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寡人》读后感锦集

《寡人》读后感锦集

《寡人》是一本由阿乙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寡人》读后感(一):十一前夕的早晨,读《寡人》

最近上下班看这本书,一路上能看完五六篇文章,有时候读完抬头瞥见周围的人或事,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喜欢在书里享受代入感,里面的每句言语都会和我产生共鸣——绝不是虚幻的亭台楼阁。县城、家族、叛逃、死亡,每个主题词都十分鲜明,仿佛剥去皮毛,只留下血肉的那种鲜明。试想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将一把尖刀插在心口上,剖开胸膛,来述说也许与世界、与他人的那一小撮共鸣。

《寡人》读后感(二):从“寡人”看阿乙

读完这本书觉得,“寡人”这个名字是阿乙对生活的一种自嘲吧。有些悲郁

整本书的时间线是倒着走的,先看见白骨,然后皮肉开始长出来。瑞昌出生的阿乙当过警察,用八年爱着一个"完美的女人,出走家乡,陷入大城市的泥淖。这个被县城粗糙山水拉扯大的人描写乡下世俗很有他自己的风格,颓败中又有点向往自由的激烈。《寡人》里对他亲人的描写很是动人,内心脆弱而柔软的才懂得运用好阴郁。时间会把尸骨化为齑粉,于是寡人成为必然。

《寡人》读后感(三):寡人有疾

《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读了阿乙老师的《寡人》之后,脑海里浮现出这两句话来,实在有些羞愧的。

但看阿乙老师一路走来所写下的文字,会让人有许多种感叹。

一个作家的内心是极大的。如汪洋恣意、如山脉连绵。

但看到一个作家把一切都写出来,又很有趣。也能看到他的挣扎、他的成长、以及局限。

“离她近了,离她远了——好像永别了一样惆怅。如果人生能永远停留在此刻便好。不再生变。

如果人生永远是看书写作,多好。

《寡人》读后感(四):寡淡——阿乙《寡人》读书笔记

相比阿乙的同学兼前前同事,也是他的小说《模范青年》里的主人公周琪源,一直计划着从没有一滴柏油的洪一乡出发,去镇、去县、去市、去省城、去沿海、去直辖市、去首都、去纽约的阿乙,倒真凭着他辞掉公职的决绝勇气与四处打拼的毅力,一步步地走出了那个封闭的县城。

他的随笔集《寡人》,收录2005年以来的博文,以时光倒流的形式展现心路与梦境。书中文章多以短章呈现,有时写梦境,有时似臆想,他的八年单恋更是被无数次反刍,而我比较看得进去的还是他写亲情的几篇,如写父亲的《诗人》、写爷爷的《子宫》、写单相思F的《偏执》、写同学兼前同事的《于连》。余则不足观。

《寡人》读后感(五):爷爷的故事

那时爷爷想着的便只有逃亡了。就像活在高墙下的鸡,老掉了,连翅膀也展不开,只能有一下没一下地啄着米,心里却想着飞到天空去,和那清风白云为伴。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悲凉,是他的热望,也是他的绝望。

这些都没什么意思,我的爷爷跟别人的爷爷一样。我并没有很好地理解爷爷。现在,当我孤独得想念一只梨子的时候,我想念爷爷;当我孤独得想念一盆炭火的时候,我想念爷爷。我想念他和他的祖辈所繁衍出来的层层温暖,他们自绝于火车轮船,宁可摘草而食,围火而谈。而在那个凄寒的县城,爷爷只能做一件事,他站在二楼,伸着一把丑旧的雨伞,像老母牛那样温柔地喊:“带伞啊,带伞,你们带伞啊。”我们这些人,在江南漫长的雨季里头也不回地离开。

有一天,我在梦里看见爷爷的落葬地开满桃花,弟弟和他的一对儿女嬉笑着穿行于密匝的阳光之中。在那个梦里,唢呐、鞭炮、阳光、菩萨、青山都很光明,都很好看。让我像想念恋爱一样想念着未来的死亡。我想葬于螺蛳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