓的教育专家,家庭教育大师满天飞,昨天还被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困扰,今天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家庭教育专家,荒唐,可笑,但是也正说明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现象,那些吹牛的,说大话的,会包装的,满口的绝对正确满脑子的无容置疑的人和理论往往不堪一击,在背后是贫乏和站不住脚的歪门邪说,毕竟真正经过时间考验的理论和科学家,仍然还在不确定,还在各种假设中穿梭,毕竟,充满了质疑精神和严格求证态度的科学著作并不能引起太多人的兴趣,也无法让那些功利的,目光短浅的,焦虑的,急于得到一个根本解决大法的大多数人满意,所以伪科学,抄袭的科学,投其所好的科学,包治百病的科学甚嚣尘上,充斥在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

七小现在盛行创新文化,真的很重要,再不创新,僵化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创新得有源头,必须有理论支持,恰好儿童发展心理学里的皮亚杰,维果斯基,信息加工理论等,都对创新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所以后续还要认真研究皮亚杰,维果斯基的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比如今天流行的小组合作,得益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还有交互式学习,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小老师的培养与帮助,最近发展区的设置,甚至包括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训练记忆策略等等,都必须建立在本书相关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且不可随意而为,胡乱创新,更不能纸上谈兵,只有一肚子空泛的理论。

有一次跟朋友交流,他谈及不在做父母不必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书籍,我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我一直相信,阅读有价值的儿童教育相关的书籍,对于任何一个希望能达成更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成功地养育子女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昨天跟大学辅导员见面,她却谈到家里已经有小半个书柜放着儿童教育相关的书籍,她是文学专业的副教授,但是在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等相关的科学领域面前,却保持着谦卑的姿态。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读后感(三):从孩子第一次抓你的手到有选择的交友,孩子的发展知识你了解多少

作为一名新手妈妈,从儿子出生那天,就有无数问题困扰着我:一个小婴儿是如何区分自己的母亲的?一个6、7岁的儿童是如何有模有样的画一幅画的?一个16、17岁的青少年是怎么选择朋友的?

如果你同我一样也曾经产生过类似的疑问,那么恭喜你,你和儿童发展学家提出了相似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儿童发展和其他领域不同,它既是一个我们都会经历的过程,又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是如何发展的,我们才能用更有效的教育孩子。

那有没有什么途径既能让我们了解专业的儿童发展问题又能简单易懂哪?有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后面简称《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就能完美解决我们的问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S·费尔德曼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200多所美国高校采用的经典教材。

《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发展阶段为线索,内容包括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童年中期和青春期,在每个阶段中又重点介绍了生理、认知、社会性以及人格三个重要的儿童发展主题。从理论研究再到运用发展心理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儿童发展心理学》都面面俱到。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本书的每个章节前都用了一个该阶段孩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案例,以案例引出该阶段的知识,详细剖析该阶段孩子的发展问题,从理论知识开始再到实践应用,从方方面面解决父母的疑问并给父母提出可行建议。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本每个父母都需要的系统且专业的儿童发展排雷手册。

下面我便以本书中社会性以及人格这个主题,来和大家讲讲这本书:

婴儿依恋是本能:新生儿出生后,便和他的主要照料者形成依恋。在心理学上,依恋是在儿童和特定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绪联结。也就是,婴儿和其母亲形成了依恋关系,那婴儿和母亲在一起就会高兴,难过时,只要母亲出现那他的情绪就会稳定。想想看,小婴儿哭的时候,是不是谁抱都不行,但是只要妈妈(主要照料者)抱,孩子一会就不哭了。

习性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根据观察刚出生的小天鹅有一种天生跟随他们母亲的倾向,发现依恋是基于生物因素的。换句话说,依恋是种趋利避害的本能,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知道谁能保护自己并和保护自己的人发展出特殊的关系。

如果妈妈(主要照料者)在婴儿期对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能快速积极地给予回应,比如说孩子哭时,能给予拥抱和安慰;孩子渴了、饿了,能及时的让孩子喝水、吃饭等等那孩子与母亲之间就极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帮助孩子以后更容易交到朋友。

不同时期的儿童对友谊的看法:婴儿期孩子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和家人,到了学前期孩子的关系就会扩展到朋友。由于儿童对友谊知觉的变化,发展心理学家威廉·达蒙提出了儿童对友谊看法的三个阶段的观点:

阶段1: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学龄前期儿童交朋友的标准是能一起玩乐,孩子经常和谁一起玩,谁就是他的朋友。

阶段2:基于信任的友谊。等到孩子在大一点,他们对于朋友的定义又会发生变化,这时候他们开始关注信任和共同兴趣。我有一个小秘密,我告诉你,你能帮我保密,那你就值得我信任,我们就能成为朋友;我喜欢画画,你也喜欢画画,我们能交流画画的相关信息,那我们也能成为朋友。

儿童中期的友谊开始关注个人品质,这个时候的友谊就不像学龄前期的儿童那样,上一秒打闹下一秒还能玩乐在一起。如果两个孩子因为信任危机不能在做朋友的话,修复友谊唯一正确的方式就是正式的解释和道歉。

阶段3: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到了青春期,孩子对友谊的定义又发生了变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友谊的主要标准是亲密和忠诚。朋友之间会相互倾诉、会分享各自对事物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这个时期的友谊是有些排外的,例如,你不可以和我不喜欢的人做朋友,不然你就不是我朋友。

从婴儿期的依恋本能一步步到追求心理亲密的友谊,这除了代表孩子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外,还有认知发展的不断加持,从懵懂无知到有思想能选择,这就是儿童发展的必然过程。

如果你给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一张他当时的照片,他是没法认出照片中的婴儿就是自己的。关于我们的自我觉知,大约是从12个月开始发展的,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我是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的发展,学前期儿童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开始希望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例如自己走路、洗手、吃饭等等,这些探索都是他们对自我的思考,他们开始逐渐知道我是谁。

到了儿童中期自我的发展主要是围绕能力展开,也就是勤奋对自卑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他们不仅要在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找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在从我跑的快、长得高等身体特征上看待自己,而是更多的从我很聪明、乐于助人等心理特质上看待自己。

儿童中期的孩子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在,他们开始将自己和别人做比较,并且随着自尊水平的高低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儿童中期的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是,我开始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到了青春期,孩子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但同时他们也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这个时期,孩子渐渐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准确,开始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是从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到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过程。

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一个小婴儿听到别的婴儿哭也会哭,这便是共情。根据一些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共情是某些道德行为的核心。

孩子婴儿期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还没有道德观念。等到了学龄前,随着认知的发展孩子开始有了道德观念。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经过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那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行为,并且根据父母或其他人正面的评价认识到这是一件正确的事,反之也是如此。

总之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孩子遵循不变的社会是非标准,例如偷东西就是错的,好人不会做坏事等等。

但是到了青春期,随着孩子的不断发展,他们考虑问题开始更复杂且更全面。例如一个《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贾玲该不该被炸死?内容是这样说的:

你在一艘100人的船上,船上有个按钮,如果你不按这个按钮,20分钟后船会沉,船上所有人都会死。如果你按了这个按钮,船上的人都会得救,但另一艘船会爆炸,那艘船上有贾玲。问:要不要把贾玲炸死?

如果这道辩题让学龄期的孩子回答很可能他们就直接按按钮,原因就是用一个人救100个人很值得,但是如果这道辩题让青春期的孩子回答,那他们很可能就没法回答,这不管是法律还有道德底线的问题,在生命的价值上,我们很难说100是不是大于1。

最后,如果我们把养孩子的过程当成打一项大型游戏的话,那《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我们的通关攻略,只有我们认真研究通关秘密,才有可能得到好的分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