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时刻刻》读后感精选

《时时刻刻》读后感精选

《时时刻刻》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坎宁安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时刻刻》读后感(一):寻找生活的出口

自杀、离家出走、精神抑郁。。。这本书揭露了摘掉日常面具后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也许就是在站在高楼窗前想纵身一跃的冲动,也许就是午夜深深的绝望无力感,也许就是想逃离生活去远方。

必须承认,我们都有悲观的需求。那么,请允许我们片刻的悲观,片刻的绝望,然后片刻的找到出口,继续在深渊旁的小道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吧。

生活,可能真的就是在你发现它的本质后,还愿意活下去。

我们都一样。

我想说,这本书真的闪烁着精神深处自我的影子。

《时时刻刻》读后感(二):看书之前

在准备阅读这本书之前,可以看一看伍尔夫的那本《达洛维夫人》。这样在看这本书里的许多内容时,不会一知半解,或者是错失一些很有寓意的小段落。因为这本书里的许多的设定和《达洛维夫人》相互对应,你看的时候就会更加理解作者的用意。当然如果是初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建议先看电影《时时刻刻》,电影拍的非常不错。看完电影再看这本书,会让你更加理解书中的、电影中的人物以及其奇怪的行为。如果看了电影,觉得完全没兴趣。那就建议你不要看这本书了,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没到。

《时时刻刻》读后感(三):时时刻刻,生命还在!

看完《时时刻刻》,最后感觉到的不是失望、绝望、死亡等类似的东西,反而是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生命的赞美。

中学的时候看《达芬奇密码》,第一次知道了可以用两条线贯穿全文,最后在一个点紧紧的收住。

现在看到了《时时刻刻》才明白就写作的手法、写作方式而言。迈克尔·坎宁安远胜于丹·布朗。

这种写作方式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要求很高的,我想很多人看完了《时时刻刻》不一定明白坎宁安想表达的东西。

我们以为他的悲伤只是普通的悲伤,我们毫不知情!

坎宁安就像萨福一样,在自己的岛上诉说着悲伤的至理名言,等待着知音前来。

写悲伤的故事的人不一定是悲伤的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敢于面对悲伤,反而不是一个悲伤的人。

表面上看上去欢快的人,有可能是逞强,一直躲避悲伤。

《时时刻刻》读后感(四):没有完全读懂

读完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读懂。

首先对于小说的主题我就不太明白。小说关注的的对象,是女同性恋者,还是女人,还是更宽泛的,人?如果是想写人,或者女人,为什么要选取女同性恋者,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呢?如果确实想写女同性恋者,感觉又并不那么明显地能看出来。小说中三个女主角,除了克拉丽莎是明确地同性恋者,另外两个我都不确定:他们都有丈夫,却会突然之间对女人产生幻想,并享受和女人的亲吻。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也许我需要先读了《达洛维夫人》才能看懂。

另外就是对于人的心理描写,小说常常用一些非常具体的事物去形容相对抽象的感觉,这样似乎并没能起到类比的作用(使人易于理解),反而使我更困惑了,不知道所描述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一直都未能完全读懂,却还算能够享受阅读的过程,并没有出现过读不下去的感觉,这也挺神奇的。

《时时刻刻》读后感(五):人生总是面对选择和取舍

《时时刻刻》上映的时候我正在上大学,只是在影片介绍时看到一个片段: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平静地走入缓缓的河流……留下深刻的印象,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今天一并看了原著和电影,三个时空的交错,三个各有魅力的女性,一本《达洛维夫人》小说将这些巧妙地联系起来。人生总是面对选择和取舍,"you can 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而选择和取舍需要勇气。"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你就拥有了这种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