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摘抄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摘抄

《地底三万尺》是一本由朱少麟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一):你活在我的故事里

喜欢想要离开自己的君侠,喜欢小说结尾将所有人物穿插在一起的叙述方式。

或许有的时候,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点对自己的坦诚和一些开口袒露心声的勇气。

或许辛先生根本还没到达河城,一切的一切都在对方的故事里...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二):纠结的结尾

我喜欢看悬疑小说。

虽然,我知道其实它不是一本悬疑小说。

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段落。

等到所有人物出场落幕,所有情节也就水落石出。

我以为我看懂了的,可是结尾捣乱了我所有的思绪。

辛先生跟阿钟,纪兰谁喜欢谁,仿佛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纪兰牺牲了自己,为两位哥哥揽下所有的过错入狱。

那场事故中,一个帅哥被毁了容,就是后来河城的帽人。

辛先生后来成了河城的主管.........于是河城里面静悄悄的上演了一场安静的故事,里面还有君侠,南希,秃鹰......

但是结尾却说辛先生在上任途中被劫杀了,那么那一场河城的故事到底怎么回事情呢?

跟很多人一样,我最喜欢读的是那段航手兰之歌。

『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你在内,要不就是垃圾,要不就是渐渐变成垃圾中,垃圾本身就是历史。』

也让我感到震撼。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三):角度很重要

故事被安排在了一个特定的城市,人们听到这个城市脑袋里面冒出来的就是差评,人差,环境差,政府差,以至于任何和这个城市相关的人事物都附带打上了不及格的标签

帽人:

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一他的视角很客观的环顾了整个城市的大状。他的生活状况很好的诠释了“当你已经平摆在地面上,你就不可能再跌倒”,他还继续发挥,在收垃圾的工作里找到了新意义,扮演起探员的角色---人总是很迂回,而垃圾却很直接。他的人生哲学说出来可能很血腥,把人像垃圾一样进行分类,而自以为是的人类把简单的人类包装加工,最后连自己都认不得

辛小姐:

人物,辛先生的妹妹,人生主旋律就是爱与被爱,给她一点浪漫,她会全心投入的和你一起演出一场爱情电影。愿意相信,愿意给予,而这样的给予就少了点什么,给她买单的是她的哥哥。从她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画面都蒙上了粉色

君侠:

缺少母爱的孤独少年。感情的缺陷让他倾向于感情的探索,尽管是残酷的手段在他看来是必要的经历。在遇到辛先生以后,对辛先生有崇拜和怜惜,也有一种同类相惜的感觉,难以避免的是他最后对辛先生的失望

辛先生:

矛盾人物。。。。

换个角度,整个小说的基调完全不同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四):写给草木人

终于把这本纠结不已的书读完,算是给你的交代。读完的时候,我并没有大大松一口气,而是觉得,这迷雾,越来越浓重,并且再也没有一行行字来暗示我,读下去,读下去,读到结局,就会天光大亮,真相大白。

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特别困难,云里雾里,无法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向,读起来十分吃力。后来渐渐明朗,原来在这座叫河城的城里,居住着一群身份特殊,命运扭曲的人群,他们的身上,个个有故事。其实细细想来,谁的人生不是一本故事书?你是自己书里的主角,而那些配角,全部陪你演这场人生大戏。你就不要在乎,自己在别人的书里,也只是配角。

读到最后,读完最后一个字,我发现错了,错了,有什么地方不对,我没读懂。是小说晦涩我没懂?还是作者故意留白要人猜想?总之,对于我这个看故事想要一个开头绕了一圈到结尾成一个圆的读者来说,我更想要一个明了的结局。

不知道辛先生究竟是死是活,也许他的死活意义不大;不知道君侠最后如何了,有没有回到监狱;不知道纪兰的命运有没有改观,遇到那么一个真心实意的伴侣;不知道那飞机上坐着写情书的人是不是阿钟;也不知道那两个挖掘土地的人最终挖到了什么东西;不知道河城关闭后,帽人去了哪里。不知道结局。

作为一个故事来说,这个故事并不讨我喜欢。但是真心喜欢作者的写作手法,妙不可言。作者选用多角度多立场,从而有多个视角,来观摩同一件事物。就像是手术室里的无影灯,终究要把一个物体从各个角度在没有暗影的困扰下,看个透透彻彻。以往所见多是两个视角,并且同步进行。而《地底三万尺》是多个视角,反复行进。

绝妙的该是结尾的手法,一个故事连接一个故事,试图在表白一个人一个人的最终结局,可惜我没看懂。这一个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在一个连环套里,像我们小时候说的儿歌一般,山里有座面,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勺,勺里有个花生豆,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读完这个故事,总是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似乎人物不该这样设定,故事远远还没完,作者你不该草草收尾,留下这么多问号。

这本书是作者40岁所作,感觉到作者内心稚嫩鲜活的一面。越是稚嫩鲜活,越是渴望温暖阳光,越是有悖于河城的阴霾灰暗。

不管怎么说,开卷有益,还是惊叹这本小说的结构布局。

《地底三万尺》读后感(五):因为有我们,所以有河城

朱少麟只出过三本书,本本评价都很高,并不是很多很多人知道朱少麟。这是我读这本书之前对作者所有的认识。偶然一次刷豆瓣,看到《伤心咖啡店之歌》,简介让我很感兴趣。上网搜了很多次,发现买不到。后来,我只买到了《燕子》。今年,即使是再版,所幸也凑齐了《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地底三万尺》。

但我读朱少麟的第一本书,是《地底三万尺》。

刚开始看就带着极大的兴趣,直到把第一小节读完,才感觉有点凌乱。以辛先生为自述的开头叙述方式跳跃性很强,他说着一件事情,可能马上在下一秒又换成了另一件事情,反正就这样开头了,然后“河城”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就被带出来了。

整本书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看完。

第一次看结局的时候完全崩溃,或许是心不够静,我没有看懂。一直纠结着为什么辛先生已经被推下悬崖还能有前面所有的故事。第二天早上又爬起来看第二次,早上看书比起第一次看多了份心平气和。第二次,好像懂了。说好像,是因为我不敢断言是不是真看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合上书,浮现在面前最清晰的形象是我一路看下来最不顺眼的辛先生。

帽人在我的印象里是武侠小说里少林寺扫地僧的存在,他说的话总是严肃认真,看起来很好笑也不得不让人正视。至于纪兰,坦言说,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女孩子的思维和生活状态,可是她蹲在那颗怪树面前的那一幕,很美。君侠是最反复颠覆我对他形象定义的一个存在,从帽人的叙述里,得知他很帅,是没毕业但有医术的人,在纪兰的叙述里,又以为他也是其他利用纪兰的人一样的存在,结尾处却又再次推翻了这个印象,因为他所以纪兰能离开。直到第三章,我才完全见到一个真正的君侠。

朱少麟最喜欢用“大男孩”来形容君侠。帅气阳光,迷恋手术刀,即使坐过牢也不能抹杀他那种由本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天生的别人夺不走的,忧伤而从未放弃过生活的热烈的气质。就算把他所有的犯罪摆在你面前,你也禁不住原谅他。朱少麟一直想塑造的君侠就是这样的形象,他的美好近乎一种空白状态。可是最终我被这个大男孩所感动,是因为他发现辛先生并不是他所想象所想依赖的辛先生的那一刻。那句话,看到人无法抑制住心里的嚎啕。

【不是因为讨厌,是太怀念,没有人能够理解君侠曾经有多么崇拜辛先生,同时也依赖他,依赖到只愿永远跟随在他身旁。如今诊所里这道胆怯的黑影子,和辛先生还是同一个人,却又是这个人,亲自夺走了他的偶像。】

辛先生在文章开头还是个对生活有很多憧憬和规划的人。但转眼在帽人的一小步一小步的推理和描述中他就开始变了。然后你知道,有个人,和你在书里刚认识到的那个形象好像有点不一样。没有具体说是什么让辛先生一步步不自觉地走向“地底”。却又似乎能够理解。我想我一直看他不顺眼,正是因为这种理解。

举个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例子,就是上面所述的君侠对他的这种期盼。被别人期盼是件正常人都渴望的事情,这一点辛先生在一次和君侠的谈话中也说过。可是我们忘了,被期盼也是最受折磨的一件事情。我们为这种期盼而付出的代价是十分可怕的。当君侠对辛先生失望的同时,也是辛先生潜意识里对自己失望的同时。比起别人对自己的失望,自己对自己的失望更加可怖。

最后一章是辛先生的自述。他的生活让人感觉也曾经活力过,他有着和所有少年一样的向往一样的心事一样的自私。他和我们在很多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他意识到并且恐惧这些他意识到的东西,所以在河城,最后他控制不住,渐渐失去自我,却让我们有渐渐找到自我的错觉。我们是丑陋的,一旦承认,意味着释放和毫无预警的沉沦。

但是最后,我们都知道。

河城存在,这些人也存在。因为世界就是河城,我们就是这些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